<h3>双山张简介及部分简介</h3><div> 摘自双山张网站</div><div>一、祖源乐安碑次口。</div><div>来源: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双山张九世祖张梦鲤在其撰写的始祖碑文中,曾提及“始祖海山公来自乐安县‘篦子口’”。当时就有族人用毛笔在碑文的传抄件上,注明“一说碑次口”。可见当时就有不同说法。</div><div><br></div> <h3>碑文记载</h3> <h3>译文:</h3><div> 据先辈世代相传,我双山张氏之始祖,是从乐安县碑次口村迁到此地(双山村)定居的,但并不清楚是在哪一代、哪一年。以明朝开始的第三年(洪武三年),颁发给我始祖的户帖推算,多半是在元朝末期。由于世代久远,早年的家谱已不复存在,始祖的名讳亦失传。经访问族内父老,都传说不一,我又怎敢冒然确定,误导后代呢。所幸,我始祖的墓地还在,相沿祭扫多年,则是可信无疑的了。我担心年代越久远,族系越分散,始祖的墓地有可能被淡忘、荒漠,乃至无法辨认,于是才立碑表墓。今后凡我族子孙后代,每值暑寒年节,都应虔诚凭吊祭祀,在无形之中,都会感受到同祖先血脉相通,都会受到感化,更何况祖先的遗骨还在啊!多么令人感慨啊,水有源,木有本,人怎么会没有生育自己的祖先呢!望千百世的子孙后代都能念念不忘!</div><div>嘉靖四十三年 岁次甲子冬十月</div><div>赐进士出身 九世孙 梦鲤 谨志 (载始祖碑背面)</div><div><br></div><div>[简注] 乐安县-即今山东省广饶县。 洪武三年-为1370年。 户帖-明朝的户帖相当于现今的户口本、身份证和房产证。嘉靖四十三年-为1564年。 九世孙-按惯例,对去世者均称祖,在世者都自称孙。梦鲤-即九世祖、明进士、大理寺卿张梦鲤。(碑文中的标点,系本书编者所加)。</div><div>明天启六年(1626年)我族第一次修谱时,把始祖海山公的故乡统一为“碑次口”。</div><div>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双山张氏家族四修《族谱》上,注明:我族先祖张海山“元末自青州府乐安县碑次口徙居莱阳双山”。</div><div>从明嘉靖年间到清嘉庆年间,双山张族人还在谱书上用毛笔加注称,“篦子口”是因“语音不同”,造成的“俗讹”。所以,未获得确凿证据前,还必须坚持双山张先祖海山公祖籍在乐安县“碑次口”</div><div>最后强调双山张代文宗亲在《双山张氏六百年》第703页中说过的话,就是:“由于年代久远,我族始祖海山公‘讳配失传’,早年情况缺乏记载,后来传说不一,又因口音不同,说法各异,这就更增加了当今祖地寻根的难度。我建议:在未获得确凿的证据前,我们必须牢记一条,就是按我族四修《族谱》记载,我族始祖张海山是‘元末自青州府乐安县碑次口徙居莱阳双山’。至于这‘碑次口’究竟是指何地?仍然尚待进一步查考。”</div><div>二、《双山张氏六百年》载部分先祖简介</div><div>一世 张海山 原籍山东省乐安县(今广饶县)碑次口村(祖籍待查),后来携子逃荒到山东省莱阳县双山村,于洪武三年(1370年)在双山村获得明户部颁发的“户帖”(户口本)(双山村现划归莱西市管辖); </div><div> 二世 张清甫 住双山村; </div><div> 三世 张仲显(1)、张仲德(2)、张仲礼(3) 出生在双山村。传说,他们之中曾有一人,在“大嵩卫”当过兵(大嵩卫后改称山东海阳县)(据史料记载,在明初我族确为“军籍”,但何人在军中服役,待查); </div><div>五世 张雄 当时莱阳种粮大户。明弘治年间,山东大旱,饿殍遍野,他开仓赈灾,捐粮三千石,被明弘治皇帝颁发圣旨,旌表为“义民”(在清康熙《莱阳县志》中,刊载有明弘治皇帝旌表张雄为“义民”的圣旨(敕命)全文,但颁发敕命的具体年月,待查);</div><div>六世 张允 在双山村生有三子:张卿(1)、张相(2)、张茂(3);又在栖霞城北王格庄生有三子:张德(1)、张能(2)、张贤(3)。(当年双山张六世张允,因何故去了栖霞,待查);</div><div>八世 张锟(3) 生明弘治六年(1493年),卒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其次子、九世张梦鲤曾任明万历年间大理寺卿(最高司法长官);</div><div>八世 张总 始居双山,后因九世张梦鲤在京官居要职,“恐被奸参”,“祸及九族”,因而到乡野僻壤隐居。其子九世张亿,迁至沽阳村(即现莱西市西张家寨子村);</div><div>九世 张梦鲤 出生在双山村,后来移居莱阳县城。生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卒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明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曾任知府、左布政使、顺天巡抚、万历年间大理寺卿等要职。著有《郊繍阁诗草》、《郊繍阁文集》各一卷和五沽河堤《碑记》等诗文。(去年在电脑互联网上发现,张梦鲤撰写的《交绣阁诗草》,在失传四百多年后,已于2008年7月被编入《山东文献集成》(第二辑)出版。据我族族谱、家族史记载和张梦鲤撰写的诗集书名,历来都是《交绣阁诗草》,而现在网上有些人一再误传为“文绣阁诗草”,万望请予以改正。张梦鲤的诗集为何以“交绣阁”命名,他在何处建有“交绣阁”,待查。去年还在网上发现,有人拍卖《大廷尉张公辉懿编》一书,该书为张梦鲤史料专辑,尚待搜集。明嘉靖、隆庆皇帝颁发给张梦鲤的圣旨,待查。万历皇帝同他的谈话和对他的评语,待查。去年还在网上发现,有关张梦鲤走过的“官道”传说;在莱西发现了张梦鲤用过的砚台等);</div><div>九世 张豸 清顺治四年(1647年)岁贡。曾任范县学博(训导)。明天启六年(1626年),倡议并主持我族第一次修谱。从一世修至十四世,全谱共一册。后在明末清初动乱中,“悉毁于兵”;</div><div>十世 张嗣诚生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卒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万历进士,曾任江西广德知州、刑部郎中、山西按察司副使,分巡冀南道;</div><div>十世 张嗣谟 生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卒明明崇祯二年(1629年)。明万历年间,曾任河间府肃宁县知县,四川剑州知州。明末莱阳著名书法家。著有“风素斋文集”一卷。(其后人建立“风素斋学馆”,对族人子弟进行启蒙教育。当时“风素斋学馆” 藏书之多,闻名遐迩。书架上尽是线装古籍,“万帙盈眸”。这成千上万册古籍,后来均荡然无存,不知能否搜集到几卷?); </div><div>十一世 张载徵 生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卒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明朝天启年间尚宝司司丞(为皇帝管理御玺宝印),崇祯癸未(1643年)清兵进攻莱阳城时殉难;</div><div>十一世张载徵之妻 左绣 生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卒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博学多才。著有《针余闲录》一卷。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殉难,义烈饮誉邑里;</div><div>十一世 张善徵 生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卒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明崇祯癸未(1643年)清兵进攻莱阳城时殉难; </div><div>十一世 张瑞徵 生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卒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顺治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宏文院编修、浙江典试正主考、河南按察司副使,分巡汝南道。著有《足余居诗草》、《玉署集》(各一卷)和“莱阳八景诗钞”等部分诗文,迄今仍流传于世; </div><div>十一世 张明徵 明崇祯癸未(1643年)清兵进攻莱阳城时殉难;</div><div>十一世 张志圣 在明末与从北京皇宫逃出到张家疃村避难的一行人中的少女朱氏结婚。现存莱西市张家疃村的“前明朱皇宗室三墓碑”,对此事有详细记载(此三墓中究竟是何帝之女,何帝之孙,待查);</div><div>十二世 张重润 生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卒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岁贡,曾任河南陈留县知县。参与双山张氏一修族谱(去年在网上发现,清宣统二年(1910年)《陈留县志》中有关张重润担任陈留县知县事迹的记载); </div><div>十二世 张重曜 生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卒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明崇祯举人,崇祯癸未(1643年)为救父而殉难; </div><div>十二世 张重晖 岁贡 曾任定陶、乐安县训导,历城县教谕; </div><div>十二世 张重启 生明崇祯九年(1636年),卒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清康熙进士,曾任直隶省雄县知县、刑部郎中; </div><div>十二世 张重缙 清康熙贡生,曾参与校阅《莱阳县志》; </div><div>十三世 张禹玉 生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卒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康熙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著有《建元录》,在外流落十六年,后在山东益都寺庙中病死,由进士、著名诗人赵执信帮助料理后事(去年在网上发现,康熙朝实录/卷161中记载说,张禹玉在任庶吉士期间,因“满文全未学习,竟不通晓”,被革职等史料);</div><div>十三世 张齐玉 生清顺治三年(1646年),卒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清康熙例贡,授州同知,主持双山张氏二修族谱(去年在网上发现,他为莱阳文庙告成所撰写了一首诗词,目前仅知该诗词中有“卢乡文运自今昌,绿藻丹辉映庙墙”一句。该诗词全文,待查); </div><div>十三世 张鸣玉之妻匡氏--女中豪杰。她博学工诗,著述未得传世。曾自撰一联,以所住山区为素材,“一水绕门几曲纹波风起绿,群山入座千寻壁嶂雨回青”,由清代大书法家周兆龙(字茧园)所代书,迄今下落不明; </div><div>十五世 张心镜 生清乾隆三年(1738年)。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举人。曾任陕西醴泉县知县、浦城县知县、杭州府总捕同知、绍兴府代理知府、玉环岛代理同知。(去年在网上发现,据台湾保存的清朝档案记载,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张心镜因处理官船被海盗抢劫事不当,被革职查办,发配新疆伊犁,服苦役三年。期满后,因案情严重,又被判罚再服苦役五年。迄今他本人和后人均下落不明)(去年还在网上发现,张心镜早年撰写的一首诗词“游银山”);</div><div>十六世 张汝嵘 莱阳于家店村,生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清嘉庆年间布衣书法家。他的书画墨宝迄今仍流传于世(去年在网上发现,张汝嵘当年用过的砚); </div><div>十七世 张思勖(张是勖) 生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卒清咸丰元年(1851年)。清嘉庆进士,曾任福建仙游县知县,东城兵马司正指挥,山东青州府教授(去年在网上发现,张思勖的墨迹和张思勖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农历三月请假回原籍山东老家修墓的档案); </div><div>十八世 张人福 东北辽宁,命子张中忱,通过海路向山东老家双山村运粮救灾;</div><div>十八世 张人若,生于清嘉庆年间,配王氏,登州府莱阳县古柳树村人。外出后,迄今他本人和后人都下落不明。</div><div>十八世 张懋澄 生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卒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光绪进士。任福建司主事,广东司员外郎。在清光绪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曾负责监管、埋藏国库银两(去年4月,柳林庄张以泰老前辈又提供了十八世张懋澄的墨迹和照片等); </div><div>十九世 张铣熙 清宣统岁贡,候选教谕。山东地区帖派书法名家; </div><div>十九世 张中义 莱西双山村,著名中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