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这次的葡萄牙、西班牙之行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月7日~2月15日,包括来程和两人自驾游葡萄牙,前后共计9天。第二阶段是2月15日~2月26日,我们与朋友一家共游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巴塞罗那和马德里,前后共计12天。第三阶段是2月27日~3月13日,我俩在西班牙自驾,前后共计15天。2月27日一大早我俩就离开了宾馆,只能在心里默默告别了Cynthia一家,祝他们一路安全回国,祈祷Cynthia受伤的腿早日康复。</h3> <h3>因为我们已经事先侦查过,所以很顺利就找到了马德里阿托查火车站的租车行,验证了订单后,我们懒得等接送车,即自行前往数百米开外的提车点。拿到的车很新,但不知为什么,启动后会出现发动机的黄色信号,过一阵子才消失。我们不敢大意,要求换车,于是车行提供了一辆崭新的SUV,连天线还是我们拧上去的。原计划第一天行程为:马德里Madrid~阿维拉~萨拉曼卡Salamanca,因为Cynthia摔伤后我们取消了马德里周边的一日自驾游,所以决定调整游览路线为:马德里~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阿维拉~萨拉曼卡。</h3> <h3></h3><h3>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Monasterio de El Escorial,全称埃斯科里亚尔圣洛伦索王家修道院El real Sitio de San Lorenzo de El Escorrial,位于马德里市西北约50公里处的瓜达拉马山南坡。是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宗教建筑之一。该建筑名为修道院,实为修道院、宫殿、陵墓、教堂、图书馆、慈善堂、神学院、学校八位一体的庞大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是用四层楼房围成大院,院内有十五条回廊,十六个庭院,八十八个喷泉。因其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故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1984年就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们从网上下载了这张修道院的全景图以便朋友们对这个修道院有一个直观、整体的了解。 </h3> <h3></h3><h3>该修道院由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于1563年下令修建的。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是一个宗教狂人,他对于天主教极为虔诚,向往修道士们的苦修生活,喜欢这里的严峻荒凉,想在这里建造一个修道院兼宫殿,即能让这位国王修士修行,又可以作为朝廷之用。而且,他把自己的前任皇帝皇后的墓地也迁到了这里,下令这里从此成为皇家的陵园,以后所有的西班牙皇室,都埋葬在这里。</h3> <h3>该修道院于1563年动工,1584年竣工,历时21年。整个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长207米,宽161米,四周被米黄色花岗岩建成的四层楼房所环绕。长方形的四角上,各耸立着一座55米高的七层角楼,顶上竖立着一个安有金属球的尖塔。</h3> <h3></h3><h3>据说这种长方体的整体外观,不仅增加了庄严肃穆之感,而且还有纪念基督教徒圣洛伦索的象征意义。因为当年基督教徒是被罗马国王装入一个灰色长方形铁笼,用熊熊的炭火活活烤死的。</h3> <h3>埃斯科里亚尔大教堂的正面朝向一个被称之为“国王庭院”的长方形内庭,上层立有六个高大的旧约国王像,这个庭院也因此而得名。在同异教徒的斗争中菲利普二世相信,应当以古以色列国王为楷模,所以这里立有以智慧著称的所罗门王像,有以勇敢著称的撒乌尔王以及其他的以色列国王。</h3> <h3>与此高耸的圆形屋顶相呼应的是左右两侧的两座72米高、带有圆形屋顶的方柱形钟楼。教堂内部十字交叉的圆形穹窿顶架由4根粗大的柱子支撑,另有8根较细的柱子分别支撑着24个拱顶支架。</h3> <h3>国王庭院的主入口。</h3> <h3>看看这座高大的回廊,上面挂满了年代久远的油画。</h3> <h3>类似的回廊,纵横交错有十多条,俨然就是一道道的画廊,太令人震撼了!<br></h3> <h3>圆形穹窿的天顶上,绘有各种宗教题材的壁画,主要是歌颂圣母和耶稣的。</h3> <h3>雄伟的大教堂矗立在长方形建筑群的中央,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吸收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特点,这座大教堂与修道院外围建筑有所不同,显得富丽堂皇、庄严凝重。教堂内最大的祭坛有15米宽,26米高,分为4层,分别用碧玉、缟玛瑙或红大理石的柱子支撑。4层祭坛上共有15座铜制雕像,最高一层是基督殉难的雕像,旁边是圣彼德和圣保罗的雕像。在大祭坛的两侧有两组铜铸雕像群,这是意大利米兰的艺术家们创作的艺术精品。祭坛周围挂满了著名绘画大师绘制的圣像与宗教画作,或者是各种精美的雕饰。进入教堂内部就不能拍照了,所以只有远远在门口拍上一张。</h3> <h3>修道院许多地方是不允许拍照的,只要有工作人员在身边,我们也不想惹事生非,除非有人已经在拍照。</h3> <h3>修道院里的图书馆,上部是富丽堂皇的壁画,下部是成排高大的书柜,地面以灰白两色的大理石铺砌。据说图书馆中藏有4000份手稿和4万册书籍,其中有些为稀世珍本。最古老的一本是1500年前的拉丁文《圣经》手抄本,最珍贵的一册为用金纸刻字贴成的金书,重50公斤。</h3> <h3>其实修道院收藏有很多的油画,这个画廊里展示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h3> <h3>相邻廊道的墙上也挂满了画作,看上去都是些肖像画的风格。修道院建有一个庞大的地下陵园,顺着一条狭窄的陡石台阶深入地下,里面摆放着历代国王及王室成员的石棺。根据年代和身份的不同,有的就是一个简单的石棺,有的则是精雕细琢,占据显要的位置和豪华空间。原辟的地陵放不下了,又扩建了第二区,建起了更多的地宫,陵墓也向空中发展了。虽然形式上有点像现今的塔陵,但是每个陵寝所占的空间却平民的要大得多。为了表示对逝者的尊重,我们并没有在此拍照,尽管这里好象是不禁止的。</h3> <h3>对照平面布置图,我们已经参观了主教堂、修道院、老教堂、牧师楼、图书馆和先贤祠等,但发现阿布斯堡宫Habsburg Palace和波旁宫Bourbon Palace还没到过。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们才找到了这两个宫殿,原来他们分别是菲利普二世和查理四世的宫殿。菲利普二世的房间里有引人注目的16世纪的陈设和国王的个人物品,查理四世的宫殿里有西班牙宫廷画家戈雅设计的挂毯等名贵工艺美术品。</h3> <h3>修道院的东南两侧都是花园,常绿的灌木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勾勒出美妙的图案,具有浓郁的欧洲庭院风格。城堡式的建筑和仙景般的花坛,在此修身养性,必定幸福无比。然而要想进入花园,必须绕到修道院外面的西南角,经一道牌坊式的石门才能进入参观。</h3> <h3>天气不是很好,云层变得又暗又沉,我们无心在此恋战,掠一些风景就继续上路。</h3> <h3>离开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地势开始明显上升。驻足高处四望,脚下的这片土地真的好荒凉,难怪会被称为埃斯科里亚尔,在当地就是“成堆的废渣”之意。</h3> <h3>继续在山区赶路,天上开始飘起了雪花,而且越下越大。</h3> <h3></h3><h3>大约又开了不到一小时,我们到达了阿维拉Avila。阿维拉位于海拔1127公尺的高原地带,号称西班牙最高的都市,由于深处内陆,冬季严寒。推开车门,冷风嗖嗖而来,此时雪花已变成冻雨,更觉气候寒冷。</h3> <h3></h3><h3>为了保卫西班牙领土,抵抗摩尔人的入侵,西班牙于11世纪修建了阿维拉城。这是一处"圣人和石头之城",圣人特蕾莎在这里出生,宗教大裁判长托尔克马达埋葬于斯。早在1985年,阿维拉就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阿维拉城仍保持了中世纪的古朴风貌,这些从它的哥特式教堂和其防御工事可见一斑。教堂的形式纯正完美,防御工事是西班牙境内最完整的城堡体系。</h3> <h3>迄今为止,阿维拉城墙是欧洲现存中世纪围墙中历史最悠久的,全长2550米的城垣,呈6边形,高12米,由82个半圆型塔楼和9个城门组成,工程浩大,建筑雄伟,世所罕见。修建这座古城墙先后历时9年之久才落成完工,城墙基石多为灰色花岗岩制成,尽管石材大小不同,但石缝间衔接紧密,显得整齐划一和坚固耐用。虽历近千年,仍完整如初,阿维拉以有这座城垣而闻名于世。</h3> <h3>阿维拉古城有9座城门,这是圣文森特门,很是雄伟壮观,与城外的车道相连。</h3> <h3>这是一个规模小些的城门,标有限行的警示牌。</h3> <h3>阿维拉旧城内,自然也少不了马约尔广场,四周有带回廊的楼宇环绕,是人们休闲、购物和日常交流的中心。</h3> <h3>阴雨绵绵,天气寒冷,马约尔广场是很是冷清,许多店铺都关着门,失去了应有的喧闹。</h3> <h3>老城风貌依旧,几乎未受现代潮流濡染,但过于宁静的街巷,令人担心是否再难见昔日的芳华。</h3> <h3>走着走着,就到了圣特雷莎门Puerta de Santa Teresa附近。</h3> <h3>小小的城门旁有一个小型广场,建有一座特蕾莎修道院Convent of Santa Teresa de Jesus,是1936年在特蕾莎故居遗址上建成的,保存有她的遗物。阿维拉是16世纪西班牙修女特蕾莎的诞生地,她因改革加尔默罗会,主张持守祷告、苦行、缄默不语与世隔绝等严峻戒规,使一度衰落的加尔默罗会复兴,从而在宗教史上享有声誉,被尊为阿维拉的象征。</h3> <h3>小城中很多圣人雕像,不经意间他就站在你的面前。</h3> <h3>阿维拉的另一座著名教堂,就是圣文森特教堂Basílica de San Vicente,它坐落在古城西北部城墙外,与古城伟岸的圣文森特门遥相辉映。这是重要的仿罗马式教堂,呈长方形“巴西利卡式”格局。整座教堂并不高峻,却风雅别致,结构与色彩的搭配都恰到好处。</h3> <h3></h3><h3>规模宏大的阿维拉主教座堂Catedral de Ávila是罗马式与哥特式风格的混合体,始建于12世纪初,至16世纪才完全建成,据说是西班牙最早的哥特式建筑之一。这座大教堂的背面与厚实的城墙结融为一体,教堂正面则对着城内的广场。</h3> <h3></h3><h3>一如欧洲许多中世纪教堂,阿维拉主教座堂Catedral de Ávila有着灰色砖石铺就的厚重高墙,还有挺拔的钟楼、高高在上的窗户和扶栏。一旦大门紧闭,就成了一座设防的独立堡垒,便于居高临下的抵抗与反击,使敌人难以轻易攻入。</h3> <h3>这种带有明显防御性功能的教堂格局,源自于中世纪西班牙的特殊境遇。绵延700年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冲突,使这块土地始终沉溺在血与火的殊死搏击氛围之下,随时握剑上阵抗击来犯之敌,已成生活的常态,竟连教堂这一上帝庇佑之所,亦无可幸免! </h3> <h3>人们常说,到欧洲就是看教堂。此言不虚,看欧洲的文化,离不开同基督教的接触,而我们对西方宗教文化的感受,也基本是通过教堂获到的。阿维拉的宗教建筑,除去上述几座有代表性的外还有不少,我们偶遇的圣佩德罗教堂Iglesia de San Pedro,也是一座很直得一看的罗马式教堂建筑。</h3> <h3>广场周边的建筑,应该是属于古城内的豪宅。</h3> <h3>看看城墙的基础,再瞧瞧建造城墙的材料,石头城堡可不是浪得虚名滴!</h3> <h3>天气不好,我们已经无心再在老城里转了,还是早点赶到今天的目的地为好。这时应Elton的坚持,我们出城就近择了一个城门,以为绕着城墙一会儿就能到我们的停车点。那知这是一个愚蠢的错误,结果冒雨绕着城墙足足多走了二十来分钟的路程,没遮没挡的回到车里时,浑身几乎都打湿了。教训啊!以后带路还是要靠方位感强的Monica才行。</h3> <h3>离开阿维拉在去往萨拉曼卡时,会路过城外的四柱台Los Cuatro Postes。这是一座花岗石砌成的框架形四柱建筑,位于道路左侧的高冈上,顺坡而下到冈底,就是阿达哈河的清澈溪流。据说,此地正是当年圣女特雷莎离家出走被她叔父寻获的地方。</h3> <h3>这处高地是回望阿维拉老城景致的最佳位置,逶迤伸展的城墙,均匀分布的塔楼,错落有致的房屋尽收眼底。有坚固的城防体系,又有基督和圣人的护佑,阿维拉的历史不至于太过悲惨吧! </h3> <h3>前往萨拉曼卡的路上大雪飞舞,风雪中我们撩开了萨拉曼卡城的面纱。萨拉曼卡Salamanca坐落在托尔梅斯河Tormes的北岸,这里的萨拉曼卡大学是欧洲最老的大学之一。萨拉曼卡的建筑大部分是在十九世纪由萨拉曼卡侯爵建造的,现已成为欧洲最奢华的街区之一,是高雅与魅力的象征。由于建造萨拉曼卡城的石料在夜晚的灯光下会闪闪发光,因此萨拉曼卡城也有着黄金之城的美誉。1988年萨拉曼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2002年被评选为欧洲文化之都。</h3> <h3>我们居住的是一家位于老城中心的民宿,观光游览非常方便,但是车子得停在离旅馆的附近的一个私人小停车库。老板娘热心又负责任,坚持要跟我们随车前往车库。开始我们还觉得是否有这个必要,给个地址让客人自己寻过去不就行了!其实那个小车库也就不到100米远,但由于老城道路狭窄,全为单行线,所我们还要先绕出城,然后再左盘右旋,逐步开回到城中心。若没有老板娘的带路,我们怕是转一天也未必能找到那个犄角旮旯里的地下车库。</h3> <h3>虽然天气非常糟糕,但徜徉在萨拉曼卡古城区,仍能感受到自己被华丽高贵的氛围所裹挟,随处可见精美的雕刻和气派的门楼,满眼是瑰丽建筑和浓厚的文化气息。</h3> <h3>贝壳之家 Casa de las Conchas是一栋建于十五世纪末的哥德式建筑,外墙上饰有近四百颗象征圣雅各布的贝壳形石雕装饰,因此被称为贝壳之家。</h3> <h3>过去它曾是守护圣地亚哥骑士的私人宅第,现在内部辟为了萨拉曼卡大学的图书馆。我俩驾车摸进老城时,就在此高墙后的一小块三角地上临时停车。</h3> <h3>贝壳之家的內庭,几乎融合了哥特、摩尔、意大利三大流派的建筑风格。</h3> <h3>这座建筑是萨拉曼卡主教大学Pontifical University of Salamanca的一个天主教堂。据说两座巨大的塔楼原先是学生和宗教人士的居住地,而教堂则是一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珍品。这座古老的建筑也属于《萨拉曼卡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它的地下层是一座庞大的图书馆。</h3> <h3>萨拉曼卡主教大学与贝壳屋隔巷相望,萨拉曼卡城中著名古建的密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h3> <h3>萨拉曼卡大学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学,被称为欧洲的智慧之光。据当地居民说,整个城市生活几乎绕着大学打转,连日常生活都充斥着学术气氛。奠定了萨拉曼卡傲人的“大学城”的基础,这要归功于阿方索九世。这位萨拉曼卡历史上最重要的国王,是他在1200年在此建立了一所学校,18年后此校转变为萨拉曼卡大学。今年恰逢这所大学的800年华诞,实在是太牛了!</h3> <h3>萨拉曼卡大学的大门是一处令人称奇的历史文化遗迹,也是银匠风格的杰作。这座大门建造于1534年,被巧妙地处理成三块装饰面,随着高度的增加,雕刻也越来越突出。浮雕中最著名的图案是一个死者的脑袋,上面有一只青蛙,它象征着罪恶在死后会受到惩罚。据说,找到这只青蛙的人,在大学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因此,找青蛙就成了来到萨拉曼卡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在西班牙,我们看到过很多图案怪异的雕像,西班牙人却很喜欢用它们来象征好运和幸福,或许这就是宗教信仰所衍生出来的非主流文化吧!</h3> <h3>这座有着雄伟罗马柱门头的建筑,是萨拉曼卡大学的一个学院。</h3> <h3>隔壁带双层拱廊的院子,似乎改成了学生宿舍,屋里面晃动着几个学生的身影。</h3> <h3>萨拉曼卡古城是世界闻名的大学城之一,是西班牙大文豪塞万提斯在此求学并写下《唐·吉诃德》之地。时至今日,这里仍是西班牙的文化和学术活动中心。</h3> <h3>教堂的光影支配着萨拉曼卡人的天空。教堂里留下了这个城市以及其居民的生活与历史的印记。新、老大教堂毗邻而立,构成了萨拉曼卡深邃的历史空间。</h3> <h3>旧的大教堂是罗马式的古建筑,位置靠北一些的新的大教堂则风格多样,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元素相继出现。</h3> <h3>在西班牙看建筑,学到了一个新名词“银匠式”。它指的是在15世纪下半叶和16世纪,阿拉伯的伊斯兰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柱式细部相结合,形成的一种西班牙独特的建筑装饰风格。银匠式建筑的特点是:做工精密,装饰繁巧,朴素与繁密、轻灵与厚重共存。于沉稳中见奔放的热情,浑朴中见缜密的巧思。</h3> <h3>新的大教堂的立面极尽装饰之能事,各种人物,植物,装饰花纹遍布,一眼望去就像是巨大的雕花石头屏风, “石头生花”的雕刻技艺令人不由得不竖大拇指。</h3> <h3>看完了新教堂的外立面,我们特地拐进一条小巷,去欣赏罗马风格的老教堂。</h3> <h3>老教堂的外立面要简单朴素得多,但因染有历史的风尘,所以显得古意黯然,令人肃然起敬。</h3> <h3>建于1世纪的古罗马桥El Puente Romano,横亘在托尔梅斯河Rio Tormes上。这里原先是罗马古道白银之路Ruta de la Plata从奥地利到安达卢西亚中的一段,是罗马帝国时期重要的通衢要道。雪中的古桥别有一番景象,Elton到处寻找拍摄的角度,Monica则在桥栏杆上堆了个小雪人。</h3> <h3>古桥比我们想象得要宽要长,共有26个桥洞。由于是在冬季,所以水流不大,大部分河床暴露在外,生长着植被和灌木林。据说这座历史悠久的石桥是众多大学情侣最爱的约会地,因为河畔的美景总让人情不自禁深情拥吻。</h3> <h3>Elton冒着寒风细雨走过长长的罗马桥,然后下踩着湿滑的河滩地来到水边,为的就是寻找最美的风景。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一种经过历史洗礼的感觉更加浓烈,新旧教堂高耸入云的穹顶划出了萨拉曼卡绝美的天际线。在一片皑皑白雪中,呈现着雪中冬日银装素裹的万千气象。</h3> <h3>黄昏的河面一片萧飒,但溪水中舞动的水草扬起片片绿意,若是莫奈见此情景,说不定能绘出一幅与《睡莲》齐名的印象派巨作呢!</h3> <h3>无处不见的大教堂,是萨拉曼卡古城的骄傲,是吸引八方游客的神器。</h3> <h3>返回了老城后我们继续探索,来到了圣埃斯特万修道院Convento de San Esteban。圣埃斯特万是基督教教会第一个殉道者,修道院正门中部的雕塑就是表现的圣埃斯特万被犹太人用石头砸死的一幕。</h3> <h3>这个修道院的筹建始于1525年,在历经近百年的工期后于1618年竣工。如今游人能够观赏到的教堂大门建于1660年。圣埃斯特万修道院位于老城区静谧的角落,是让人至此可以平心静气的场所。</h3> <h3>哥伦布曾经为了他的美洲之旅而来到萨拉曼卡寻求帮助,他就是在这座修道院受到了天主教国王的接见的。</h3> <h3>在老城闲逛,不经意会发现很多修道院和小教堂。位于圣埃斯特万修道院对面的一座叫做Convento de las Dueñas,是一座女子修道院。</h3> <h3>暮色下的修道院里非常幽静,若能在长廊下出现几位着长袍的嬷嬷,那就是一幅完美的画面了!</h3> <h3>老建筑在萨拉曼卡实在是太多了,尤以教堂或修道院为多,都受到了很好的保护,不愧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h3> <h3>Monica中午在阿维拉被冻雨淋得浑身都湿了,到了萨拉曼卡后又是雪中观景,回到旅馆后感觉不对劲,就早早休息了。</h3> <h3>Elton又开车又拍照,好在身体还行,于是他再次冒雨跑出去买吃的。萨拉曼卡人常说:马约尔广场投石可到,近在咫尺。萨拉曼卡的主要街道与交通干线都汇聚于此,人们称这里是“满载阳光和空气的心脏”。规则的四边形建筑具有明显的巴洛克风格,相连的房屋环绕在广场四周,最底层为拱廊,每座拱门上雕刻着西班牙历代帝王和其他重要历史人物的头像。自从1775年由阿尔维尔托·丘里盖拉将广场建成后,广场便见证了自那时起,发生在西班牙与萨拉曼卡的政治、社会经济与信仰的变革。</h3> <h3>19世纪中前期,这里曾是斗牛的场所,发生过无数壮烈悲惨的场景。除此之外,马约尔广场的角色不断变化,这里曾经更多地作为集市、音乐厅和戏剧舞台存在着。这座老建筑的身上烙满上了岁月的痕迹,经过二百五十多年的风吹日晒,虽然色彩已渐暗淡,却仍被保护得毫发无损。</h3> <h3>拱廊后的店面被各种餐厅、酒吧和旅游品店所占据,却没有造成广场丝毫的尴尬与不和谐,反而让阳光、美食、休憩与社交更加相得益彰。在某种意义上,马约尔广场是萨拉曼卡这座遗产古城的露天沙龙,成了人们聚会、散步的最佳场所。</h3> <h3>吃好了打包回来的海鲜饭,Elton见外面亮起的景观灯,不免心头痒痒的,顾不了外面风雨交加,又一个人跑出去拍了几张夜景。夜幕下建筑物靓丽的身影,又不知会吸引多少个癫狂的摄影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