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游雄关有感》</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千山暮雪</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天下雄关瀚海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金柝吊斗边城险,</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铁马冰河黄金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北望月射天狼。</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魅力张掖》</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刘元德</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不论春夏秋冬,平山湖大峡谷都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平山湖大峡谷,地处茫远,奇石异峰林立,神工鬼斧雕琢,浴狂风,沐暴雨,吮日月之精华,携天地之灵气,开古国之大观,呈荒原之雄奇。自然之美、奇、雄,俊逸齐集于此,令世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几个景点令人心为之一动:那将军石,依绝壁而立,俯瞰下面九龙汇,那气势宛如霍去病当年沙场秋点兵,残阳如血,队伍九列,蜿蜒曲折,杀气腾腾;再看那神女峰,好情人切切私语,依依情深,流不尽相思泪,话不完别离情,令人回味无穷;再看那仙人指路峰,如一古贤者为后生指点迷津,憨态可掬,让人百感温馨,有一种宾至如归之感;还有那神龟问路峰,如千年老龟,负重而蜗行,忽然迷失了方向,向一老者寻问迷津,样子滑稽可笑,有一付忠厚质朴的肝肠。茫原出奇景,天然巧雕饰。凡大美都藏于千里荒原中,美哉,平山湖大峡谷,壮哉西北丹霞奇景。</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看完平山湖大峡谷,我们再来看肃南的康乐草原!</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每到盛夏,康乐草原,天蓝如洗,绿草如荫,奇石嶙峋,怪树异花生于悬崖石隙之间,牛羊悠闲地啃食着甸子上的青草,到处都有彩旗飘扬下的经帐,加之青山白云的映衬,构成了美丽的康乐草原。水泥路蜿蜒曲折,盘旋在嶙峋的乱石沟壑之间,沿途还有风雕雨琢而成的丹霞景观,神态奇异,令人感叹。有的象匠师巧夺天工的欧式建筑雕饰,有的象书画大家描摹而成的风景画,有的象骆驼慢步,有的象闲云野鹤独步山峦,也有的象万马奔腾,还有的象滔天巨浪,有象雄鹰展翅,有象猎狗逐兔,也有象少妇望月的,也有象痴子走神的,任凭想象,神态各异。这里还有梨园口战役遗址和马场滩战役浮雕,重现了红西路军浴血河西走廊的悲壮历史。这儿是赏景和重温历史的好去处。</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张掖还有一个好的去处,那就是扁都口!</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扁都口乃古兵家必争之咽候要隘,今之扁都口已成旅游胜地,每到夏天,那儿油菜飘香,游人如织,车水马龙,那场面蔚为大观。车成长龙,人流如云,连袂飘飘,神龙见首不见尾,那河就山势婉延而上,水随河道曲曲盘旋,路依水流九回蛇旋,整个扁都口口里口外帐幕绵延十几公里,凡有草甸子靠水的地方,都布满了车、帐、人、伞,背景是一望天际的黄甸子,真是满城尽是黄金甲,盛夏五洲来西夏,大有隋炀帝下江南之态势。</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每到秋季,张掖还有一处绝佳的去处,那就是高台的胡杨林。</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我独自钟情于那里的胡杨树。首先爱其坚韧和刚毅。你看它,虽处逆境而坚韧不拔,顽强地与荒漠中的寒冷、风暴、烈阳、干旱做着顽强的抗争。其次爱其顽强的生命力。你看它既使只剩干枯的躯杆也绝不倒下,有的瘦骨嶙峋,有的倒垂侧卧,有的腰身成弓,但绝不屈服,总是把最坚强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你见到难道只觉得它只是树、只是枯萎的树吗?难道不为它的刚强与坚韧所折服吗?我看到它的感觉是震憾、敬畏、感染。震憾于它的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坚韧;敬畏于它对生命的珍爱,任尔东南西北风而巍然不动;感染于它的坚守,虽身处绝地而死而复生,枯枝绽新枝,漠视荒凉、险恶的精神。</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除此之外,张掖还有许多令人神往的好去处,以后让你慢慢地观赏吧!</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张掖,你真是一个魅力无比的地方!</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远古的呼唤》</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作者:刘元德</div><div><br></div><div>曾几时,有一位少年将军,在汉武大帝时的盛世,受大帝重用,与卫青一道驰骋西北疆场,他初战荒漠时,才17岁。是一位天生的将才,刚出世便要求突袭敌营。你可不能小觑了这位少年将军,卫青只派给他800百人,他有胆有识,突出奇袭,在匈奴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他身先士卒,冲入敌营,左冲右荡,致使敌人全军溃散,他初出茅庐,一战便拿下了敌人二千多人,立下赫赫战功。他是谁呢?他就是少年将军霍去世,一代战神,从此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了。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因他作战勇猛果敢,所以将士多能为之拼命,南朝齐骈文家孔稚珪 的《白马篇》写道:“汉家嫖姚将,驰突匈奴庭。少年斗猛气,怒发为君征。 ”</div><div>元狩二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唐代持人杜甫在《后出塞五首》中就曾写道:“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他作战从不畏惧,以一当十,令敌人胆寒与敬服。北宋初期江南诗僧宇昭的《塞上赠王太尉》中写道:“嫖姚立大勋,万里绝妖氛。马放降来地,雕盘战后云。” 可见在当时北方地区霍去病已是威震四方、声名远扬。</div><div>在西汉元狩四年,匈奴仰仗自己的铁骑之雄、鸣镝之利,屡屡犯边并劫掠中土。汉武帝便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霍去病斩首七万余,而后乘胜挥军北进,直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且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div><div>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唐代李白的《塞下曲六首》也有诗云“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王维的《少年行四首》也有诗云“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当时人们把这些当成了人生的最高理想。 </div><div>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div><div>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广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韦应物在《长安道》中写道:“贵游谁最贵,卫霍世难比。何能蒙主恩,幸遇边尘起。” </div><div>一代少年将军英年早逝,令人扼腕,真是天妒英才。在西北这片热土上也曾产生过无数象霍去病一样为之甘洒热血的后来人,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在茫茫戈壁离家弃子、献身航天事业的科学家们;还有那些为青藏铁路的开通几代人尸骨埋于荒野的建设者们;更有为了使荒原变绿洲的治沙工作者们;还有那些为祖国的边防不受侵犯而孤守在荒无人烟的大漠的边防战士们。他们默默无闻、抛家舍子为国家的富强而无私奉献的人们,在西方列强时刻准备犯我中华的今天这种精神尤为可贵,如果让他们象霍去病一样发出誓言应是“国之不强,何以家为?”</div><div>历史已遥远,面对未来我们的使命与当担是如此紧迫!“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呐喊犹在我们耳旁回响……</div> <h3><b>马蹄河畔王阜庄 文/邢剑丽 何海萍</b></h3><div><b>祁连山下的马蹄河边有几座汉墓,相传墓主是汉朝的守关将士,河边王阜庄里的村民,有些是守关将士的后代,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b></div><div><b>村子里至今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完成河西的归属之后,汉武帝在河西设县置郡。为加强边防哨卡守备,防范外族入侵,一位名叫王侯的驻边将领奉命带着队伍,把守扁都口西面、马蹄河南面通往祁连山深处的山口,配合扁都口守将,保卫着河西的安宁。</b></div><div><b>驻守官兵除了操练武艺、边防巡逻,还要想办法在艰苦的条件下生存。这支队伍没有因气候恶劣、军需短缺而气馁,他们开荒种田、牧马放羊,日复一日守卫着山口要塞。</b></div><div><b>守将王侯时常站在祁连山上,遥望中原故土。家中捎来书信催他回乡完婚,他向朝中递交的辞官还乡书却被驳回,皇上赐给王侯军营周边几十里土地当家业,命他继续守关。随着历史的变迁,王侯驻守的地方被人习惯地称为了“王侯庄”。</b></div><div><b>汉武帝统一河西后,河西变得日益稳定繁华起来,商队在丝绸之路上穿行、在沿途集市贸易,牧人放牧、农人耕作,河西大地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隋唐时期,随着疆域的扩大,汉朝驻守在祁连山口的哨卡被撤往别处,曾经的驻地只有少数牧民和附近村庄百姓留居。明朝时期,汉代守将后人王龙、王虎逐渐发展成了当地的旺族,马蹄河畔临松古郡的大量商铺、方圆几十里的牧场农庄皆属王氏家族所有。</b></div><div><b>在扁都口通往张掖的道路上,当时洪水城、三堡城、六坝城都有驻军,商人为了通行自由,往来不惊动官兵,大批商队便另辟路径,沿祁连山向西来到临松古郡,淌过马蹄河、进入“王侯庄”,穿过大满驿,进入甘州城,这条通商线路被商队称作“张掖大路”。</b></div><div><b>初夏的一天,山西商人刘家三兄弟的商队途经“张掖大路”,在离南古城(因丝绸之路繁华,甘州城变成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过往的人们把甘州城南面的临松古郡称作“甘州城南面的古城”,简称南古城)不远的地方,遭遇山里窜出的一股土匪,刘家兄弟和手下虽然拼死抵抗,但损失惨重,不仅许多财物银两被劫,还有许多手下受伤。一打听,得知南古城北面的“王侯庄”有一的王氏旺族,王家王龙、王虎哥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声名远播。王家哥两共育三子,起名为王官、王印、王品。王家哥三的名字正是王氏家族“以德传家、泽被乡邻”的真实写照。于是刘家兄弟前往“王侯庄”,恳请王龙、王虎为他们追回损失财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王龙、王虎决定帮助刘家兄弟,他们将刘家兄弟接到自家庄园,帮他们找回了损失的财物,让人照顾受伤人员,刘家兄弟感激地说:“没有王家的帮助,就没有刘家的今天”。经过一段日子的相处,王龙、王虎与刘家兄弟感情日增,王龙、王虎与刘家兄弟结拜为异姓兄弟。</b></div><div><b>也许,王刘两家缘份早已注定。元末明初年间,中原地区发生兵乱,战争与疾病迅速蔓延,尸横遍野、城邑荒废,大量灾民涌入山西。为安抚和遣散灾民,朝廷颁布旨意,将涌入山西的灾民与山西本地百姓迁往全国各地。刘家兄弟回到山西的第五个年头,虽不舍故土,但皇命难违。刘家兄弟决意变卖家产,去甘肃投奔王家兄弟。他们给王家兄弟捎去书信,携儿带女、千里迢迢从山西来到了王侯庄。</b></div><div><b>收到刘家兄弟书信后,王龙、王虎兄弟立即做好迎接准备,为避免刘氏一家人拘束,王家专门为他们在王侯庄外二十里处安排了住处,刘家兄弟得到妥善照顾。从此以后,王、刘两家开始一同拓展家族事业,他们一起到外地贸易经商,一起经营马蹄河边的商铺,一起管理牧场农庄。没过几年,王刘两家居住的农庄经过祖祖辈辈的发展,逐渐发展为村寨,王侯庄”也成为了丝绸之路南路上的一个繁荣的商阜,成为了人们通过张掖大路往来甘州的重要驿站。肥美的水草、淳朴的民风、繁华的贸易不断吸引着往来的商客和周边的百姓,甘州城里告老还乡的衙役、洪水城里技能高超的铁匠、途经此地的商队……很多人带着家眷、商品和手艺来到这里定居落户。因主要商业活动由王氏家族经营,王侯庄的名字又被不明真相的客商意会为“王阜庄”,还有一些人沿袭以前的叫法,将“王侯庄”错叫为“侯王庄”。</b></div><div><b>南古城西同王阜庄祖先王侯同期驻守的村子,随着时间的变迁,当地牧民和附近村庄百姓逐渐繁衍生息,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村庄,被人们成为左卫营村。当年军营用于屯粮、磨面的地方,也随着人口的衍生形成了村落,被人们称为“水磨村”。这些村落的形成、发展与兴盛跟南古城一起,走过了两千多年,见证了河西走廊的古老历史,在中国大地留下了自己独有的印记。</b></div><div><b>1974年,王阜庄村从民乐划归到张掖,从属于张掖市安阳乡管辖。而今的王阜庄村,谐音“旺福庄”,更寄托着王阜庄村发家致富、奔向小康的美好幸福生活梦想。</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