皴擦点染尽在油彩中

林鴒

<h3>这是我的新尝试。</h3><h3>怎样形容呢?对了,“酒葫芦里装威士忌”。</h3> <h3>这样绘画是一件挺愉快的事,不仅自己愉快,让观者也要愉快。这是一幅画的稿子,第一步吧。</h3> <h3>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勾线,在中国画中勾线是找形,为了整肃结构,适当勾线进行造型的调整。</h3> <h3>这是基本完成的画面,虽然说是基本完成,可还是要反复调整的。</h3> <h3>远处山峰画的应该画的十分放松,这样才能与近处的造型造成对比。</h3> 这里能看到从第一遍颜色到最后的几层颜色以及所造成的效果。 <h3>山水画中皴擦点染技法在油画上肯定不一样,我也不能照样去处理,需要按照油画的方法来做。</h3> <h3>山石的画法需要用结实的笔触,石头有它的质感,油画塑型应该有它的方法。</h3> <h3>如何放松的绘画十分重要,大家画画都很放松。</h3> <h3>仔细分析一些大家的作品,虽然手法十分放松,但是他有特殊的部位还是非常仔细的处理,这就是大家。</h3> <h3>这样画画倒是很愉快,而且用不着找那么多颜色变化,总体是统一的。</h3> <h3>稍微用点颜色上的变化就非常醒目。</h3> <h3>在结构问题上还是要做到心里明白,这样才能比较合适的把握用笔用色的造型。</h3> <h3>这一部分反复的改动,为的是更好的效果。</h3> <h3>退远看一下,效果还好。</h3> <h3>斑驳的石壁处理起来比一点点皴要痛快多了。</h3> <h3>大刀阔斧,暂且是模拟的斧劈皴吧!</h3> <h3>这种越是复杂的造型越能体现出油画的优势。</h3> <h3>多种塑造手段画起来都不能罢手。</h3> <h3>色彩看上去是不是越来越漂亮了?</h3> 虽然说远处的山要虚一点,但是每一块色彩看上去就是实实在在的。 <h3>这样看还是比较合适的,起码色彩退远了。</h3> <h3>近处的山石。</h3> 中景。 <h3>怎么越看越像青铜器?我画的有那么结实吗?</h3> <h3>经过反复,画面越来越深入了。</h3> <h3>打动我的真不是什么效果,而是它的过程。</h3> <h3>看看还差什么?</h3><h3>签字?</h3> <h3>这是最终的画面,效果怎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