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街道清水头小学】实力展现才华,教研互助提升——语文教研组教学观摩活动纪实

清水头小学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近日,清水头小学开展了"实力展现才华,教研互助提升"的赛教活动。本次赛教活动既为教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示风采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相互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现在邀请你一起去课堂看看吧!</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康祥琴老师执教的《彩色的梦》这堂课很吸引人,她的教学风格自有自己的魅力,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如清风徐来,听课后颇有受益。</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彩色的梦》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充满了童心和智慧。诗歌语言优美、节奏明朗,读起来朗朗上口,描写了小朋友用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画画时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儿童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康老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读中悟,悟中读,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丰富的想象,是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彰显出语言的表现力,贴近儿童的内心世界。</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纵观康老师的整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地方:以学生为主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梦的美好,教学过程中,康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恰当地组织教学,特别是朗读指导体现了课堂朗读训练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康老师整堂课情、景、理顺序清晰,调动学生的感悟和思考,围绕教学目标,康老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把握文本,准确、到位,学生感悟深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这堂课而收获满满。</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陈佩佩老师在教授《翠鸟》时,用"鸟的样子"为线索,作为主问题贯穿全文,同时抓住了题眼,也抓住了这节课的主要方向。陈老师通过提出"翠鸟长什么样子?""作者在描写翠鸟外形上主要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按爪子、羽毛、眼睛、嘴的顺序来具体介绍,找出作者的描写顺序,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把学到的描写顺序准确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并通过幻灯片展示了美丽的翠鸟,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鲜艳""小巧玲珑"的意思。她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拟人、比喻的妙处,进行了写作方法的渗透。</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陈老师能够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问题、讨论,提取出里面的知识点进行指导、训练、拔高,让孩子的知识掌握得更扎实!</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nbsp; 汪萌老师教授的《清平乐·村居》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汪老师以她儒雅的气质、简单明了的板书、循循善诱的话语,把在场的所有老师、学生都带入了辛弃疾所描绘的那一幅恬淡宁静的乡村画面中,听着听着,所有的人都"醉"了……</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但在汪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师生对话、生本对话,使学生们咀嚼到了语言文字的味道,品味着到了宋词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快乐。她别出心裁的导入,让学生不但了解到了"媚"字的古义,又让他们迅速的进入文本去探索,去创新。在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时,汪老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他们用吴地的方言会聊些什么?在课堂上她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去说、去想、去唱、去画、去创作。使得美的词韵,美的词境,美的享受在师生心中潜滋暗长,他们身心愉悦,学习其乐融融。&nbsp;让人不由的感叹:原来诗歌还可以这样教!</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灯光》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因此在这节课中,刘勇老师努力的尝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的去探索课文中蕴含的内容、意境、思想。在这节课中,刘勇老师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能力,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大多数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这节课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细腻的感受。</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和田的维吾尔》一文向读者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一、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徐老师的教学中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又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特别是从修辞等方面品读文字,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并且理解和田维吾尔人的精神。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呈现的几个教学步骤都紧紧围绕着自己的教学目标。</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二、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教学中,徐老师通过抓重点句理解课文,如,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这样的教学,老师不仅教给学生文本的内容,还教给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抓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这样教学效果比较好,同样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徐老师的课设计的非常完整,体现了语文课程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淡淡的优雅,淡淡的芳香。这是听完高亚维老师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课的感受。高老师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学功底为我们展示一堂充满淡淡温情的语文课。她的课堂始终践行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孩子们自读自悟:读时声情并茂、入情入境;悟时见解独到,充满智慧的火花。再加上高老师适时的点拨、补充、小结,整个课堂氛围和谐自然,给人行云流水般的舒畅之感。清新淡雅的配乐,精美形象的板书设计更是锦上添花。细品她的课,注重积累,重视朗读,小练笔设计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又达到了语言文字运用的目的。语文课,当如此!</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树和喜鹊》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结构清晰,语言富有特色。何春梅老师在执教第二课时时,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了优美的情境,本课的设计突出"以读为主",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有感情朗读,在读中体会情感,感受语言的韵味,到达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何老师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把学生的认识欲、用心性激活了,使学生不知不觉来到课文中。其次,何老师在教学课文时,始终抓住一些关键的字词,透过反复品读、比较、回味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词之妙,如:教学第一自然段:这里只有(一棵树),孤零零就一棵;树上只有(一个鸟窝),没有其他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没有第二只喜鹊了。时先让学生找这里面有几个"只有",然后讨论为什么要一直用"只有"这个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了这样的画面,用课文里的一个词语就是(孤单)。读了第一段,同学们知道了"孤单"的意思。这样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使得学生更能理解前后的对比,在对比中加深理解,懂得人们为什么要种树?明白种树的好处。</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本次活动中,领导重视,周密安排,全程参与,高效指导;参赛教师准备充分,师生密切配合,展现了较强的综合素质和教学基本功。在活动中汪萌、高亚维、康祥琴等几位参赛教师导入自然,生动有趣,引导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开拓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参赛教师们态度端正,乐于学习、积极学习,对提出的意见能诚恳接受,对自己课堂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认真地分析,有效地促进了全体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专业能力的提升。今后我们将继续以问题和不足为突破口,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常规教学。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校园将会宝剑出鞘,花香四溢!</span></h3>

学生

教学

老师

课堂

教师

课文

引导

维吾尔

学习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