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4月21日上午,也是第七届核心素养下的“生本课堂”构建与发展培训研讨会的第二天,大家依旧热情高涨,早早地来到了会场,等待聆听专家们宝贵的教育经验。</h3> <h3>首先登场的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的程晓堂教授,他给我们带来的演讲是: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程教授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形象生动地让老师们理解了核心素养的含义。通俗易懂,幽默风趣。</h3> <h3>然后程教授又重点讲解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真实的课堂案例,我明白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包括语言知识和能力,还要有自然知识,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渗透。</h3> <h3>印象最深的是程教授讲的提高课堂的真实性,他结合目前我们小学英语课堂中导入时出现的情况,说明了创设语境的真实性、内容的真实性和互动方式的真实性的重要性。</h3><div>通过案例学习,我意识到了无效的课堂导入、问题设计顺序、提问方式、无逻辑的思维导图等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div> <h3>问题设计很好,提问方式不对,没有真实的互动。</h3> <h3>无效的课堂导入</h3> <h3>无逻辑的思维导图</h3> <h3>问题设计顺序不当,第一个问题包括了后三个问题</h3> <h3>接下来是来自深圳的黄锴老师带来的六年级观摩课:Are we all different now?黄老师激情洋溢,能说会唱。他的课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并且巧妙地把英语与歌曲结合起来,令人耳目一新。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不熟悉学生,讲课过程中有一部分他说的学生听不懂,互动效果不太理想,感觉整节课大都是黄老师一个人在说。</h3> <h3>上午的培训结束后,中午的雷阵雨也没挡住老师们听课的热情。下午2点是国培正音专家张晴教授的讲座:英语正音趣谈。张教授的讲座实用有趣,台下老师们都被带动了起来,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张教授讲完了,大家还都意犹未尽,她不愧为正音界的专家。</h3> <h3>最后是宋少骅老师带来的七年级英语观摩课:Friendly neighbour.宋老师展示的是一节阅读课,印象比较深的是宋老师讲的阅读课的六个要素: who, where, when,what, why, how,整个课堂紧紧围绕这六个要素展开,思路清晰明了。</h3> <h3>通过今天的学习,收获了许多。感触最深的是在以后的英语小学中要特别注意:1.创设课堂情境的真实性,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只有真实,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才能够将所学运用于生活。3.重视引导;设计问题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回答重要部分,而不是老师一个人再说,比如把一句话的重点或需要学生注意的部分预留给学生回答。4.注重学生的听和说;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看到英语能够理解,也会做题,但是却因为听不懂老师再说什么,或者听懂老师说的,但是自己却不知道怎么用英语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整个课堂就变成了老师一个人在说,很沉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