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一个很搞笑的题目不是?</div><div>实在是被他们搞得笑了又笑,就忍不住想着自己乱说一通,表达一下看法,以娱自己,以娱众生。</div><div>在天王看来,现在这个艺术圈也着实太乱了些。大师多如狗,教授满街走,这话说的既难听,又贴切,听着就好像是某大师说的话,真他娘的有水平。</div><div>我们中国从来就是东方文化的代言人(搞笑的阿三们代表另一小部分,不去说他),在文学艺术方面我们有着无与伦比的辉煌历史,文艺史上大师辈出,这是毋庸讳言的,我们自己这样认为,憨直的外国人也承认。</div><div>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大师”二字就突然像感冒一样流行开了,弄得大街小巷地都是,文学上好歹说两句话就是“作家”了,绘画上稍微不那么生涩就是“画家”了,拿起毛笔来写得流畅些就是“书法家”了,最可笑的是摄影圈,通常圈子里任何的发片的陌生人就都是“老师”了,比如“妖精”老师,又比如“天王”老师,😄。</div><div>这真他娘的搞笑。</div><div>不过,我担心这次只是我们自己自娱自乐,恐怕那些憨直的外国人是不认的,人家只是憨直,却未尝不识货,不是真傻。</div><div>我从来就不是什么大师,老师都算不上,那满大街的“老师”“大师”“家”们,在我看来也算不上。</div><div>真正的大师不管怎样讨价还价,也是应该有一个定义的。我的定义是,老师就应该是在某一方面做得比较出色,品德上也说得过去,足以为人师表的人。而大师就麻烦了,他得足够出类拔萃,在某一方面优秀得让人难以企及,学也学不到的那种艺术境界,同时又触类旁通,博大精深,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融汇到自己的作品中去,让这样的思想去影响他人,改变他人的人,不好当的。</div><div>那些沾沾自喜,以大师自居的人往往的不接地气,忘了艺术是怎么样的一个东西。</div><div>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说的真不赖,像个大师的话,不过即使这样的说话,比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还是差了一些,或者天王说得更狠一些,你还差了一个大层次。</div><div>生活就是要先苟且,然后才有诗和远方。因为,不管什么艺术家,首先是人。先活着,然后再用诗和远方来调剂,不是吗?!</div><div>活得差不多了,再玩一些有点情趣的东西,以娱自己,以娱众生,不是吗?!</div><div>大师们传递的是思想,是自己的世界观,不是吗?!</div><div>我们经常见到的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功利得要命的混艺术混生活的人。而鲁迅先生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先生这样的人,敢于并且有能力让这个世界还原他们的本来面目,通过一己之力,让我们这些庸人更清醒,更努力,让社会不断向前进,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大师。</div><div>然而我们终归还是要苟且一些,因为这个世界太浮躁了,生活得太快了,太不容易了,已经失去了大师诞生的土壤,但是我们还是要活着,留着诗和远方。</div><div>所以大师还是要有的,实在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比较出色的也是可以勉强称之为大师的,因为社会需要。</div><div>这次我们要降低一下标准,希望把一些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人推上去,作为标杆,他们就是我们今天的文学艺术家。</div><div>不过现在又出来一股风潮,那就是远离大师,不做大师,仿佛那大师就不是人能够做的,更有甚者说大师都是挂在墙上的,也就是故去的人,岂不怪哉?</div><div>一个人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走过了千山万水,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专业方面已经小有所成,在这个令人失望的年代是应该出来做些事情的,即使达不到我前面说的大师那样的标准,也要承担起大师的责任和义务的,因为社会需要贤者来引导,来带领,来做示范,这样的一些人不敢称作大师,固然是心里面知道大师二字的重量,于心有戚戚焉,另一方面未尝不是怕了别人的口舌,笑话,更有一层意思,在天王看来是要逃避领路人的责任,放弃了追求和努力的意思,免得劳神费力,或者枪打出头鸟,嘿嘿,嘿嘿。</div><div>该说话的不说话,该做事的不做事,这也是我们时代的悲哀,也是他们个人的悲哀,这些本应该挺身而出的人缺乏了担当,所以这个“大师”就只好落在一些别的更加不堪的人头上了,比如某领导,某老板,某秀才……文艺们早已由于不接地气而沦落为小众的私宝,且看这些个玩文艺的们更要往何处去?</div><div>不管怎么说,这个“天王大师”还是听着挺顺耳朵。</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