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康正南先生195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是皖西著名音乐教育家,退休前任职于安徽省六安师范学校,兼任安徽省中师音教会副会长,安徽省中专高级讲师评审会委员,六安地区音乐教育研究会会长,六安地区中学高级教师评审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安徽省音乐家协会理事, 省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中师组组长,特级教师</h3> <h3> 纪念活动以“乐坛留声”为主题,同时举行康正南先生纪念集《乐坛留声》赠书仪式,一是寓意康正南先生的歌声永远留在我们的耳畔,二是寓意康正南先生的声誉永远留在我们心中。</h3> <h3> “冼星海、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这些音乐大师们说过:音乐是清泉、是绿洲,如果你能参透的话,那么它将是你能够超越常人苦难的一种特殊的力量。特别是柴可夫斯基说:音乐是上天赋予人类的最伟大的礼物。有这么一个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将自己的心血和品德都融进这伟大的音乐中,使每一个接触到的人都能从中受到感化、得到感悟,进而在技艺和灵魂上达到升华,这样的人值得我们由衷的崇敬和深深的眷念。这就是康正南先生。”</h3><h3> 主持人深情的开场白,道出了我们组织这次活动的初衷。</h3> <h3><font color="#010101"> 皖西学院艺术学院方福颖院长介绍康正南先生生平</font></h3> <h3> 皖西学院老干处余维生处长给予康正南先生高度评价</h3> <h3> 原六安师范学校王乃富校长回顾了与康正南老师在一起工作时的点点滴滴,包含深情的总结了要从五个方面向康正南老师学习:“一要学习康老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勇挑重担、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二要学习康老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关心年轻教师成长的高尚品质;三要学习康老师为人正直、坚持原则、对人真诚的优秀品格;四要学习康老师乐于奉献、发挥余热的奉献精神;五要学习康老师有坚定的政治信念、一辈子忠于党的坚强意志”。</h3><h3> 王校长说:“康正南同志的一生没有碌碌无为,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可谓是贡献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即使是在被错误的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日子里,也同样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师范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无愧于‘特级教师’光荣称号。这也正是值得我和同志们学习的可贵之处”。</h3> <h3> 六安老年大学学员刘道春女士与老伴赋诗悼念康正南老师:</h3><h3> 惊闻康老溘然逝,将信将疑果是真。</h3><h3> 梦里依稀聆训诲,醒来常恋导师情。</h3><h3> 一生从教彰仁义,满腹经纶启后昆。</h3><h3> 云锦强音辉艺苑,吞声饮泣悼歌魂。</h3> <h3><font color="#010101"> 学生代表李学舫先生倾情诉说康正南老师在教育教学上的贡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老年大学老合唱队队长张建设追忆康正南先生在老年大学为合唱队呕心沥血的往事</font></h3> <h3> 亲属代表杨梅一首小诗倾情诉说思念之情:</h3><h3> 追思——致敬仰的您</h3><h3> 童年忆,您慈父如山,幽默风趣 </h3><h3> 少年忆,您为人师表,刚正不阿</h3><h3> 青年忆,您理家治学,垂范有加</h3><h3> 忆那年,离家求学,您悉心照顾不辞辛苦</h3><h3> 忆那年,高温酷暑,您四处奔波为子寻校</h3><h3> 忆那年,经济困窘,您慷慨解囊雪中送炭</h3><h3> 忆那年,穿上新衣,您精神矍铄笑容灿烂</h3><h3> 忆那年,金婚喜宴,您高歌吟唱深情满溢</h3><h3> 忆那年,那很多年,那很多很多年……</h3><h3> 敬仰的人啊,如今您高贵的灵魂在那个叫天堂的地方畅游</h3><h3> 敬仰的人啊,五线谱的华美乐章伴着您笑对人生日月轮回</h3><h3> 敬仰的您啊,彼岸花盛开的日子不要喝下那碗忘情孟婆汤</h3><h3> 思念的您啊,三生石上是万千回眸才有的今生今世亲人缘</h3><h3> 思念的您啊,来世,我们还做家人,可好?</h3><h3> 亲人啊,这个世界的我们,好想您。</h3> <h3> 康正南先生的夫人刘桂兰女士致答谢词</h3> <h3> 来宾代表接受赠书</h3> <h3> 皖西学院艺术学院的方院长以及年轻教师们参加了纪念活动</h3> <h3><font color="#010101"> 《乐坛留声》纪念集的编辑谢宏碧先生是康正南先生1957年走进六安师范后的首届学生,没有他的满腔热情就没有这本书的存在。他把对老师的深切怀念融进字里行间,把对老师的崇敬爱戴编入每页每篇。年逾八十的他无数次的从霍山到六安收集材料,无数次的坐镇印刷厂排版修改,《乐坛留声》才得以顺利付印。</font></h3> <h3> 原六安师专老校长、九十高龄的印倩先生亲笔题词,并欣然参加纪念活动。</h3> <h3> 印倩校长是康正南先生初到六安师范报到时见到的第一人,他向康正南先生的女儿回忆起当年和康正南先生在一起工作时的情景,点点滴滴、历历在目</h3> <h3> 学生徐邦发、屠可秀夫妇敬献的书法匾额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和爱戴</h3> <h3> 老同事、老朋友们认真阅读《乐坛留声》</h3> <h3> 动情之处、潸然泪下</h3> <h3> 康正南先生的首届学生关德元先生直到纪念活动的前一天才联系上,他连夜写了一篇发言稿,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对老师的深刻怀念和崇敬爱戴。因时间关系,关德元先生放弃了现场发言,把无限深情默默地永埋心底。</h3> <h3> 康正南先生在六安师范的老同事、六安老年大学学员丰高印先生即兴赋诗一首,表达怀念之情。</h3> <h3> 这次纪念活动原来没有准备这么大的规模,没想到出于对康正南先生的爱戴,人们口口相传,当天来了一百多人。因为没有特地邀请,有很多康正南先生的生前好友、同事、学生没有前来参加,但他们都在心底里默默地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老年大学学员王开德先生悄悄地准备了一篇稿件,虽然没有在现场发言,但他对老师的那份感情着实令人感动</h3> <h3> 谨以此书告慰康正南先生在天之灵</h3> <h3> </h3> <p>六安电视台对赠书仪式进行了报道</p> <h3> 逝者长已矣,生者承其心。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无愧于自我的人生,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