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之行,我的十点思考

岁月静好

<h3>  近日,我和同伴们参加了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小学举行的“新基础教育共生体学校小学语文单元内结构”专题研讨会。</h3><div>&nbsp; 我们观摩了三节“状物类结构单元----走进小动物”的课,分别是精讲导读课《燕子》,自学指导课《翠鸟》,习作讲评课《我喜爱的动物——海鸥》。从整体上来看,这三节课对我有以下启发:</div> <h3>一、明显感受到语文单元类结构整体教学的魅力。</h3><div> 我们观察到了先期实践者是怎样从碎片化教学走向结构化教学的,是怎样从点状式的阅读教学走向整体式教学的。这三节课之间体现了内在的关联点、融通点、提升点。</div><div> 首先,教师结合文本特点并根据教学需要,遵循知识和方法的结构关系,从课文文体或表达方法入手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位于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燕子》和位于第二单元的《翠鸟》,以及习作讲评课《我喜爱的小动物——海鸥》整合在一起,组成了新的类结构阅读单元。</div><div> 从“个”到“类”,彰显了重组单元类结构教学的“整体之美”。突破了单篇课文的限制,培养了学生整体关注语文学习内容的认知能力,使其结构化地进行规划和开展语文学习。从“木”到“林”,把握了类课文的知识体系,通过结构类化,帮助学生建构类单元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重组单元的一篇篇课文中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结构规律。从“知”到“智”,引发了单元教学的探究之乐。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现知识结构、形成结构的方法和灵活运用结构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div> 二、结构性特别明显。教学内容有结构,教学方法有结构,教学进展有结构。<div>  以精讲导读课《燕子》为例,体现了教结构;以自学指导课《翠鸟》为阅读材料用结构;以习作讲评课《我喜爱的小动物——海鸥》巩固结构。这样整体推进的教学思路,达到了读为写铺垫,阅读为习作服务的学习目标。在精讲导读课《燕子》的课堂教学中,也明显体现了方法结构和推进结构。</div><div> 本次“类结构单元”观摩的三节课,在板书上除了文本内容的板书以外,在写作方法上的板书也很有整体性特色。</div> <h3>  第一节课学习《燕子》一课,当堂形成的板书是:</h3><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精准用词</div><div>&nbsp;紧扣特点&nbsp;&nbsp;&nbsp; 多感官观察</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展开联想</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背景衬托</div> <h3>  第二节课学习《翠鸟》一课,在学习《燕子》一课形成板书的基础上,又生成补充的板书是:</h3><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精准用词</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多感官观察</div><div>紧扣特点&nbsp;&nbsp;&nbsp; 展开联想</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对比、背景衬托</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引用资料</div> <h3>  第三节课习作讲《我喜爱的小动物——海鸥》,师生依据学习《燕子》《翠鸟》所得的习作方法,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自修自改、互评互改。</h3> <h3>三、单元类结构教学与课型整合起来做研究,使教研有了倍增的意义,有事半功倍之效。</h3><div> 如何将改变碎片化的教学走向结构式教学?如何改变点状式教学走向整体式教学?如何改变匀速教学走向变速教学?单元类结构教学与课型整合起来做研究,无疑将会有利于解决以上诟病。</div><div> 教结构的时候肯定要多花些时间,单元类结构教学与课型整合起来做研究可能花费的时间更多。但,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这样对学生放大了育人价值,通过类结构的教,形成类结构的方法,有类结构性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至少是方法和思维两大育人价值;同样对教师而言,做单元类结构整体教学的设计、研究、实践、反思与重建,对我们师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div><div> 整个小学段的课型有拼音课、识字课、古诗词、记叙文(写景、记人、叙事(游记)、说明文、少量的议论文、文言文、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语文能力的单项训练等。如果将单元类结构教学与课型整合起来做研究,以类结构的视角建构语文教学,整体建构知识体系,结构化的内容结构,科学化的方法结构,清晰化的运行结构,是一种易于操作的语文教学模式,也许是一条大道至简的路。</div> <h3>四、巧妙设计和运用学习工具。</h3><div> 三位教师所设计的单元预习单、单元总结单、对小动物的观察单、习作评价单、习作锦囊,真是管用又好用。尤其让人难以置的是崂山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已经把思维导图运用得特别娴熟,在习作或小练笔之前,思维导图这个看似高大上实则简单易操作的学习工具是送给学生的金拐杖,帮了孩子们的大忙。</div> <h3>五、智慧性地捕捉生成性资源并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h3><div> 在习作讲评《海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原始习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通过分析,观察出全班43份习作,16位学生对海鸥情有独钟,还观察到8位学生能够模仿《燕子》外形描写的语言形式,能够做到用词准确,大部分孩子能抓住动物外形最突出的特征写出特点。但是还有些学生,在写作外形时泛泛而写,而且没有生动地写出动物的外形特点,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关注动作的细节描写,动词运用不贴切,没有学会运用精准用词……这样,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教师巧妙地利用一个同学对海鸥啄食的视频,进行有目的地播放,请全班同学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注意海鸥啄食的动作,关注细节,镜头3次回放,从说到写,同时,还对学习伙伴相关的段落内容进行了展示、比较,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生成的资源,当堂看到了学生的长,感受到了学生突破瓶颈之后的欢愉。</div> <h3>六、理趣相依。</h3><div> 在执教《燕子》一课的时候,一个重要的课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准确用词,多种感官观察,展开联想,学习背景衬托等描写动物的方法”。</div><div> 在执教时,张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对比阅读,提高学生品读句子的能力,充分感知燕子的飞行美和停歇美。她调动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多感官参与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还改变了文本固有的格式,把文章中传统的段落巧妙地变成了诗行,增加了文本的情趣,同样也勾起了学生朗读的情趣。本节课,学生的生长是和朗朗的读书声结合在一起的。</div><div>&nbsp;&nbsp; &nbsp; 在学生对燕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又让学生交流了关于燕子的诗句,丰富了文本,增加了学生的积累。</div> <h3>七、着意培养学生善于积累和善用工具书的习惯。</h3><div> 无论是课前的3分钟展示,或者是课堂上关于文本内容的相关诗句的积累展示;亦或者是当学生对读音产生疑惑的时候,老师的避而不答,请学生主动打开工具书,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自行查阅判断正确的答案;再或者让学生主动思考,绘制思维导图,都使我们感受到张老师善于做好小学段的本职工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双基的良苦用心所在。</div> <h3>八、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了整体性。</h3><div> 关注了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特别是在关注年段目标的同时,还关注了阅读目标,又关注了习作目标,正确处理了读与写的关系、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教学目标的叙写,详细而具有操作性,即基于课程标准,又在新基础的沃野中萌芽成长。</div><div> 从课时目标的制定来看,能够一切从服务学生的学习出发,重视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思维品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和人文的双特质。</div> <h3>九、教材分析充分体现了整体性教学的特点。</h3><div> 教材分析具有核磁效应。以张永秀老师执教的《燕子》一课为例:《燕子》一课是描写小动物的一篇文章,张老师对小学阶段1-6年级写动物类的文章,作了整体性分析。不仅对低、中、高段所涵盖的具体的相关篇目做了详细地分析,而且对各段的训练重点也做了细致地分析。在详尽的分析之后,继而又对教材做出了再整合。最后对本课所要执教的内容,锁定了文本具体而深刻的教学价值。</div> <h3>十、学情分析详实而鲜活。</h3><div> 我们还以张老师的《燕子》为例。张老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不仅对学生对类课文学习的经验进行了分析,而且对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同时也对小组合作的能力、思维表达的能力也做了详尽的分析。她的分析不仅关注了学生群体,还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看了张老师的学情分析,就好像看到她的学生就站在我们的面前,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鲜活的模样,每一个孩子独特的学习状况都栩栩如生……</div> <h3>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青岛崂山之行,收获颇多,沉浸下来,咀嚼每一个细节,发现每一处都是美的,想把她们一一记录下来,忽而发现纸穷笔短……</h3> <h3>教研无止境,永远在路上!</h3>

学生

教学

习作

结构

单元

燕子

学习

文本

板书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