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和综合题答题思路指导

心平和•海空阔

<h3>一、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br>1、描述某地地理位置<br>(1)经纬度位置:①所处的特殊经纬度值或纬度带和热量带②所处的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br>(2)海陆位置:位于大陆内部还是沿岸(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岛屿、半岛、海岸线长短等。<br>(3)相对位置:位于某大洲或某大陆的方位,以及某某地形区的某某方位等。<br>(4)相邻位置:与某某国家(或行政区)接壤(或位于某某边疆),或相邻的某些特殊地点(如民族)。<br>(5)经济位置:所处(相邻)某经济区,其经济地位。<br>(6)交通位置:所处某某交通要道(枢纽)。<br>(7)政治位置:为某某中心(首都、省会)在地区处于某某地位。<br> (8)板块位置: 位于某某板块(某某板块与某某板块的交界处)<br>2、评价某地地理位置(优越性和不足)<br>(1)纬度位置的影响:对气候和农业的影响,如纬度跨度广,气候类型、农业类型多样<br>(2)海陆位置的影响:对降水的影响;沿海地区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内陆边境地区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br>(3)相领位置的影响:与多国接壤,利于与邻国的交往与合作<br>(4)交通位置的影响:分陆上交通和海上交通,对运输商业贸易的影响,位于某某交通要道(枢纽),沟通了哪里,是通往什么的必经之地(咽喉)<br>(5)政治位置的影响:政治中心(行政中心)的战略意义、辐射带动作用<br>(6)经济位置的影响:辐射带动作用,区域分工与协作,吸引资金,产业转移等 <br>(7)板块位置的影响: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br>如1.观察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描述其特点。<br>提示:(1)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br>(2)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到亚欧大陆的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br>如2.我国的地理位置具有哪些优越性和不足之处?<br> (1)海陆位置①优越性:东部地区深受海洋影响,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的陆上直接往来。②不足: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会处,地质灾害严重;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受台风影响大。<br>(2)纬度位置①优越性: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②不足:北部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br> <br>二、地形地貌<br>1、地形特征<br>[答题要点]  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地势起伏状况、(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海岸线特征等。<br>[答题思路]<br>描述某地的地形类型特点:地形类型(种类多样或单一,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br>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地势起伏状况(高低、起伏、倾斜等),地势××高××低;地势由××向××倾斜;地势平坦(崎岖)等。<br>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br>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br>海岸线特征:海岸线曲折、平直等。<br>答题要点 答题思路<br>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组成 地形类型有哪些,地形以~为主<br> 地形空间分布 某某类型分布在某处;山脉的走向<br>地势特征 地势高低 哪高哪低<br> 地势起伏 地势起伏大/小<br> 海拔高低 海拔高/低<br>地貌特征 典型地貌 如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br> 地貌类型 如侵蚀地貌、沉积地貌,风力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地貌<br>海岸线、半岛岛屿特征 海岸线特征 海岸线弯曲/平直<br> 半岛岛屿特征 多半岛、岛屿(岛屿众多)<br>2、地貌(地质作用的表现)<br>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有主次之分。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状况趋于平缓。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分析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可结合最终的地貌特点,综合分析,明确先后顺序。<br>(1)岩石的原因<br>岩石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br>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典型岩石包括:页岩、砂岩、砾岩、煤、石灰岩等)三大类。①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喷出地表→玄武岩,有气孔;侵入其他岩层→花岗岩);②页岩→高温高压变质作用→板岩;地质历史时期为温暖的浅海环境→石灰岩→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大理岩;裸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在地势低洼处,经长期压紧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有层理结构。沉积岩形成年代有先后顺序,底老顶新;可能含有化石;地质历史时期湿热茂密的森林→外力作用→煤层。<br>(2)冲积扇的原因<br>冲积扇形成的基本条件:堆积物、流速减缓。<br>基本过程: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缓,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br>冲积扇的主要特点:①堆积物颗粒直径由往下游方向逐渐减小;②等高线特点(见下图);③地下水资源较丰富;④可能存在时令河,边缘还有常年河;⑤冲积扇农业发达,但主要在外缘地区,人口、聚落页主要分布在外缘。<br>(3)三角洲的成因<br>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在内陆地区,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湖泊时,也会形成三角洲。<br>因此三角洲形成的必要条件:①河口有泥沙可堆积;②河口处水流速度减缓;③水下坡度较缓,有沉积的空间;<br>答题思路 影响因素<br>含沙量大 由于……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大<br>搬运作用 河流流量大,搬运作用强,携带大量泥沙如海/湖<br>流速减缓、<br>泥沙沉积 由于坡度变小、地形变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br>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缓,泥沙沉积<br>沉积空间 水下坡度较缓,有利于泥沙沉积<br>(4)流水侵蚀地貌的成因<br>流水侵蚀的三种形式:溯源侵蚀、下切侵蚀、侧蚀,要理解几种侵蚀形成的条件和特点。在河道平直处,北半球右岸侵蚀严重,南北球左岸侵蚀严重;在河道弯曲处,凹岸侵蚀严重,凸岸堆积。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径流量;地表起伏→河道落差→流速;地表性质(疏松颗粒物、断层附近岩体破碎)→抗侵蚀能力;植被覆盖状况(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抗侵蚀能力等<br>答题思路 影响因素<br>径流量 径流量大,侵蚀能力强,搬运能力强<br>流速 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搬运能力强<br>地表性质 土质疏松(断层附近岩体破碎),抗侵蚀能力弱,易被侵蚀<br>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抗侵蚀能力弱,易被侵蚀)<br>(5)风力堆积地貌(沙丘)的成因<br>风力堆积地貌的形成与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相似,其必要条件包括:①堆积物一沙源:干旱→土质疏松;沙漠/荒漠化土地;有泥沙沉积的湖床间床→枯水期裸露;②起沙动力条件←风:风力季节差异:植被季节差异;风经过水域表面;局部区域地形使风速增强(挡风向与河谷方向一致→狭管效应)或减弱(地形阻挡风)等;③沉积环境(沉积空间)。<br>与流水地貌形成于地势较低不同;风力堆积地貌可形成于地势相对较高的区域(如:雅鲁藏布江宽答中的爬升沙丘)。风力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但湿润地区也可以形成风力地貌(如:“天漠”、洞庭湖西岸的沙岗,沙等),只是规模较小。<br>答题思路 影响因素<br>沙源 临近沙漠(裸露的沙地),土质疏松<br>搬运作用 …风大,搬运作用强,携带大量泥沙<br>风速减缓、泥沙沉积 由于植被、地形等的阻挡,风速减缓,泥沙沉积;<br>沉积环境(沉积空间) 水下坡度较缓,有利于泥沙沉积<br>3、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内力和外力作用):<br>(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br>(2)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br>(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br>(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br>(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br>(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的地形<br>(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br>(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br>(9)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br>(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br>(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br>(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br>(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br>(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br>(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br>三、大气<br>1.天气及天气变化的表达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br>2.气候的特征描述<br>(1)气温:整体的高低、季节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极值等;<br>[答题要点]  高温、寒冷、低温、温和、年较差等。<br>[答题思路] 终年高温(寒冷),冬季低温(寒冷),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大(小)等。<br>一般来说,最低月气温低于0℃描述时一般称作寒冷,0~10℃为低温,10~22℃为温暖,22℃-28℃为高温,高于28℃为炎热。气温年较差大于15℃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br> <br>(2)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年际变化等(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答题要点] 降水多少、季节分配、年际变化<br>[答题思路] 终年降水稀少(丰沛),夏季或冬季多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均匀),降水年际变化大(小)等。<br>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10mm描述时称作稀少,10~50mm为少雨,50~100mm为多雨,大于100mm为丰富<br> <br>(3)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雨热(不)同期<br>(4)气候特征<br>[答题要点] 高温多雨(少雨),寒冷干燥,温和湿润,雨热同期等。<br>[答题思路] 终年(夏季)高温多雨(少雨),冬季低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等。<br>(5)某两地气候特点比较:①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②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br>(6)大陆性气候的特征: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②降水少。②冬季寒冷,夏季炎热<br>(7)海洋性气候特征: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②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br>(注意事项:在具体气候特征描述时,针对特殊区域还要抓住光照(太阳辐射)、风、云等气候要素。如描述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时,强调“高寒”,具体描述为:终年气温低、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如描述南极洲气候特征的三个核心词:严寒、干燥、烈风。)<br>3、气候的影响因素<br>(1)影响气温的因素:<br>①.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br>②.地形:海拔高度、地势、坡向(阴坡、阳坡)等。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气温不同(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br>③.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或海洋性),海洋性强弱影响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大小<br>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br>⑤.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