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今年两会上引发热烈讨论的政策要点之一。它源于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现实愿望,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意义。</h3><h3>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 “解决好教育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种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而又公平的教育,这是一个众口一词的需求,刚性的需求……"</h3> <h3> 针对这一话题,4月18日上午中心组织了一次校长対话,“优研班"第九、十期共60多位校长参加了本次活动,中心主任代蕊华教授,副主任沈玉顺教授、刘莉莉教授出席。</h3><h3> </h3> <h3> 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重点发言、自由发言、专家点评、总结讲话,对话活动由刘涛老师主持。</h3> <h3> 山西大学附中刘伟校长、华中师大一附中周鹏程校长等八位校长重点发言,活动之前并未确定正、反方主题,但在发言中却就“公平与质量的矛盾”、“英才教育”、“民办教育”、“集团化办学”、“均衡教育的范筹”等问题,形成了明显的两种不同观点。</h3><h3> 自由发言阶段,校长们结合本校实际和高中教育的特点,就前面形成的两种观点各述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将活动推向了高潮。</h3> <h3> 万恒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对活动进行了点评,她以《学校内部视角下的教育公平》为题,对教育公平进行了诠释,特别是对学校内部的教育公平,结合学校实际做了较全面深刻的分析,明确提出问题“做为校长,我们能做什么?”</h3> <h3> 万教授讲:教育公平是党对人民的承诺,是对教育的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但研究者认为,教育的许多不公平不属于教育学科范筹内的问题,而属于社会和经济领域的问题,涉及到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综合问题。平时大家讲的公平,大部分是从道德的角度讲求“公平”,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感受!</h3> <h3> 教育公平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通过政府主导政策引导逐步实现,作为校长应该更多的思考和推进校内教育公平,学校内部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对所有学生平等对待,有教无类;对不同学生差异对待,因材施教;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特殊対待,各得其所。特别是评价机制的公平(差异化评价)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方法。</h3> <h3> 课堂教学中的公平是校内教育公平的主渠道,要求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给学生讲、问、议的权利……学校课程的构建,也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需要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学习通道。</h3> <h3> 学校内部公平还要体现学校文化管理的价值取向,一是要改变教科书中的公平公正形象;二是要体现基于文化的生命关怀!</h3> <h3> 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跑向相同的终点不叫公平,衡量过程中的努力和进行程度来决定终点才是公平所在。通过“增值”评价衡量学生在之前成绩的基础上所取得的相对进步情况。坚定不移的坚持“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底线公平。做“目中有人”的公平教育。</h3> <h3> 总结: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党对人民的承诺。</h3><h3> 实现教育公平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基础教育投入与基础教育工作者待遇公平问题; 第二,城乡教育公平问题; 第三,重点与非重点学校公平问题; 第四,高等教育公平问题。</h3><h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异。”</h3><h3> 由于受地区、民族、经济等条件的制约,目前均衡首先在一定区域内推行,循序渐进。公平只能是相对的,任何事物一旦绝对就会停止发展,因为社会需要领跑者,教育也是如此。</h3><h3> 校长应重点做好学校内部教育公平,均衡与质量并重,没有质量的公平是低层次的,没有公平的质量是不全面的。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就是促进公平。</h3><h3> 代蕊华教授最后强调:特别是“名校”校长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努力办好自己的学校;二是不要损害其他学校的利益;三是带动周边学校共同发展,逐步缩小差距。</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