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龙谷山庄,再续师生情缘

玉云

<h3>  四月间,春还在,夏将至,气候宜人,是休闲聚会好时机。我们几位老同学约上王老师和惠真,再次来到美丽乡村——灌口双岭半山间的知青点,即龙谷山庄。选择这里除了景色优美,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是永源同学的家乡,他良好的人脉地缘关系能给予我们上等的接待。</h3><h3> 永源安排两部私家车接送我们,他自己驾摩托,从车水马龙的灌口车站,越过国道,穿过熙熙攘攘的街市,进入田园与村庄,驶向山上,来到半山间。在这少雨的季节,这里没有往常潺潺流水声,也听不到鸟语昆虫叫,唯有阳光照射下山林熠熠生辉,折射出珠光宝器般的闪亮,微风伴随着清新的空气和草香味,扑面而来,深深呼吸,犹如甘泉入心田。</h3><h3> 哇!今天非周末,没有其他游客,大广山野唯我们享用,美丽的龙谷山庄,今天我们将与你共渡美好时光!</h3> <h3>  “龙谷山庄”、“知青魂”两樽大石虽同天共地却各表时代背景;二层长屋“知青楼”的原貌保留了一段历史时代的精神,位居长屋身后的包厢木屋错落有致,既有造型的美感,又显舒适朴实,主要作为聚餐场所。</h3> <h3>  这里耸立着两座山,给人感觉峻俏温和,形同美丽山庄的迎宾使者。上山的路虽然已有车道,但仍保留着一条古道,据说这是1000多年前灌口和长泰的住民密切往来的通道,这条崎岖小道,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在郁郁葱葱的山林杂草中静静歇息,唯有有意探险寻趣的人到访!趁着天气还不是很热,我们先去拜访小道。</h3><h3> 进入小道后,我心头忽然一阵兴奋,“这不就是当年王老师与惠真的爱情之道吗?!”那时王老师在灌口中学教书,惠真下乡在长泰山重,恋人相见,只能是王老师周末从这条小道翻山越岭。他俩美丽的爱情故事,在作家陈育斌老师的笔下广传。今天故地重游,当然要王老师现场说词哦!王老师指指那段台阶说“那时一步就是两个台阶、三个台阶往上走!”,“好啦好啦,好汉不提当年勇!”惠真笑呵呵地打断王老师的话,是啊,两人之间的秘密,怎能泄露太多呢!</h3> <h1>  这么美的景色,我们落在后面互拍一下</h1> <h1>  下山后在这一层楼面泡茶歇息,这里略显居高临下,远处背景如画,此处留影自然喜形于色。</h1> <h1>  开饭了,筷子未动先谢师恩,永源同学说起年轻时求学,王老师帮忙指导复习,医大毕业后老师又主动关心要帮忙找工作,借此机会再表感激之情。而王老师重教爱生、乐于助人已是习以为常,他都不记得这些事了!<br>  美丽山庄,再添佳话,举杯共祝老师身体健康!师生友谊长青!</h1> <h1>  饭后茶余意尤未尽,天下事、国家事、今昔对比无比满足。大家互道珍重,珍惜美好时光,相约常常来相会!</h1> <h1>  后记:<br>  当我们多数人去小道探幽时,永源和凤玉同学因腿脚不支留守茶桌。偶遇记者来访,永源是这里土生土长,介绍起家乡风土人情如数家珍;而凤玉是当支部书记的人,有思想,会表达,她说到这里来主要是迷恋这里美丽风景,另外我们是“老三届”,对“知青楼”有不解的情结,她的话代表了我们大家的心声。<br>  受访时没有拍照,第二天《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报道文章,留为记念。</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