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呓语(更新中)

黑与白(lfg)

<h3> (原创图文 手机拍摄)</h3> <p>   子瞻以鲁公为韵,以北海为势;君谟以鲁公为势,以《伯远》为韵。鲁直、元章之辈用笔、结体,匠心独运,不可端倪。</p><p>  初涉艺术以练技、养眼为先,涉之既深,以人品、学识为要。</p> <p>  “笔法”,说白了就是笔锋在点画的起、行、止,线条的使转处的运笔动作。“结体”,是符合美学原理基础上的点画组合。</p> <p>  临书的过程,其实就是练手、养眼、润心、固胆的过程。</p> <p>   书无法源,则是无源之水。不临帖、不读书,仅凭勤奋,离书道将愈行愈远。</p><p>  蓝天、白云,宣纸、线条,舞台、演员......由是得出:结体因人、因情、因时而异。其实,书法的结体与章法,是在遵循美学原理基础上的块面分割。但用笔古人说的对“千古不易。”</p> <p>  青年比性情,中年比功力,老年比学养,此语不虚。</p><p>  悦己难,悦人更难。“悦己”需心手双畅,而“悦人”不但要掌握好雅,而且还得拿捏好俗。</p> <p> “工夫在书外”,“书外”指的是美学,力学,心理学,哲学,阅历等。</p><p> 临王偶成</p><p> 自知自信复自强,亦知翰墨渺茫茫。</p><p> 何期化得逸少韵,妙趣天成始墨皇。</p> <p>  书法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更是中国最美的、最抽象的艺术。基于其“最美”、最“抽象”,故而难学,不易被一般人欣赏。 &nbsp;</p><p> 习之者如果方法不对、学养不深、阅历不够,纵使终身勤奋,则难入其门。</p> <p>  隶书,线条由曲到直;空间由圆到方;笔法由简到繁。彻头彻尾革了篆书的命!</p> <p>  习碑,要分析自然、材料、刻工的因素,否则会涉入“魔道”。启功先生说的好“透过刀锋看笔锋”!</p> <p>  “切”、“翻”是魏碑笔法的主调。</p> <h3>  魏碑是“铁汉”的外表,“柔情”的内涵。</h3> <p>  王铎终其一生,一日临池,一日应酬。仅此,仆做不到!</p> <p>  字画在没有装裱之前,不算完整的作品,因此古人有“七分字画,三分装裱”一说。</p> <p>  当今多数“大师”的书法,只可师其心,而不可师其迹。师其求变之心,至于其“迹”吗?,既“离经”又“判道”。反观古人的书法,法全味醇,好看、耐品。 &nbsp;</p><p> “大师”,是自然孕育、历史沉淀的产物,而不是自封或者包装的结果。</p> <p>  世人皆知张旭有豪情万丈的一面,而不知其静若处子的一面,《郎官石记》就是后者的典型。</p> <p>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高就高在,提炼、取舍、抒情上。 而书法则是心灵的歌唱,笔尖的舞蹈。</p> <h3> 眼高手低者胜,手高眼低者病。</h3> <h3>  米的“沉着痛快”,“沉着”指停的住,“痛快”指放的开、收的住。</h3> <h3>  余观王铎书法,左右腾挪,收放有度,上下翻飞,呼天应地,摄人心魄而气势夺人。</h3> <p>  明人安世凤评《玉版十三行》:笔画劲利、态致萧辣,无一点尘土气、无一分桎梏束缚。</p><p> 黑与白曰:是帖诚增一分太肥,减一分太瘦,小楷妍丽一脉的开山之作,后学得其精髓者,唯文征明一人而已!</p> <p>  锺王小楷:腿短脖子粗,显得两臂长,间或浪一哈,张(章)一哈吵(草)一哈。</p> <p>  说句偏激的话,书法到了一定的境界,就是写心的艺术,心里怎么想的,作品便是怎么长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