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背影

老夫子

<h3>  父亲离开我们巳近八年了,但他仙逝前略显佝偻的背影,因中风而倦曲的手指,以及他那日渐消瘦的躯体、满脸的皱纹和混浊的双目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底。</h3><h3> 清明节那天,与往常一样,大清早匆匆从城里赶去老家,祭拜故去的父亲。弟弟清理坟头上的丛木杂草,我则摆放香烛水果,焚烧冥币和草纸后,便燃放了一挂鞭炮,深深地向父亲躹了三下。顿时,心中那无限的思念更是难于言说,尽管春暖花开,阳光灿烂,心头依然阴霾,可叹,昔曰承欢膝下,而今无法相见,欲孝父亲不在,令人扼腕折铁……</h3><h3> 儿时的我,是父亲的跟班。那时的我,特别好动,一刻也闲不住,只知道跟随父亲到处玩耍,小手紧紧地拉着父亲那双宽大而温暖的手,感受着父亲手心的温度温暖着我,不愿放开。两只圆溜溜的眼珠子不时地瞧着父亲的后背。父亲虽不是很挺拔,甚至有那么点消瘦,但总是挺得直直的,精神气儿十足,始终充满着自信与力量。长大后因为求学与立业,与父亲那种相濡以沫的日子就渐渐的少了,尽管如此,在以后的生活里依旧能感受到父亲那厚实的双手仍留有余温。</h3><h3> 父亲家境贫寒,他没有上过一天学堂,但打小天资聪慧,编织乡村常用的鱼篓、斗笠、晒垫、畚箕和笸箩之类的农具细致活儿十分在行,样样精通。在我十岁那年,父亲用做竹编的办法来磨炼我的耐性,从而湮灭我的贪玩习性,便教我编织耗时又费劲的鱼篓。顽皮的我不是这块材料,编着编着就自然走形了。“做事没有耐力,长大后怎么立业呢?”父亲耐心地教导着。后来,父亲又多次教我编织比鱼篓稍容易的簸箕,只怨我手拙心不专,该圆时它成扁型,该扁时则成椭圆形,使得父亲哭笑不得说:“你这个崽呀,将来如果学不到本事恐怕连娶老婆都会成问题!”</h3> <h3>  父亲宽厚与慈爱,从未对我们施以拳脚。偶尔动粗,巴掌也不是垂直落下,却是从臀部自下而上蹭滑而过,实是蜻蜓点水。但父亲的威严却不因此稍有逊色,特别是在做人做事的大是大非面前,对我们绝不会有丝毫的宽懈与迁就。</h3><h3> 记得十二岁那年冬天,大我两岁的邻家哥哥叫上我和一块玩耍的其他几个同龄发小,商议着如何置办篮球、乒乓球等娱乐器材。</h3><h3> 可钱又从哪里来?</h3><h3> “去偷摘菜园地里的大蒜苗到街市上卖是最快捷的办法!”一个胆大的发小提出了惊天的建议。于是在一个寒风冷潇、月光皎洁的夜晚,由邻家哥哥领头,大家如同鬼子进村一般,悄悄地溜进了村南的菜园里,对着绿油油浮有鲜亮露水的大蒜苗进行了疯狂地扫荡。待第二天早晨又趁早赶往集市,仿效大人们交易买卖着,然后用交易的钱买了两副乒乓球拍和一个篮球。回到家中,提起书包上学,心想,放学后大家就可以欢快地娱乐了。不曾想,当天中午吃饭时,端坐在饭桌上的父亲一改过去温顺的脾气,突然跃起,举着握有木棍的右手猛地向我劈来,我没来得及躲闪,臀部被重重地捶打了一下,钻心地痛。这时已暴怒的父亲向我咆哮:“跪下,不争气的东西,好的不学,偏去学坏,小时偷针,长大偷牛,不打你将来长大了还了得!”。那是我出生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挨父亲打,因此从那时起,我们兄妹几人都懂得了,别人的东西决不伸手去拿,这已经深深地烙印和内化在了我们的血液里。</h3><h3> 而对于公家的财物,父亲要求自己和家人则近于苛刻。那年,父亲是公社贫协主席又兼任大队干部,因厚道实诚,组织上信任他管理着一个不大的小铁箱,听说箱内放有当时地主们充公的几十块袁头雪白银圆,还有其他金银首饰等物什,价值不薄。虽有明确的数目清单,但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见有人来清点过。亲戚们知晓后,便想着法子找父亲借支,但不论是谁,父亲绝不允许动那个铁箱子里的一针一线。有人怪他胆子太小,不通人情,父亲迎面就是一句:“那是公家的财物,又不是咱们家的。”</h3><h3> </h3> <h3><font color="#010101">  儿女长大后有文化涵养能明事理,是识字不多的父亲一生愿望。在我们那个年代,村里同年龄的孩子,大部分初中毕业最多高中毕业就辍学务农了。对于一般的普通农民家庭,与其考不上可以端“铁饭碗”的学校,不如早点学点谋生技术,或直接下地干活挣工分,早日成家立业。几个妹妹受村里其他女娃的影响,逐渐地对读书失去了兴趣,想趁早走出校门帮助父母,因此她们初中肄业就辍学了。弟弟自小娇淘,一见书本就想瞌睡,结果高中读了一个学期就提出退学,父亲下跪苦求也奈何不了他的任性。我虽然玩皮,但痴爱游离于历史和文学的知识海洋,远比在数理化上消耗的时间要多。因此,闲时总是想方设法去搜集有关方面的书籍,这对当时图书匮乏的农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父亲见我如此渴望课外知识,有别于弟妹们,心中寄予厚望。谁知事不如父亲之意,高考那年却在几分之差落榜了,之后不久我又瞒着父亲弃学从戎。这一重大决择与变故抑或使父亲有点找不到北。临行前,言语不多的父亲含着幸福的泪花对我说:“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只要好好学习,听首长的话,到哪都有出息。但有一条,即便有了出息,可别骄傲自满。”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亲的叮咛激励我不断迈向成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三年后的春节,我胸挂军功章荣归家乡探亲。在迎接我归来的人群中,我尽力寻找父亲的身影,人群中见他瘦削的脸上漾着自豪的笑意,紧紧地盯着我。还不断扬起手臂,对着我频频地挥着,当我走近他身旁时,父亲开口不是赞扬我,而是带着严厉的父爱对我说:“你是军人,又是功臣,不要被荣誉遮住了你的视线呵!”这时的我,才真正明白父亲那时叮嘱我的话,也许这就是父亲教我如何做人,如何做文章。每当紧张的采访和训练任务完成后,回到宿舍,我总忘不了给他写上一封信。写着,写着,父亲慈祥的面容,深情的叮咛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来回萦绕,成了一种无形的动力,这种动力一直延续到我成家立业,走向工作岗位。</font></h3> <h3>  父亲是一个沉稳内敛、不善言辞的人,与小他七岁的母亲结合后百般抚慰,相敬相爱。从没有跟母亲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直到他生病卧床甚至离开我们的那一刻,是众乡亲敬慕效仿的榜样。在我的印象中,每次一看到母亲要生气,父亲便马上和颜悦色,尽说好话。这时父亲总会对我们说:“你妈是刀子嘴、豆腐心”。外人眼中,我们家的事母亲说了算。实际上如母亲所说,大事都是父亲做主。父亲摸透了母亲吃软不吃硬的脾性,所以就很有效地用软办法迁就了母亲一辈子。母亲为此也心甘情愿做了一辈子的家庭妇女。有好东西吃先给我们兄妹几个,有好衣服穿先给父亲。母亲知道,父亲是大队干部,是家里的门面,一定要让他出去体体面面的。而父亲则甘心如芥的当了母亲一辈子的“出气筒”和保护神,对于我们也决不允许对母亲哪怕言语上的稍许不敬。</h3><h3> 父亲一生都过着简朴的生活,从不浪费任何东西,捡吃我们的剩饭剩菜是常有的事,因为他知道,旧社会出生的他一直是吃不饱穿不暖。即便后来生活好了,他也不舍得花钱下馆子吃好的,他常说,现在的日子有米有面就已经满足了。由于父亲年轻时缺乏应有的营养,又长期辛勤劳作,身体漫漫地透支了,胃病和关节炎复发后疼痛难忍,彻夜不眠,导致引发了其他老年病症。不幸的是,在他去世前三年因中风而卧床不起。</h3><h3> 那天响午,弟弟打来电话说父亲病了,我一下子懵了,感觉天旋地转,心碎了似的绞痛,眼泪顿时“哗哗”的脱眶而出。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插着氧气,挂着吊瓶,憔悴的不象样子。我泪流满面地走到床前握着父亲的手,父亲见我哭,歪斜着嘴吃力而含糊不清的说:“好着呢,没事。”由于是积劳成疾,父亲的左半身逐渐失去知觉,医生告诉我,父亲今后很难站起来走路。</h3><h3> 父亲病了三年,都是母亲一人照顾,我们提出请护工,父亲坚决不同意,“不要乱花钱,自已能解决的问题就行了。”父亲恳切地劝说。</h3><h3> 奈何不了父亲,我们兄妹几人还是商量着每人每月要支付一定的营养费。那几年,几乎是每周未,我都要抽空回去看望并照顾父亲。后来,父亲的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呈恶势发展,已经很难咽下食物了,嘴唇干裂,眼眶深陷,瘦得只剩下皮包骨,让人不忍心看那瘦骨嶙峋的身体。虽然已经说不出话来,神志也慢慢的模糊,但从来没有表现出忧虑、悲伤和恐惧,反而显得那么坦然和平静。直到生命的尽头,父亲都是那么地安详,静静地躺着,没有留下一句话,默默地走了,而他都把坚强、自信与对生活的热爱,永远地留给了我们……</h3> <h3>  人的一生中能有几回与父亲相拥,又有多少人会记得父亲的点点滴滴。我的父亲虽然走了很久,但在我的心中依然没有离去,仿佛时时在我的身旁,以致多少个日日夜夜都会梦见他的笑容,他的背影,他的教诲……。</h3><h3> 父爱无崖,母爱如海,父爱伴我终生。</h3><h3> 每当面临崩溃,父亲的肩膀撑起了倒下的我,让我的心灵即使濒临于黑暗也能看见光明大道,又像是一阵微风,给失落中的我带来力量。时光如水,年华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们多少回忆,却始终不改我对父亲的绵绵思念。想起了父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父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刹那间,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消瘦略显佝偻的背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