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接上篇)</h3> <h3> 我也准备了一首应景的歌叫《涛声依旧》,可词太多记不住,“旧船票”也给弄丢了,完全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最后,在同学们的应和下,男声独唱变成了“侗族大歌”。各位同学,在此说声对不起了。其实,我作为乐队队长记乐谱还行,背歌词真是难为我了。不过,从今天现场效果来看,兰琳的《天边》表演的最流畅,效果也最好。背词、背谱的大都不靠谱,这就是老年人的短板,下次弄个提示器可能会好许多。</h3><h3> 谢谢罗老师让我从小就见到了大场面,难忘那个年代,在青山公园“风雷激”剧场和越南人民军文工团联欢,我第一次见识了“独弦琴”,与上海《智取威虎山》样板团同台演出,我有幸见到了扮演杨子荣的童祥林还有扮演小常宝的齐淑芳两位老师的本尊。当时,我兴奋了好几天,也更加坚定了我学琴的信心。街坊邻居知道我见了真杨子荣也羡慕至极。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件高兴的事儿。</h3><h3> 在罗老师的提议和指挥下,我们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歌声中意犹未尽的结束了近两个小时的即兴演出活动。</h3><h3><br></h3> <h3> 我们在常青花园酒店与罗老师和师母共进午餐。</h3> <h3> 前排左起:贾文杰、乔卫国、万晓丹、绿波、罗老师、师母、杨军、施燕燕</h3><h3> 后排左起:汪敏、聂建华、周奖文、高文萍、曲建、兰琳、黄著崇、李萍珍、陈勤</h3><h3><br></h3> <h3> 我们都曾年轻过……</h3><h3> </h3> <h3> 前排左起:兰琳、尚青平、罗老师、彭雅君、黄著崇、(卢雅萍);</h3><div> 后排左起:李云刚、汪敏、万晓丹、曲建。</div> <h3> 最后, 在今天这个令人激动的场合,我想把一个德国美籍作家塞缪尔•厄尔曼的知名散文《青春》当中的几句话献给我们敬爱的罗老师和师母:青春啊!不是年龄,是心境;青春啊!不是那粉红的脸颊,红色的嘴唇,柔软的膝盖;它是坚强的意志,是恢弘的想象,是充沛的情感;即便到了八十岁,如果我们心灵的天线,依然愿意接收那美好、愉悦、乐观、进取的电波,那么,您将永远青春焕发!</h3><h3>(完)</h3><h3></h3><h3><br></h3><h3>特别感谢提供视频和图片资料的同学。</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