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清末的史海里寻找张德朝将军:德朝将军是家乡的一个传奇,有人说他在宣化救了慈禧,所以慈禧感激涕零,立马封他统领十三省总兵,有人说他因为辛丑条约而郁闷殉国,死后被御封为二太子或者二天子。有人说一切都是传说,对于一个清朝史册里没有任何记载的人物,有没有这个人还不一定。既然众说纷纭,那么我们能否顺着能找到的历史资料,回到清朝末年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寻找将军的踪迹。</h3> <h3><font color="#010101">根据德朝将军的家谱记载:“张定聚,字紫福,官印德朝,提督衔记名简放总镇统领湖南劲字全军兼带中营、军功加三级、记录三次。生于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十月初七寅时;光诸二十七年三月十四日申时,殁于山西省平定州沾向镇,葬于下进马江鹅形,插申山寅向。要在浩瀚的史海里找出一个已经逝去117年之久的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但既然将军是劲字军统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1900年劲字军在做什么,或许可以找到将军的踪影。</font></h3> <h3>咚咚锵,咚咚锵,开场锣鼓响起,大戏就要拉开序幕,朝廷代表人物慈禧太后正在幕布的后面朝各省督抚大喊救命,湖广总督张之洞回应道:湖南伏莽太多,我忙着收拾,没空,我让锡良去!1900年春夏之交义和团扰乱京师,清廷命各省督抚火速带兵进京勤王,6月17日(阴历五月二十一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回奏朝廷:将派湖南布政使锡良带勇北上,原文见清光绪实录464卷:○辛酉,又谕、近因民教寻仇。匪徒乘机烧抢。京师内外扰乱已极。著各直省督抚。迅速挑选马步队伍各就地方兵力饷力。酌派得力将弁。统带数营星夜驰赴京师听候调用根本之地。情形急迫勿得刻延。将此由六百里加紧各谕令知之。寻张之洞等奏、遵旨会派湖南布政使锡良带兵北上。报闻。</h3> <h3>据张之洞一九00年六月二十五日(阴历)《会派藩司统军北上折》(收录于张之洞全集第二册)载:劲字五营,辖步兵两千五百名。原欲派永州总兵熊铁生统领,但其患足疾,举步维艰,所以经过张之洞和湖南巡抚俞廉三商议就地委托湖南布政使锡良统领,布政使地位约等同今日之省长,锡良同志是蒙古人,是满清末年少有的出身少数民族的能臣干吏。另外再以湖南候补道张成基为分统,以长沙协副将崧煜为帮统。可是我们要寻找的主角张德朝将军在哪个位置呢?放眼望去两千五百人的劲字军里,锡良站在检阅台的最中间,两边是分别是张成基和崧煜。(会不会张成基就是我们要找的德朝将军呢?不是!后面细说),结合张公德朝将军的家谱看,我们的张将军最有可能的位置就是站在:劲字军前后左右中五营的中营,中营营官又叫管带中营。</h3><h3><br></h3> <h3>再看看要跟劲字营并驾齐驱北上勤王的武功营,统领方友升,湖南长沙人,曾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得力干将,又曾参与在中越边境的中法战争之镇南关大捷,后来又北上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打开地图可以看到他老人家足迹从祖国最西的新疆喀什到广西友谊关到河北山海关到山西娘子关,真的一生都在为国东奔西走,必须庄严的为方将军点个赞。也由上可见名义上属于湖北的武功五营实际上连官带兵全是湖南人。</h3> <h3>1900年7月28日阴历七月初三 壬寅,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奏、遵派湖南布政使锡良统军北上。刊给行营木质关防。报闻。(锡良准备了一个多月终于要出发,太后等得多心焦啊)(载于光绪实录466) </h3><h3><br></h3> <h3>1900年8月10日阴历七月十六日乙卯○湖南巡抚俞廉三奏、派藩司锡良带勇北上日期。并陈垫款买米运京。及筹备防御情形。得旨、仍著严催锡良兼程北上。毋稍刻延。摺包(光绪实录467卷)(又过了快半个月了,还在筹款买粮,马上就要北上了,朝廷啊太后请您再等一等)</h3><h3><br></h3> <h3>锡良还在勤王的路上,刚出发没几天,清廷却在义和团的折腾和八国联军的猛攻下撑不住了,1900年8月15日阴历七月二十一日,太后在叫人把珍妃推入井里后,裹挟着要独自一人去谈判的光绪帝,仓惶出宫西逃。出逃的前几天相当狼狈不堪,安全是没有任何问题,有神机神虎两营随扈,但是饮食却出了大问题,因为前有散兵溃勇一路劫掠,导致方圆几十里无可进之食,途中口渴,水井内皆有浮有死尸不得饮,不得已采些高粱秸秆嚼食,略得浆汁。第三日到了榆林堡,怀来县令吴永接了驾,然也因被劫掠过,只得小米粥一碗进献。次日吴永被授予协理前路粮台,随驾同行(后因吴永以知县之职向各省藩司发文催饷,不符体制,遂改派甘肃布政使岑春煊督办前路粮台)。(摘自吴永的回忆录【庚子西狩丛谈】)</h3><h3>光绪实录467卷:癸亥 ○ 谕军机大臣等、居庸关为京师门户。关系最要。著马玉昆(时任直隶提督)速派得力数营。驻扎居庸南一带。扼守险隘。除随扈王公大小官员太监人等。及各家眷属。准其放行外。务须稽查散勇。及形迹可疑者。不准放进一人。将其所带枪械。必令扣留。违者军法从事。并著马玉昆检派晓事勇敢员弁。分带数营。先在驾前两三站内。轮流防守。截堵前窜散勇。勿任令抢掠。此二事责任綦重。如所派营弁。虚应故事。均惟该提督是问。著派岑春煊沿途护送。至随驾官兵粮草。需用最急。著派俞启元、吴永、先行前往。会同地方官豫为备办。万勿贻误。致干咎戾。现月。 </h3><h3>甲子。○钦奉皇太后懿旨。前路粮台。著派岑春煊督办。现月</h3><h3> 8月20日阴历七月二十六谕旨: ○赏甘肃布政使岑春煊头品顶戴。现月 ○擢直隶怀来县知县吴永以知府留于本省候补。先换顶戴。现月 </h3><h3> 吴永因是第一个接驾的县令,虽然只得小米粥一碗供奉,但因此被从七品擢升为四品,一年后奉銮驾回京时,已经是二品大员。而岑春煊做为外省第一个赶到慈禧身边勤王的外官,从此青云直上。看来领导有事,赶去慰问的时机很重要。</h3><h3> </h3> <h3>8月21日阴历七月二十七日 两宫抵河北宣化,载于清光绪实录467卷)</h3><h3>8月23日阴历七月二十九日,降旨问询锡良已到何处,原文:又谕、锡良统带湖南北两军。现在行抵何处。著廷雍裕长、袁世凯、迅速查明。传谕该藩司即行改道向山西陕西一路行在进发。毋稍迟延。升允所带陕西马步队伍。是否已抵正定。并著廷雍一并传知遵照。将此由六百里各谕令知之。电寄(清光绪实录467卷)(北上勤王的湖湘勇士们,你们在哪儿?太后都早已到了宣化,德朝将军家乡热传的宣化救驾的大戏还等着你们?从这谕旨看来,慈禧从北京到宣化的路上并没碰到劲字军,到了宣化后,朝廷不知劲字军在哪?劲字军也不知两宫已经移銮西行,哎那个时候没有电话更没有朋友圈,要不太后朋友圈一发,天下皆知,就不用劳烦河北河南山东巡抚速去查明)</h3> <h3>8月26日銮驾自宣化启程。</h3><h3>8月29日自阳高县启程,同日又谕、董福祥现已驰抵行在。所带马队尚属整齐此后每日启銮。著以一半队伍在前行走以清跸路。仍以一半队伍在后行走。以肃舆从将此谕令知之。电寄 (实录468卷)太后都从宣化起驾了,可是我们传说中的张将军还没出现,但是董将军来了,家乡有人传说:董福祥自西北来勤王,被封为总兵,归张德朝大帅节制。史实上:西北的甘肃提督董福祥却不是从西北来的,因为庚子事变爆发,慈禧太后为加强宫廷保安,召董福祥入京。6月9日董福祥率部进入北京驻守永安门。6月11日,董部奉命开入永定门,刚好遇到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乘车欲出城,甘军营官抽刀杀了杉山彬成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之一。6月20日,董福祥奉命用土炮攻击使馆区。慈禧西逃时命他后路堵截可能追赶的八国联军,现在董将军赶上了行在,清廷命他随扈护驾一半人马在前清场开路,一半人马在后面护卫。董福祥早年率董字三营追随著名湘军将领刘松山,在刘松山阵亡后,董福祥忠心辅佐刘松山的侄子刘锦棠,是刘松山托孤之人,刘锦棠执叔礼待董福祥,因董字三营皆西北人,比湘军其他营更耐沙漠戈壁的各种恶劣气候,因此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役多以董字三营为先锋。董福祥因收复新疆之役表现突出,被清廷叙为战功第一,加封云骑尉世职,任阿克苏总兵,1890年升任喀什葛尔今新疆喀什提督。驻守新疆19年。后任甘肃提督期间董福祥数次率甘军驻防直隶拱卫京师。深得慈禧和光绪信任。)</h3> <h3>8月30日抵大同,</h3><h3>8月31日谕旨:锡良所统湖南北两军。前已有旨调赴行在矣。将此谕知李廷箫。并传谕升允知之。寻升允奏、遵旨赴防布置尚属严密。得旨、仍著督饬各营哨。认真严防。毋稍疏懈摺包 。(实录468卷。说调两军来行在随扈,那么锡良所带兵马现在何处?有没有去到御前护驾呢?后文分解)</h3> <h3>9月10日两宫抵达太原。</h3><h3>9月12日谕旨: ○又谕、保定以西。甘军驻扎甚多。仍著归董福祥节制调遣。在于获鹿井陉固关一路。扼要驻扎。该提督务须整饬营规。严加约束。如有滋扰地方情事。惟该提督是问,将此各谕令知之。电寄(甲午战后,朝廷组建武卫军拱卫京师。以聂士成部淮军武毅军为前军,驻芦台今天津宁河;董福祥部甘军为后军,驻蓟州今天津蓟县一带;宋庆部毅军为左军,驻山海关内外;以上三军就是清末赫赫有名的武卫三军,另有袁世凯部新建陆军为右军,驻天津小站。另招募勇丁、抽调八旗兵组成中军,由荣禄亲统,驻南苑今北京大兴。庚子和议开谈后,联军因董福祥部刺杀了日本使馆人员,其本人指挥围困炮轰使馆区而要求处死董福祥,慈禧指示宁愿多赔银两,也要保全其性命,最后在外国势力和主和派的逼迫下,慈禧将董福祥革职永不叙用。据记载:董去拜别两宫时,皇太后甚是哀伤,甚至为此病了一场,光绪帝更是亲笔写下:“他日闻鼙鼓思将帅,舍尔其谁属哉”送董福祥。一代西北王就此陨落。)</h3> <h3>有人说,或许当时兵荒马乱的,慈禧口头御封德朝将军为十三省兵马总节制,但是在任时间短,史官来不及记录在案,从前面怀来县令吴永来看,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且一个神机营的苏拉凌惠(苏拉是神机营低等级的后勤人员)强占民房,被正法都有记录在案,更何况任命天下兵马大元帅岂能儿戏?还有乡亲大概看了薛仁贵演义,说会不会因为湘军的创始人曾国藩瞒占了将军的功绩,导致德朝将军史上无名,可以肯定的是:劲字军虽然也属湘军,但是跟曾国藩曾大人已经没有几毛钱的关系了,此时一等毅勇候曾国藩大人已经仙游28载了。(光绪实录471卷)</h3> <h3> 9月26日闰八月初三,壬寅 谕旨:○解山西巡抚毓贤职。以湖南布政使锡良为山西巡抚。调福建布政使张曾阳为湖南布政使。以福建按察使周莲为福建布政使。江南江安粮道吴重喜为福建按察使。现月。(因毓贤曾积极支持过义和团运动,导致山西190多名传教士和上万名教众在运动中被杀,因此毓贤被免职,最后更是落得身首异处。不过湖南省长锡良同志荣升为山西省委书记了,值得掌声鼓励)</h3><h3><br></h3> <h3> 9月29日闰八月初六:又谕、此次西巡长安。所有武卫军前左两军。除马玉昆酌带随扈外。其余各营。统归宋庆节制。自居庸南口以及宣化大同一路各关隘。安设地营。扼要驻扎。严密防范。该提督即统率亲军。驻守太原。居中调度。妥筹布置。该提督须择平素得力营官。派充分统。各专责成。其各营将弁。是否均堪胜任。并著实力整顿。分别撤留。毋稍迁就。此路防范最关紧要。该提督老成夙望。著即责成各分统认真筹防。随时指授方略。朝廷不为遥制也。将此谕令知之。寄谕 (此时武卫三军中,聂士成已战死,董福祥要随扈保卫两宫,所以宋庆同志虽已经年逾八旬,仍然不得不奋斗在防守的前线,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三国的黄忠,老当益壮,可佩可敬,献花一朵,这道谕旨说明当时坐镇太原,负责前线全盘防务的是四川提督宋庆。十三省兵马大元帅张将军在哪?抱歉,我在清史里暂时还没有看见,正在努力寻找,稍安勿躁)</h3><h3><br></h3> <h3>闰八月初六又谕、现定闰八月初八日启銮。西幸长安。董福祥所统马队。著于初八日先行开拔。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及随扈各员之有差使者。著于初八日随驾启行。马玉昆所统随扈各军、及各衙门随扈人员沿途并无差使者。著于初十日启行。现月 (慈禧在太原呆了近二十天,终于决定西去祸害陕西人民了,还是任命董福祥同志的马队先开道)</h3><h3><br></h3> <h3>闰八月初六,锡良终于赶到山西了,正式接过巡抚大印,成为新一任山西巡抚。那么他所带的劲字军呢有一同赶到山西了吗?(锡良遗稿第一册)</h3> <h3> 闰八月初七,张之洞又奏、湖南藩司锡良统率湘鄂各五营北上。晶宜接函电。所至疆吏均请留防。请饬调鄂军速赴行在。毋任扣留。得旨、锡良已授山西巡抚。湘鄂两军仍归统带。布置后路防务,(光绪实录)这是张之洞阴历八月三十的奏折,闰八月初七才到朝廷。彼时时局已渐平缓,各地的骑墙派都一夜间醒悟过来,纷纷上折要求随扈伴驾以尽臣子之忠。但这时候慈禧身边已经人满为患,所以一概不允。</h3> <h3>在这封奏折里,张总督不仅再一次奏报北上人员构成,还说明配备的武器,快炮十二门。因为武器繁重,暑热难行,特悬赏五千五百块大洋给方友升部,让他们到河南后按前敌行军,每人身背一百二十颗枪弹快速前进。(这证明北上勤王之师携带的都是枪炮子弹,据考证此时北上湘军装备的枪大多为88式毛瑟枪,炮为德国产克虏伯37厘米口径的快炮,清军拥有了这威力无比的大炮,八国联军都不惧,那他们能像民间传说中那样因为惧怕德朝将军的大锤就不敢过娘子关吗?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h3> <h3>对于湖北的武功营怎么安置,各地算盘不一,最后朝廷一锤定音:锡良已授山西巡抚,两军依然由锡良统领,防守后路。(所以从这道奏折和批复来看,劲字军并没有批准去随驾护卫,而是被留在山西防守后路。劲字军的统领湖南省省长锡良同志已经提拔为山西省委书记,那么谁会成为劲字军新的统领呢?会是张德朝将军吗?八月三十日说湘军不日入晋,证明劲字军赶到山西的时间在闰八月初一到初六之间。)</h3> <h3>(锡良遗稿第一册)在慈禧离开太原以前,湘军的劲字五营确实已经赶到山西。那么德朝将军会不会在太原跟慈禧有了接触,上演了一场一对流星飞锤勇救皇驾的大戏而被封为十三省总兵呢?可以看到的是跟劲字军同时得到赏银的还有两百个守门的官兵,太后住行宫里光守门人员就有两百人之多,德朝将军要想抢到一次飞锤流星救皇驾的机会,难!而且谢恩折里锡良说了望阙磕头谢恩,劲字军的统领,新任的山西巡抚都没能面见两宫当面磕头谢恩,其他人更是难得一见了。还有一个问题:一千两银子和飞锤救皇驾,太后赐名德朝,统领十三省兵马?孰轻孰重呢?一千两银子都被记录在案,而其他三件事如果发生过,为什么没有任何记录?(这事亦记载于光绪实录470卷,原文:○赏山西巡抚锡良所统湘军银三千两。守门驻防官兵银一千两。现月)</h3> <h3>这个时候另一位跟劲字军关系密切的将领出现了,他就是湖南新宁人刘光才,刘光才虽早已被任命为大同镇总兵,但是因江防需要一直跟随两江总督刘坤一,驻守在江宁。用今天的话说编制在大同,人借调在南京,这下大同变成了前线,他不去谁去?朝廷电召刘光才赴任)</h3><h3>10月9日闰八月十六○又谕、电寄刘坤一、电悉。刘光才著即速赴大同镇本任。毋庸前来行在。电谕 </h3><h3>10月10日○丙寅。谕军机大臣等、山西大同镇总兵刘光才现计已由江南启程赴任。著即饬令该总兵取道河南。如该省有紧急军情。即著该总兵择要驻扎。以资援应。其晋东防务。并关紧要。如有洋兵西趋消息。该总兵亦即互为声援。相机堵御。毋落后署。是为至要。将此由六百里谕令知之。寄谕 (光绪实录471卷)</h3> <p class="ql-block">劲字营的分统张成基,九月二十八日在在山西军营中风,接着病逝了,但是张成基此刻的身份已经从劲字营的分统变成了湘晋军统领。看来替代锡良统领劲字军的是张将军无疑,但是是张成基张将军,而非张德朝张将军。毕竟省委书记带来的人,晋升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一路北上,身份也一路高升了。而报丧人就是我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的张德朝将军,锡良的奏折里称德朝将军为营官总兵张德朝。证明我们原来的开头猜测没错,德朝将军刚出湖南的时候就是劲字军的中营营官。这个时候距离慈禧离开太原西行长安已经有两个月之久,但是德朝将军前面的官称还是营官总兵,并没有出现任何改变。那么新统领张成基的死会为德朝将军的命运带来改变吗?在这封奏折里锡良并没有保举任何人新任劲字军统领,而是电催刘光才速来接管(出自锡良遗稿第一册)</p> <h3>这是刘光才部的营务官王耀焕的晋东防军纪略,刘光才总兵带所部忠毅军五营阳历十月十日左右从江宁启程,但是阴历的十月初才到大同,到了大同后,锡良就把失去了统领的湖南劲字军和山西本土的晋威军一并交给了刘光才统领节制,而湖北的武功营依旧由方友升统领协防(晋东防军纪略载于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一百册之七十二册,北京国家图书馆有收藏)</h3> <h3>刘光才统率着忠毅军,劲字军,晋威军共十五营驻守山西门户井陉,方友升统武功五营协防,这一万来人,从庚子十月初坚守到辛丑三月初,刘公办事认真,日夜警惕,虽然跟法军小有摩擦,但守住了入晋的门户,此处鲜花掌声必须的。但此时京城和议已开谈,全权代表奕劻和李鸿章要求刘光才部退入山西境内,不过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却顾虑山西门户大开后的自身安危,不同意即退,而要求跟德法联军一起退才退。这一僵持就熬了两三个月。世间事最后背锅的,往往都是背不起锅的人,庆亲王说退,慈禧说不退,最后背锅的却是山西巡抚锡良,都说自古晋官难做,看来确实,锡良才就任山西巡抚不到半年就开缺了。</h3> <p class="ql-block">这是锡良去职前对属下的保荐,其中对德朝将军的描述清楚明白为:分统劲字军兼中营管带,记名总兵,跟随刘光才,艰苦备尝,士皆用命。(这时候将军还没有提督衔,也还没有进入到简放的队伍中去,提督衔和简放总兵极有可能是因为这次锡良的保荐而封赏的)此时是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十八日,距离将军故去的日期只有短短不到一个月。那么剩下的一个月会不会发生了什么事让德朝将军被突击提拔到全国十三省兵马总节制的位置上呢?这一个月又将发生些什么事呢?(资料来自锡良遗稿第一册)</p> <p class="ql-block">来接替锡良做山西巡抚的人就是前文说的,第一个赶去护驾的岑春煊,此人是典型的官二代,父亲曾是云贵总督。岑春煊生性耿直桀骜不驯,是有名的清末三屠夫之官屠,一生弹劾斩杀不法之官据传有一千四百人往上,许多人对他恨之入骨想法儿办他,但岑春煊凭着和慈禧的这份患难之情,一直身居高位。岑春煊与父亲岑毓英,叔叔岑毓宝并称岑氏一门三总督,一时风光堪比往昔的曾家。这不岑春煊刚上任山西巡抚的三月初二,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把驻晋的友军给参了,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任巡抚一茬人,半个月前锡良眼里的防守得力的骨干在新任巡抚岑春煊眼里成了多半匪类,虎视眈眈于山西富户,请求朝廷让这些人快点移防。朝廷会听他的?这些被参的将领会找他开撕吗?如果七个月前慈禧在太原确有夸赞德朝将军乃忠臣良将封官赐名。那么即使岑春煊作死敢参,按照中国官场的行文规律,定得先把德朝将军置于方友升前面才合体制。而现在找到的奏折就是方友升排在德朝将军前面,方友升的资历官职都是毫无疑义的,但德朝将军还排在他之后。此时慈禧太后偏安于西安,德朝将军忙碌于固关前线根本再也没空也没机会再按传说中的剧本来一回飞锤救皇驾。而且有一个刚上任就认为两湖之军将骄卒悍的巡抚,请赏的可能性更小。注意看日期三月初二,据记载张将军三月十四日吞金于平定州,可是距离将军生命的尽头却只有短短十二天的时间了。这十二天发生了什么?(这道奏折收录于清季外交史料9)</p> <h3>这是出自岑春煊的乐斋漫笔,说他刚到山西,即令刘方两军退后,方退了,刘光才坚持要看印信。于是电告前任巡抚取来印信,刘军方肯退却,再一次为刘将军的坚持原则点一个赞。</h3> <h3>这也出自岑公的乐斋漫笔,说三月初五,德军占了固关,法军占了娘子关,两军晚上对射,自己人打自己人,死伤不少,据记载固关距娘子关十五里,炮能轻易击中。这大炮多是守军仓惶撤离时留下的。据八国联军方面的记载,当时在固关缴获的大炮三十多尊,还有从德文翻译过来的操作说明书若干。可见当时防守的清军武器还是很先进的,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锤子加大刀模式。</h3> <h3>这记录出自刘光才部营官王耀焕的晋东防军纪略,说驻守固关的兵士三月五日被德军冲溃散后,一路奸淫掳掠,看来岑屠夫的眼光还是真准的。一眼就看穿守军一旦成为溃勇,必将祸害山西人民。</h3> <h3>看来那时候的军民关系实在太糟糕。作为号称官屠的岑春煊面对这一帮失去控制的奸淫掳掠之师会怎么处理?德朝将军又会面临怎样的命运?</h3> <h3>还是晋东防军纪略,当刘方两军退到平定州松塔镇(今山西寿阳县松塔镇)的时候,岑巡抚就派了一个姓夏的提督和山西省营务处的一个吴姓官员来点名核查,队伍中一时之间风声鹤唳。以三月初八到松塔推算,夏军门从太原受托来点名核查掳掠的事情,大概快则在三月初十左右,迟不过三月十四,因为还有后续,所以德朝将军的吞金跟夏军门核查有没有牵扯?这中间发生什么故事?历史没有记载,不能妄自瞎猜。但是时间表上,时钟滴答滴答的就是这么走的。三月初五从固关撤出→初六日到乐平乡→初七夜再走百里约三月初八到平定州松塔镇→三月十?夏军门和吴公点查队伍→三月十四日德朝将军在离松塔镇二十五公里以外的沾尚镇去世→三月十九朝廷公布对晋东防军掳掠的处罚,负有间接领导责任的刘光才被着部察议,武功军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方友升被着部议处,但是对于劲字营的直接领导人德朝将军却是生是死是奖是罚不提及半分,让德朝将军的死成了一无法猜解之谜。</h3> <h3>还是王耀焕的晋东防军纪略:民众流离失所,告湘鄂晋军掳掠的状子案牍积尺,巡抚岑春煊震怒,但因诸多阻碍,最后雷声大雨点小。以岑春煊屠夫的性格,能让他顾忌的应该只有一条:内忧外患,兵荒马乱,怕逼急了,这近万人哗变,所以才不得不重重拿起轻轻放下。</h3> <h3>据德朝将军族谱记载:光诸二十七年三月十四日申时,殁于山西省平定州沾向镇(应该是今昔阳县沾尚镇)。此时德法联军早已退出固关和娘子关,按说三月初五日两军占了入晋门户固关和娘子关后,山西门户大开,德法两军大可以一鼓作气直往西安奔去。为什么马上又撤离了两关,退出了山西?因为联军内部产生了分歧,作为新兴的列强,德国所得的利益最少,所以想扩大战争,多捞好处,但是美英等老牌的列强却想在谈判桌上保住战果,不愿意再扩大战争。所以德法联军因得不到内部支持,占领两关后又随即退出了山西,三月五日之后山西境内外已经没有战斗,所以死因成谜。</h3> <h3>这是出自光绪实录482卷,将军故去后五日,辛丑年三月十九日,朝廷公布了对晋东防军掳掠的处罚,可谓相当轻,革职永不叙用,用今天的话说:开除公职,终身禁考公务员而已。而劲字军前后左右中五营,除了德朝将军自带的中营,其他四个营的营官以掳掠罪抓了三个。岑春煊到任山西巡抚就请求移防这些军队,说他们一旦溃散劫掠胜过洋兵。本来想骂他胡说八道,结果不出五天,却劫掠之事立现。公示也间接证明夏军门查点军营之事不会超过三月十四日。因为要坐实罪证,写成书案上报到朝廷,朝廷还要做出处理,至少需时五日以上。这个处罚公示还暴露了一点:清朝末年,财力匮乏,有功的军士得到物质奖赏较贫乏,但是要激励大家卖命,总要有点实在的东西,没钱,那就给顶子给荣誉啊。曾国藩时代,太平天国为了笼络人心,封了几千个王,而清朝也一点不输,光湘军正二品的总兵有两万多,从一品的提督有两千多,正一品的建威将军,光曾国藩家族有史可查的就有几十人。民国时期湖南省长唐生智的祖父唐本友,因跟随骆秉章在大渡河擒获了石达开,被荣封三代建威将军,唐家嫡长孙一出生就是正一品建威将军。这么多的提督总兵,全国内陆省一省才一个提督,沿海省因设水师提督有提督两人,当时全国只有十九个省,提督职位充其量不超过24人。总兵全国仅83处。但是当时健在挂提督衔的”上将”就有八千多人,总兵衔的中将和少将不计其数。萝卜这么多,坑却那么少,怎么办呢?清廷玩起了萝卜蹲的游戏,你先候补着,有位就你蹲,没位先侯着,但大多数人一生都候补不了的。所以当时军中普遍的现象就是挂提督衔的管带把总,用今天的话说扛着中将衔享受军区司令待遇的营长连长,还有数不胜数的总兵衔的哨长什长(班排长)。看处罚公示中被处罚的营官哨官,一个个都是正二品的记名总兵,从二品的副将,三品的游击之类的。</h3> <h3>德朝将军故去几个月后的阳历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10月6日慈禧离开西安回銮。庚子之乱彻底平息。至于德朝将军,虽然在现在能找寻到清史资料上就露面过那么几次,但是他为国征战,千里万里的奔波的苦劳功劳不容抹灭。</h3> <h3>人的一生,盖棺定论,墓碑应该是德朝将军一生最好的概括,"皇清诰授武显晋封建威将军尝戴花翎提督衔记名简放总镇统领湖南劲字全军军功加三级张公印德朝字紫福府君墓”这墓碑已经明喻:将军生前为正二品武显将军,死后追封为正一品建威将军,赏戴花翎,提督衔,即生前享受省军区司令员的待遇,记名简放总镇,即表示将军已经取得了担任总兵的资格并且在轮侯补缺的行列中,记名是已经在兵部登记过了,简放已经进入到候补的队列里面正排着队,要排多久呢,估计大部分人要向天再借五百年才能排到。后面统领湖南劲字军全军才是德朝将军生前最后的实际职务。所以或许可以这么概括,德朝将军是一个已经取得担任军分区司令员资格,享受省军区司令员待遇的旅长。(参考劲字军全军2500人,应该跟旅长相当。)至于将军的死因等部分未解之谜,只有留待进一步考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