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教研】简约、有序、有为——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圆满结束

严玉明

<h3>  2018年4月17日,莒县教研室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在莒县第六实验小学实验室拉开了序幕。</h3> <h3>  活动采用抽签的形式决定讲课顺序和课题,讲课形式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h3> <h3>  本次活动共有14位选手参加比赛,4月17日由1-7号选手讲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测量水的温度》,4月18日由8-14号选手讲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水结冰了》。</h3><h3> </h3> <h3>  活动开始6位评委先开了碰头会,拟定了评分原则和具体标准,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给每一位选手打分。</h3> <h3>  各位选手的课堂教学表现各有千秋,但是由于备课、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各位选手的课堂表现也各有悬殊。6位评委认真聆听老师们的每一节课。</h3><h3><br></h3> <h3>  4月17日上午第一节课,孙老师在授课中。他非常重视学生温度计使用的规范,在课上不急不燥,教学基本功扎实,学生在实验中也非常投入。</h3> <h3>  第二节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姜老师。姜老师通过谜语引出温度计,在教学测水温时,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引领学生明确实验步骤。</h3> <h3>  王老师的课排在第三节,王老师通过设计精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教学环环相扣,展示出非常高的教学驾驭能力和教学素养。在课上大胆使用了冰水,引导学生分组测量冰水、自来水、温水与热水的温度,学生在汇报时的实验数据非常明显,揭示了四杯水水温的变化。</h3> <h3>  上午最后一节课是刘老师的课,刘老师是一名很有激情的女教师,课上感染力很强。她在教学实验步骤时,用“上、浸、平、稳、留”五个关键词来概括,简明、易懂,便于学生掌握。</h3> <h3>  下午第一节是年轻帅气的张老师来执教。张老师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测量三杯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的温度,也是第一天七位教师中唯一测量三杯水的教师,这样的设计学生在小组内做起来易分工,突破了实验难点,课堂秩序井然,最后的实验数据揭示了水温的变化,展示了一节简约、有序、有为的科学实验课。</h3> <h3>  接着是陈老师与学生们一起来学习《测量水的温度》,她先让学生上台来测量,让学生找存在的问题,了解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这样的设计很自然、接地气。</h3> <h3>  第七节课是来自龙山小学的李老师,课上老师展示了几种常用的温度计实物,加深了学生对温度计的感知,重视让学生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学习测量水的温度,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的设计就节约了教学时间,可以省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实验。</h3> <h3>  4月18日第一节课是宗老师执教的《水结冰了》。宗老师的课件精美,教态自然亲切,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宗老师的课堂上秩序井然,展现了一名优秀科学教师的风采。</h3> <h3>  第二节李老师设计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很好,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上用到最好的冰。科学教学很多时候需要老师自制教具,李老师在这点上做得很好。</h3> <h3>  接下来是来自刘官庄小学的于老师。于老师准备的观察用冰和实验用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冰,尤其是观察用冰,晶莹剔透,能向学生准确展示出冰的特征,学生的观察效果也非常好。这节课最难的就是要求老师提前制好冰,于老师在课前下的功夫足,也保证了整节课高效、有序。</h3> <h3>  第四节蔡老师通过表格来让学生观察冰,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的观察有目的。此外蔡老师为了防止冰课前融化,将冰装进保温杯,为了上好这节课非常用心。</h3> <h3>  下午第一节,林老师是一位很有特点,也很有想法的老师,通过这节课,可以看出林教师课前多次做过这个实验,准备的实验器材与实验方法都指向实验目标——制冰,学生制的冰效果非常好。</h3> <h3>  六小的张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尤其是实验设计环节,张老师大胆放给学生,通过几个简单易懂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这样学生在实验时分工明确,秩序井然。</h3> <h3>  最后一节是来自五小的渠老师,渠老师在课上大胆使用生本教学,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最后小组展示汇报。渠老师以学生为课堂之本,尤其是对于冰的观察,课刚开始时让学生观察冰的特征,在课即将结束时再观察冰的融化,堪称是点睛之笔,让人回味无穷。</h3> <h3>  科学实验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看,他们全神贯注的表情、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小组内的分工协作,无不诠释了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喜爱与向往!</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次教学大比武活动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共同探索科学实验课教学研究,促进我县科学教师专业成长,聚焦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为探索“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课堂——简约、有序、有为”,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