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76年春节期间,父亲从部队回农村老家探亲,因为分管团部政治宣传的便利,带回一台上海造的“海鸥”120胶片相机给家人和乡亲们拍照。看着相机磨砂玻璃对焦成像的神奇现象,决定要探究一番,未经许可相机拿到学校把玩。我当时13岁在县城读初中,用一元多零花钱在国营照相馆买了一盒胶卷,并通过同学联系,请教在这家照相馆工作的乡党,简单掌握装胶卷、调焦、光圈、快门速度对应关系,拍了首卷黑白胶片。胶片冲洗后洗印的相片差强人意,虽然人物多数失焦,但是光比不错。当时的精神状态,犹如打了鸡血,着实兴奋了一段时间。这些原始的相片,因保管不善,连同后来很多的黑白生活照片一同灭失了,甚为遗憾。</h3> <h3> 1978年5月母亲随军到厦门生活,1979年11月父亲从部队转业安置回老家。父亲与我先期回来做准备工作,我就寄居在小姨妈家,正好姨父本家侄子在县城琴水照相馆学徒,我没事的时候就去照相馆凑热闹。不安本份偷着到暗房学艺,学会了冲洗胶片和相片、放大技术。座机拍照和布光在明室操作,徒弟惧怕师父一直不让我摸,所以学艺不精。 </h3> <h3> 1980年9月通过招干考试进入农行,转正后月工资只有41元,当时在网点做会计,每夜能赚到两角钱的护库费,每月上交三十元工资给父母,其余留下缴伙食和零用。省吃俭用一段时间,花了近百元钱买了一台“红梅”135胶卷旁轴相机,使用中相机卷片把手弹簧坏了,我DIY一个零件修复卖了。很长时间内就使用一百多元的美能达傻瓜相机。135相机是当时拍彩色胶卷的主流相机,我主要是用于生活留影。</h3><h3> 1984年调入支行机关,大约1986间年担任支行团支部书记协管工会工作,在工会组织的支持下,单位有了自己的黑白冲放工作室,拍片主要用120相机,之前学到的暗房冲放技术终于派上用场。为了提升影像质量,尽管囊中羞涩,忍不住入手了一台中档“珠江”DF单反135胶卷相机,直到如今还保留了一台“凤凰”单反135胶卷相机。</h3> <h3> 1991年莲花还隶属吉安管辖,有机会参加了市行组织的新闻写作培训班,给我们授课的图文老师来自井冈山报社。培训后我与遂川一位青年员工,连同干校带队的周波老师,被送到万安支行采风,采访时间是二个工作日。周老师在生产企业买了几提卫生纸,回来时搁在敞开的车箱后面,他抽完烟后,烟头随手往车窗外一甩,结果被风刮到车箱后面,竟然引燃了上面的卫生纸,立马停车灭火,万幸没有造成损失。我采写该支行信贷支持当地发展经济的文稿以及呈现小水电发电厂外景与卫生纸生产企业包装工序的图片,被评为优秀稿件,是唯一的双优学员。因每位学员限交一文一图,卫生纸包装那张图署名同组的张华,作品后来全部刊发在《井冈山报》。同期入行已升职为干校校长的张伟,从此见着我会主动打招呼。交稿前我想走个后门,找到莲花籍主管文艺专版的冯义云主编,请他对我二千多字的文稿指点一下,却难入大师的法眼,但经济专版的周炳炳主编却点评为优秀稿件。若干年后图片作品《欢乐芦笙》,参加省农行影赛获得二等奖,但在北京摄影学院交作业却不合格。评委高度和喜好不一样,会对作品选择也不一样。但经典的作品是不会被历史洪流淹没。</h3> <h3> 2002年2月14日第一次在《城乡金融报》发表新闻图片,图片先用单反相机胶卷拍,冲洗为七寸彩色照片邮寄给报社,报社采用扫描转成胶印黑白图片。收到稿费20元,支行年终奖励了100元。投入器材赚图片稿费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新闻和人文图片,牵涉到时效和肖像权,商业图库要求图片人物授权,建议建筑风景、花鸟虫草、星空多拍。</h3><h3> 1992年全民经商办企业,我也任性了一回,借壳支行劳动服务公司,离职下海经商,主要经营银行会计出纳用品、应急照明、安全报警等业务,甚至还租了二十亩农田种草莓,辛酸苦辣羞于言表。迫于生计,利用自己的特长,于1997年成立“诗画”图片广告工作室。倾尽家里积蓄,花7500元购买了第一台百万像素的柯达DC120数码相机,7500元组装了一台586奔腾电脑,7000元购了一台爱普生A3画幅彩色喷墨打印机,还有一套3000元的婚纱专用图像软件,3000元添了一台扫描仪,从此开始接触数字影像后期。我初次接触电脑,程序运行经常会发生死机,只有通过电话与远在长沙的技术员沟通,有时实在无法解决,一次上门服务后,都要我把主机送到湖南去。学习的过程是比较痛苦,解决问题后却甘畅淋漓。为此我订了一份电脑报,学会自己动手排除故障。参加电脑报举办的知识竞赛,斩获第三名,第二名是上海外高桥电厂的颜海滨宗亲,他主动写信与我联系,一起探讨电脑技术,保持往来二十多年至今。县城当时还有一位电脑爱好者,也经营电脑合成婚纱照相业务,由于我有美术基础,所有照片过渡自然,客户都往我工作室挤,他只好关店走人了。之前在一个办公室共事的程祥宇提任支行行长,他知道我的困境,劝我回单位上班,工作室只好搬到和父母共居的砖瓦房二楼。好酒不怕巷道深,由于经营工作室过硬的技术及好的口碑,客户慕名而来,白天单位上班,晚上和假日在家里打工,弥补之前经商期间的亏空。女儿见证了我经常工作至深夜的情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也疏忽了对家人情感的投入,心中内疚难以释怀。偶尔亲人说我只顾自己的爱好败家买器材时,我总是用上述理由为自己辩解。</h3> <h3></h3><h3> </h3> <h3>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重新回到单位上班后,我倍加珍惜,取得了喜人的工作成绩。有过连续四次年度考核优秀的记录,多次被评为县、市行先进工作者,获得省行优秀客户经理等荣誉,还被市行二次推荐申报省行“清收能手”、一次推荐申报总行“优秀派驻风险经理”。</h3><h3> 2004年,时任南昌市市长助理刘建洋与他的高中同学,在原班主任胡寿南老师的倡议下,筹划反映莲花县地方山水、人文风情的《中国·莲花青山拥抱的家园》画册。我是莲花国营照相馆李盛开学习数码技术的启蒙人,李老师当时主拍这本画册,力邀我参加拍图,这时我才以艺术的手法拍照,并特意换了一台600万像素的索尼717数码相机。大约是当年的6月份,胡老师约请荷塘乡一位村干部,带我和李老师从寒山村逆流沿江去拍白竹瀑布群,逢低洼处就淌水,高岸处就绕道而过,一路上小心翼翼,避开了两条毒蛇。李老师的尼康单反机装了一盒彩卷,在攀爬山路时撞开了后盖,胶卷曝光了。正在懊恼时,一阵暴雨袭来,人在山上无处躲避,我弯腰弓背护着相机包,四人全身湿透,赶紧就近找村居。夏雨来得迅猛,去得也快,雨后山里云蒸霞蔚,我选好角度按下快门,记录了白竹泥鳅湖的风情,图片被美术编辑选为画册封面。</h3> <h3> 为了加强学习提高,2005年加入佳友在线江西俱乐部VIP会员,网名:萍木,萍乡之木又谐音自己名字的平,希望小树成木成材之意。有过公安指纹刑侦提取经验的李毅弋取网名:木戈,李盛开取网名:萍乡大木,是蜚声省内影坛的“莲花三木”。2009年曾组织江西佳友一百多人,在莲花“赣星酒店”举办年会,推广宣传当地风土人情,并把本地影友介绍给更多的网络平台,推动摄影技术水平提升。同时,积极参与江西摄协金图网月赛等,2008年经大木推荐,木戈、萍木同时加入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先后使用过佳能300D、5D、5D3数码单反相机,现在还添了一台索尼微单7R2,用转接环使用佳能镜头。</h3><h3> 2014年开始参加全国摄影比赛,有时自认为提交的作品不错,结果却名落孙山。究其原因还是知识面较窄,为了进一步拓宽视野,2015年9月参加北京摄影函授学院26期3班省会员提高班学习,在学院国内摄影圈领军人物授业下,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2016年3月年以优秀学员的成绩毕业。2016年12月以17分的条件申报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获得批准。正如学院的摄影大咖所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这意味着要更高更强潜心创作。身为人父为人师,唯恐自己不才,贻笑大方。回顾我的摄影成长过程,活动会友,激扬影像,累并快乐着。倘若有少许成就,也只能代表过去,我时刻提醒自己,还要继续学习不断进步,并与摄影爱好者共勉。</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