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千山暮雪

<h3>【阳关征文】 《神奇的阳关》</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作者:刘元德</div><div><br></div><div>在敦煌的西南有一个滩叫古董滩,据说这里就是阳关的所在地。沙滩上的古董为啥这样多呢?这里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div><div>相传唐天子为了和西域于阗国保持友好和睦的关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于阗国王。皇帝下嫁公主,自然送了很多嫁妆。金银珠宝,钱币绸缎,应有尽有。送亲队带着嫁妆,经长途跋涉,来到了阳关。当时这里是绿树掩映的城镇、村庄、田园。因为出了阳关便是无边无际的沙漠,路途艰难,送亲队伍便在此地歇息休整,做好出关准备。不料,一天晚上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这风一直刮了七天七夜。待风停沙住之后,城镇、村庄、田园、送亲的队伍和嫁妆全部埋在沙丘下。从此,这里便荒芜了。天长日久,大风刮起,流沙移动,沙丘下的东西露出地面,被人们拾拣。当地人曾在这里拣到过金马驹和一把精致的将军剑。这就是关于古董滩的传说,也是阳关的所在地。</div><div>关于阳关还有另一个传说,是有关古董滩上的阳关砚的传说。</div><div>古董滩上的阳关砖,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名贵的阳关砚,就是用它磨制成的。</div><div>城砖制砚,可是世上少见!那是谁发现的呢?</div><div>很久以前,沙州郡来了一位秀才,在闹市街头,摆了张桌子,放好笔墨纸砚,挂上带来的字画叫卖。他的书体苍劲有力、浓淡得度、内蕴朴厚、酣畅自如。一时招来了许多爱好书法的人。没三两日,就把所带来的字画卖光了。</div><div>这天中午,字面摊上围了好多看热闹的人。老秀才在洮砚中磨好徽墨,摊开宣纸,挥舞狼毫,当众书写堂联。戈壁盛夏,天热得象团烈火,水泼在地上,一冒烟就不见了。砚内磨好的墨汁,写不上两个字,就被热风吹干了。只好停笔兑水再磨。这样,老秀才写写停停,条幅不能一气呵成。写了几副,歪歪扭扭不成样子。众人议论纷纷,有的叹息,有的讥讽,一哄而散。老秀才羞得满脸通红,大汗涔涔,赶忙收拾摊子,准备离开沙州。</div><div>这时,有一个青年站在桌边,向老秀才施礼道:“老先生,学生姓刘名文,请受晚生—拜。” 老秀才忙还过礼问:“施礼为何?”</div><div>“拜你为师,学习书法。”</div><div>老秀才说:“实不敢当。老朽秃笔拙技,今日出丑,岂敢再收学生?”</div><div>刘文诚恳地说:“不然,据学生之见,今日败笔,并非老师功夫欠佳,而是使用砚台的不当。”</div><div>老秀才问:“什么,是用错了砚台?何以为据,请不吝赐教。”</div><div>“老先生所用洮砚,虽然名扬四海。但不适宜这里的大漠气候。因为缩水太快,难一笔而就,因此有了败笔!”</div><div>老秀才盯着砚台,略一思索说:“对,是这个道理。”</div><div>刘文接着说:“学生自幼酷爱书法,因家境贫寒,无人指点,难以长进。若尊师不嫌我出身低微,收我练习书法;那就感恩不尽。我带着一块自制砚台;样子虽丑,但使用方便,尊师请试用一下,是否顺手。”说着,拿出一块砚台,放在桌上。</div><div>老秀才一看;这哪是砚台?分明是一块城砖上凿了个坑。推辞吧,面子上抹不下来,便硬着头皮说:“好,就试一试吧。”</div><div>刘文立即斟水磨墨。一会儿工夫,墨汁喷香;浓墨光泽。老秀才饱蘸浓汁一试,书写非常流利。他一口气写了五张宣纸,砚内墨汁还不曾干涸。写罢他把笔一丢,惊喜若狂地紧紧抓住刘文说:“好学生,我今天只说名败沙州,谁知你用此砚救了我。老身一生走南闯北;不知写秃了多少枝笔,磨穿了多少台石砚,也未曾见过这种夏不缩水的宝砚啊!不知此砚产在何地?”</div><div>“在郡南一百四十里的古阳关。它是用关上的城砖磨制而成。”</div><div>“噢,原是阳关砚!能买到吗?”</div><div>“谁花钱去卖?要用的时候,到阳关去拿块砖一雕即成。”</div><div>老秀才让刘文坐下,递上一杯清茶,又问:“你怎么知道用阳关砖做砚呢?”</div><div>刘文叹了口气,讲出了原委。原来本地读书用的文房四宝,都是从内地运来的。由于路途遥远,价钱昂贵,只有富豪人家才买得起。最贵的要数砚台,一块砚要三、四石麦子。刘文一心想读书练字,可家境贫寒买不起砚台,只好用只破碗磨墨,但总也写不好字,为此非常苦恼。</div><div>他父亲也为砚台发愁。有天到古董滩上放羊,见阳关砖与砚台石一样细密,心里突然一亮,就用铁凿在砖上挖了一个坑,磨成砚台形状,拿回家来。刘文用它磨墨练字十分方便。后来发现它冬不结冰,夏不缩水。这样,周围买不起砚台的学生,都用它做砚台写字了。</div><div>老秀才听后,赞叹道:“众人都是圣人!”便收刘文为学生。他每日用阳关砚磨墨,写出来的字竟然比以前刚劲了三分,一下轰动了郡城。四乡书生争相来买字画,观赏阳关砚。就连郡府太守也把老秀才请去,写了一副中堂呢。</div><div>阳关砚的名声传开了,读书人纷纷到古董滩上去捡砖做砚。以后,砖不易捡到,砚也就更名贵了。</div><div>除了上面有关古董滩和阳关砚的传说外,在阳关还有一个有关天马的传说。</div><div>据说在古阳关下,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洲。这片绿洲的生命源泉,就是渥洼池。</div><div>渥洼池,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南湖乡向东南4公里处,因邻近古寿昌城,主名“寿昌海”,俗称“黄水坝”。是由众多泉水汇集而成的沼泽水湖。这里,就是天马的故乡。</div><div>相传,西汉元鼎年间,南阳新野县有一个名叫暴利长的罪犯,被充军发配到此地吨田垦荒,他看到一群野马经常到池边饮水。其中有一匹马体格健壮,姿态矫健,与众不同。暴利长深知汉武帝酷爱宝马,想把这匹马捉住献给汉武帝,自己将功赎罪。于是暴利长就在野马经常饮水的池边用土塑了一个与他相仿的泥人,穿上他的衣服,拿着索套立于池边。刚开始野马到池边饮水,看到泥人,惊恐万分,撒腿就跑。久而久之,野马习以为常,不再害怕提防。暴利长见时机成熟,搬走泥人,自己立于池中,套住了这匹奇异的野马。为了得到汉武帝的赏赐,他编造了神马出水的谎言。汉武帝见此马体态魁伟,骨骼非凡,非常喜欢。认为这是吉祥之兆,是太乙神所赐,故名“太乙天马。并作《天马之歌》把这件事大肆宣扬。” 从此,“渥洼池” 同 “天马” 一举驰名,历代文人墨客都写诗作赋,天马的故事从此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传统题材,渥洼池也成为了敦煌的一大名胜古迹。</div><div>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凄凉悲惋,寂寞荒凉。然而,今天的阳关、南湖,已是柳绿花红、林茂粮丰、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烽火台高耸的墩墩山上,修建了名人碑文长廊。游人漫步在长廊里,既可欣赏当代名人的诗词书法,又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div><div>阳关,我心中神奇的地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