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一年临近清明节的时候都会天气阴沉,细雨绵绵。小时候在家的时候,会跟着父亲去给爷爷,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父母扫墓。因为家里的条件有限,那时候爷爷以及祖先们的坟茔并没有立墓碑,如果不是父亲经常带我们去扫墓,我们根本不知道山草野径中哪个坟茔里头躺着我们的祖先,哪一个又是爷爷的坟茔。就像每年清明扫墓祭拜时,爷爷除了认识我的父亲,肯定不会认识我和哥哥(因为爷爷在父亲1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h3><div>小时候,我们看着父亲每次扫墓都会带着锄头,镰刀和一些祭品。我们知道祭品是用来祭拜爷爷和那些祖先们的,而锄头和镰刀的用途我们是一无所知。后来看到父亲砍枝锄草,翻沟培土,让之前隐没在山林间的坟茔焕然一新时,我们才明白何为“扫墓”。以前乡村的坟茔大都在山林间,一年下来,会长出各种各样野草枝条,而不像现在的公墓,集中在一块,每块墓碑上都会各司其名,附上遗照。</div><div>父亲说:不管我们身在何处,每年的清明都要来给爷爷以及祖先们扫墓。只有站在这里,你们才知道自己是谁,才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将要去向何处。那时候对于这段话,我并不是太懂。我只是知道,每年的清明节父亲都会带着我们来给爷爷扫墓。而每次看着父亲脸上的神情,那种说不清的哀愁对于我来说,是无法体会的。</div><div>今年的清明节时,我带着孩子去山上扫墓。一路上,山路的弯弯曲曲将我这颗原本沉重的心颠簸的支离破碎。当我们来到墓碑前,我看着墓碑上的遗像,心里的悲伤油然而生。山上阴嗖嗖的凉风将我的记忆一页一页缓缓的吹开。</div><div>依稀记得1996年春节过后,一位身高挺拔,皮肤黝黑,留着两撇八字胡的男人(我的继父)把我和哥哥接来了浙江。印象最让我深刻的是他每次做生意回来都会给我零花钱。在97年的时候,每次会有10元的零花钱,对于我来说是一笔金额很大的数字,至少我在家里,我的父亲就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的零花钱。而每一次他的孩子(我的异姓弟妹)都会对我投来羡慕妒忌的眼光,并且会哭着说:妈妈偏心,爸爸也偏心。为甚麽对哥哥姐姐那么好。每次回来给他们零花钱,却不给我们……</div><div>光阴如梭,转眼间这段记忆已经储存在我的脑海二十余年。每天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躺在床上被病痛折磨的时候,我不忍直视,眼泪像决堤的河水冲出眼眶。当我抚摸着他僵硬冰冷的脸,呼喊他的时候,那一刻,我才知道什么是生离死别的疼痛,什么是撕心裂肺的感觉。每次想到我的弟弟妹妹以后再也没有爸爸了,我的心就像刀割般无比的痛疼。继父如今已去世数月,可我依旧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每次看到类似的葬礼,想到有关他的记忆,心中总是会莫名的悲痛。每次下班回家,看到村里的人,我就会想起继父,就会感叹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他叫我“立群”的时候,眼泪就会情不自禁的溢出眼眶。如今,我才知道虽然我和继父并没有血缘关系,可是这么多年的相识相聚,他早已成为一个亲人融入我的生活,住进我的心里。</div><div>记不清是在哪看到这样一句话:生前没有好好对待,死后的葬礼举行的再风光也都是表演。这是多么一句直戳人心的话啊!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失去了才知道可贵,才知道后悔。当我带着孩子来给继父扫墓时,这句话又何尝不是在戳我的心。</div><div>当孩子问我为什么要来给爷爷扫墓时,我看着墓碑上的照片,陷入了沉思。我又想起了小时候给爷爷扫墓是父亲说的话。可如今我却不知道如何回答。看着旁边各个墓碑上的鲜花与祭品,看着上山下山的行人,我想到了“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而我和孩子虽然并非继父的亲生子女,外孙,可我却一样有着怀念和哀思的心情来祭奠。我告诉孩子:爷爷走了,我们很想他怀念他,只有到这里来才能看到他。女儿说:妈妈,我认识爷爷,这个照片上的人就是爷爷。儿子一脸疑惑的问道:“爷爷为什么住在这里啊?这里好大的风,好冷”。听到儿子的话,我再次陷入了沉思。小孩虽然无知不懂事,可是每句话就像一根冰刺扎进了我的心里。</div><div>“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不管你是谁,有多么伟大,到最后你都会和他们一样住在这里。我又想到了继父,一个没有进过学堂的人,却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却可以孤身一人走南闯北,却可以把生意做的越来越好。可是继父再怎么有能力,他也无法抗拒住在这里的命运。一辈子到头来,唯有黄土作伴。</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