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文:张全刚</h3> <h3> 要说最可牵念老街情怀的老味道,除了老刘家的蚂麬汤,还有就是汤五的豆腐卷儿了。汤五何许人也?老街最早的粥铺主人城东村汤泽田的本房侄儿是也。提起汤泽田,人们记忆最深的倒不是他的粥铺,而是流传于大街小巷的关于他的口头禅。当年,汤泽田老人的粥铺可是邳城街最早的粥铺之一。他烧的粥我没喝过,不过听说很好。每回来吃早点的人问,老汤,还有粥吗?他总是笑呵呵地回一句,有的是。临走,那人丢下一句,老汤,钱给过了啊。也不管那人到底给还是没给,老汤都会爽快地应着,我知道!久而久之,这两句话就在老街流传开了,浸着满满的温情和老街味道。</h3> <h3> 汤五做早点,其实时间并不太长。前几年,他一直在老街的粮管所北边打包子。废旧汽油桶做成的两只大炉子,架上两口平底大铁锅,一块硕大的面板,两张小桌子几只小凳子,就是他在老街早点铺的全部家当。汤五打包子和面技术好,延承了邳城朝牌师傅的发面手艺,包子皮柔软劲道,色泽光鲜。包子馅儿都是选用时鲜蔬菜,佐以刚出锅的豆腐或者新鲜鸡蛋饼,再加点剁碎的邳城特产粉丝,调出来的馅儿,“嗬”味道那叫一个鲜。</h3> <h3> 油亮亮的大铁锅,洒一层底油,炉子里红艳艳的木柴火噼里啪啦地欢叫,大铁锅就滋啦滋啦地窜出诱人的香味。只需几分钟,热腾腾的大包子就可以出锅了。老街那些包子铺调馅儿是不放油的,所以老邳城人都知道一句歇后语“邳城包子——没有理由(里油)”。汤五不同,他的包子馅儿里会放一点油,待出锅前再淋上一圈豆油,包子就黄澄澄油亮亮地里里外外透着香,看着这一锅馅儿大皮薄的包子,肚子里那几条不安分的馋虫早就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要钻出来了。</h3> <h3> 前两年街道搬迁,老街的大多数商铺和早点铺也都随着迁去大市场的新街。留在老街的早点铺只有很少几家,老刘家的粥铺和汤五的早点铺就在其中。汤五就是从那时候做起了豆腐卷儿。汤五人特勤快,胖墩墩的中等个儿,皮肤黝黑,是那种地道的乡下人肤色。小眼睛一笑就眯成一条缝,说话秃噜着,跟机关枪似的。</h3> <h3> 做早点其实蛮辛苦的,每天三四点钟就得起床。剁馅儿,和面,摆摊儿,收拾停当天就快亮了。做豆腐卷儿的面跟打包子的面不同,不需要发面。但是对擀皮儿的要求很高,和面硬了,做出来的豆腐卷儿口感就不好。面稀了就卷不成个,会露馅儿。那面,讲究的是恰到好处。一块面团要擀成锅盖大小厚度均匀的皮儿,不是那么容易。汤五家的动作麻利,一块面团在她手里三下五除二,皮儿就成了!既然是豆腐卷儿,馅儿当然以豆腐为主。剁碎的豆腐丁儿佐以葱花,姜沫,花椒粉调匀,在煎饼状的面皮上摊平,很细心地一层一层卷起来,卷成擀面杖粗细。然后剁成二指多长的豆腐卷儿,卷粗了或者剁长了都不容易进油入味,会影响豆腐卷的口感。那两口平底铁锅里早已倒入底油烧得滋啦滋啦响,汤五就会麻利地把剁好的豆腐卷儿在锅里一圈一圈码放整齐,像一排排白白胖胖的人参果。加入一舀子水,盖好盖儿,再去准备另一锅。只消五六分钟,待锅里加的水干了,豆腐卷儿也就差不多熟了。出锅前还要淋上几圈豆油焖一会,再掀开锅盖的时候,豆腐卷的香味就会扑面而来,滋溜溜钻进你的胃里。</h3> <h3> 老邳城人的口味重,汤五就每天都调好辣椒酱带来。他的辣椒酱是用桶盛的,红彤彤油亮亮地馋人。其实,去老街吃早点也就是个习惯,大早晨的也不是太饿,随便吃点垫吧垫吧。而我,更多的是想去呼吸一下老街的味道。多年养成的习惯,不去溜达一圈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见我来,汤五就会响亮地打声招呼,用一只白瓷盘子盛出三块钱的豆腐卷儿,乐呵呵地放在我面前。他知道我喜欢吃辣椒,就会舀出一大勺通红喷香的辣椒酱给我倒上。这味儿,真爽,感觉远胜过山珍海味满汉全席,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胃。</h3> <h3> 汤五的早点铺跟老刘家的粥铺临边,一家做吃的,一家卖喝的,真是绝配,来这吃早点就非常方便。两家的桌子随便坐,他俩都会热情地招呼着。街坊们一边吃喝,一边跟汤五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唠,老街每天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新鲜事儿就塞满耳朵。</h3> <h3> 老街,还能有这两家早点铺,给老邳城人的老街情结又多了一个寻处,真好。有一天,我遇见一个从邳州来这办事的大姐也在这吃早点。浅尝一下就赞不绝口,没想到邳城这地儿还有这么棒的小吃。我就笑笑跟她说,老县城的味道,够你品尝一辈子呢。是啊,这老县城的老味道又何尝不是让我也一辈子都吃不够呢。</h3><h3> 2018-4-19于古城</h3> <h3>扫码关注墨痕,阅读更多精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