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伊斯兰圣地梅克内斯(Meknes),古城建于11世纪,1672年由阿拉维王朝的第一位君主定此为国都,是四大皇城中最古老的一座,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梅克内斯的代表色是黑色,这可不是城市的颜色,而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征用了三十万黑人士兵。在有"胜利、凯旋"之意的曼索尔城门前打个卡~</h3> <h3>城门边是热闹的广场,与不眠广场相似。⬇️</h3> <h3>梅克内斯古城有着保存完好的摩洛哥皇家粮仓,由柏柏尔人修建,厚重结实,目侧墙厚约有2⃣️米,而阿拉伯人修建的马厩却具非常几何之美,想象当年一千多匹良驹齐聚的壮观场景。<br /></h3> <h3>沃鲁比利斯城是古罗马极盛时期在北非留下的遗迹。公元1⃣️世纪,这里是繁华的城市,如今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和剧场的白石圆柱,在蔓延的荒草和盛开的非洲雏菊里向世人昭示它曾经的欣欣向荣。<br /></h3> <h3>又爱又恨的舍夫沙万(Chefchaouen),世界三大蓝城之一。爱的是它慷慨地把它的美丽赐于我们,如宝石闪耀的夜晚,如蓝天、如大海、如冰晶的小巷。恨的是进出这个小城的山路对我这样晕车的人来说,简直是酷刑。但,它真梦幻如画卷,走在其中,仿佛自己也已入画。<br /></h3> <h3>舍夫沙万坐落于里夫山脉(Rif Mountains),1471年创立之初只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小堡垒,然而随后的数百年里,看似群山环绕交通闭塞的舍夫沙万却成了成千上万的西班牙穆斯林和犹太人的避难所,城市也因此繁荣,今天的舍夫沙万也依稀可以见到这段独特历史打下的烙印。最重要的是,舍夫沙万这醉人的蓝,就归功于当年的犹太移民,据说是因为蓝色在犹太教里的神圣性,他们才将房舍涂成蓝色。</h3> <h3>到达时已傍晚,满山的灯光尤如宝石璀灿,极度震撼。更想不到的是,小城熙熙攘攘的夜市,人多得完全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这和国内好些旅游点到了晚上冷清的景象全然不同。这是一个鲜活的小镇,既有热闹的夜生活也有喧嚣的早晨菜市,这里的人们和我们一样过着自己平常的日子。</h3> <h3>一切如同梦幻,一切犹如华美的布景。这连绵不绝的蓝色布景,随着我们的脚步缓缓展现。人怎能在这里过着实在的生活呢?</h3> <h3>小城的中心Plaza Utael-Hammam广场,广场上那座被红色城墙包围、历史斑驳的城堡,是我们迷失在蓝色小巷中时的坐标。</h3> <h3>从舍夫沙万出来,我们去往徳图安(Tetouan),欧非大陆的纽带,最具西班牙特色的非洲城市,因西班牙女作家的小说《时间的针脚》及改编的电视剧吸引众多欧洲游客。走在穆罕默德五世大道和皇宫广场,远眺白色的德图安老城,尤如童话之城。可惜大雨,白色的老城只给了我们依稀的面容。</h3> <h3>继续前行至丹吉尔(Tangier),摩洛哥最北的城市,非洲大陆的最西北,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据地中海出大西洋的咽喉要道直布罗陀海峡,最窄处离西班牙的城市只有14公里远,自十五世纪在此建立卡斯巴古堡葡萄牙人在此盘踞二个世纪之久。后葡萄牙人把此处作为公主的陪嫁嫁给了英国,英国人在此三十年,修建防波堤。后被率领黑人军队的阿拉伯人攻破,英人撤退时摧毁所有建筑,现在看到的是后来阿拉伯人慢慢修复后恢复的渔港、古堡等胜景。</h3> <h3>回国后补了下课:《时间的针脚》西班牙女作家的作品,在西班牙非常流行,还以为在中国不一定找得到一一是我浅陋了,2012年3月第1版,2013年1月已是第4次印刷。</h3><h3>摘录一下她笔下1936年的丹吉尔:"丹吉尔,这里有海,有十二面各国旗帜,有郁郁葱葱的棕榈树和蓝桉树,有摩尔人的小胡同和新建的大街上飞驰而过挂着外交牌照的豪车。丹吉尔,这里有敞篷车里的外国美女,清真寺的宣礼塔和各国的领事馆、银行间弥漫着各种香料的味道,高级烟草的味道,免税的巴黎香水的味道。"这就是丹吉尔,可惜我们停留的时间不够多,基本上还是到此一游。</h3><h3>小说具备所有剧情元素:爱情与背叛、枪炮与玫瑰、世界大战与巴黎时装、欧洲风光与阿拉伯风情……情节紧张而有张力。故事发生地主要就在丹吉尔与德图安。</h3> <h3>前往斯帕特尔海角(Cap Spartel)的路上是茂密的树林、成片的草坪和鲜花处处的小別墅,还看到了国王默罕默德六世面朝大海的行宫,丹吉尔这座现代化的城市与印象中的非洲简直没有半毛钱关系。斯帕特尔海角只有一座黄色灯塔,四方立柱形的塔身极似宣礼塔,左边大西洋,右边直布罗陀和地中海,是为"天涯海角"。海中的礁石上画着他们的国旗🇲🇦。上午的阵雨让我们幸运地在天涯海角的几分钟见到了美丽的彩虹。</h3> <h3>离斯帕特尔海角灯塔不远处的大西洋边,有一处被海浪千百年冲击岩石自然形成的洞穴,因洞口形状酷似反置的非洲地地图而成名,当地人称之为"非洲洞"或"大力神洞"。非洲之洞浪涛声声,可惜不是日落时分,看不到大西洋美丽的日落景象。只能在岸边溜达溜达了。</h3> <h3>沿着大西洋岸,南下到了艾西拉,摩洛哥的艺术之城,每年艺术家们会聚集此地在旧城墙上创造很多壁画,明年你看到的就不是今年我看到的了。艾西拉旧城也是小巷交叉,色彩多为蓝和白,也有相当一部分门和窗刷成他们的宗教绿。</h3> <h3>首都拉巴特(Rabat),在2016年建都100周年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拉巴特排名在四大皇城之末,以白色为色彩标志。始建于1875年的家皇宫殿,是拉巴特行政中心。皇宫里有一个麦克苏尔清真寺,北非建筑风格。我们运气不错,如果遇到外事活动,就不能进入了。</h3> <h3>哈桑大清真寺遗址是拉巴特城的象征。始建于1195年,当时的国王梦想把它打造成可容纳数万名士兵同时祈祷、他本人可以骑马穿行其间的清真寺。但未及竣工他已离世,1775年的一场大地震更是将这座宏大建筑夷为瓦砾,仅残存300多根断柱和奇迹般屹立不倒的宣礼塔。</h3> <h3>在残存的宣礼塔旁可以俯瞰城市景色⬇️</h3> <h3>穆罕默德五世陵寢建造在哈桑大清真寺遗址对面,为典型的伊斯兰风格,主体是白色大理石,金字塔形屋顶用绿色琉璃瓦,陵寝左侧建有清真寺和精美的讲经台,游陵寝安放着穆罕默德五世、哈桑二世国王二世胞弟阿卜杜拉亲王的石馆,可入内从二层俯视瞻仰,清真寺和讲经台不准游客入内。</h3> <h3>布里克来克河入海口的乌达亚堡,濒临大西洋,为一古建筑群,距今有近千年历史。始建于12世纪柏柏尔王朝,后为阿拉伯王朝的后备兵营,后被海盗占据,独立成自治之国。历史上曾被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占领过。堡内居住着三千多居民,大都是西班牙、希腊和犹太人的后裔。堡内保留有柏柏尔人的民居和街道,是一座不同文化、不同建筑混搭的小镇。</h3><h3>大门口的阶梯,电影007系列曾在此拍摄,詹姆斯·邦德开着摩托车从城里冲出。⬇️</h3> <h3>古堡里长有高大的奖牌花树,还有木本曼陀罗。</h3> <h3>乌达亚堡的高空平台是古代一个空中市场遗迹,站在平台上俯瞰,眼前海天一色的大西洋、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拉巴特古港口、海滩浴场、拉巴特城市美景……这里现在是当地年轻人谈情说爱的浪漫之地。</h3> <h3>这张不知名画家的画显示了古堡特色⬇️</h3> <h3>摩洛哥,留给我的除了美景,还有那些懒洋洋以主人自居的喵星人,那些随处可见的国旗,那些不可拍照的警察;满街的咖啡馆和坐在那里无所事事的男人,包裹得只留一对眼睛的女人,色彩斑斓的塔吉锅和味道几乎一尘不变的库斯库斯(塔吉锅有点像我们的沙锅,库斯库斯是他们的主要食物)……也许所有的诗意都来自隔膜,来自同样琐碎喧嚣的日常生活被沉淀被过滤后的镜像。但,有什么关系呢?旅行,不就是为了抛开熟悉环境熟悉生活,让面对的一切成为画卷,以此在记忆中与美好缠绵不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