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氏家族史一一卓寅初传记

如白之玉

<h3>  寅初公,派名:德丙。字:寅初。祖籍湖南慈利县通津铺千步岗,公元一九二六年腊月初一,出生在一个极度贫穷的家庭,父亲卓志灵(字:枝生)是卓尚考的第四子,也是最小的儿子。</h3><h3> 寅初公三岁父亲就瘫痪在床,姐弟四人靠母亲(向氏)一人拉扯,一家六口艰难的生活着。六岁时就去给地主家放牛,自己来糊口。九岁那年,一天下午放牛的时侯,眼看暴风雨就要来临,寅初公急忙去赶牛群回家,可一头三百多公斤的大水牛,吃草吃得正香不肯离去,他就鞭了它一下,突然它疯了似的用牛角尖向寅初公触来,正伤头部倒地昏迷,第二天后才慢慢苏醒过来,由于当时没有医疗条件,加上家境贫寒只好用些土方听天由命任其好坏,十一个月时间的慢慢恢复,才保住了一条性命,始终寅初公右嘴角都还留有一道深深地瘤痕。</h3><h3><br></h3><h3> </h3> <h3>  寅初公十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从此他就成了全家人的顶樑柱,不得以那么小就去了染布坊学习染布。以承担起养家之责。但当时旧中国,正在遭受曰本侵略,到处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劳苦大众苦不堪言,就是一个成年男人养个家也困难重重,何况幼小的寅初公又怎么能养家糊口,所以一家人还是继续过着穷得叮当响的日子,是怎么活了下来的,真的是太不可想议了。</h3><h3> 随着时间寅初公一天天长大,他开始有些不安份了,常常想到,总是给别人帮工挣不了多少钱,是不是做个小贩子来钱更快些。于是一天,不到十八岁的他,在染布坊赊了一些土印花布,开始了自己的雄心计划,准备到外地贩卖,心里还盘算着马上就要发个小菜了。他鼓起勇气挑着笨重的土布货担,翻越了一座又一座还是原始森林的重重大山,不知走了多少天,刚到湖南桑植洪家关附近一条荒无人洇的山路上,突然遭遇劫匪被抢劫一空,命险一线,仅剩一条短裤,光着身子落荒而逃,整整饿了三天才凄凉地逃回了家。回家后寅初公为了还清所赊的货款,只好又在染布坊帮工,加班加点白白忙碌了好几个月,年关才勉强还清了债物,这一年除夕,全家人也就只煮了些稀饭就点咸菜,也算过了一个年。</h3> <h3>  一九四八年春,寅初公喜结良缘,娶了同村同样苦命的女子唐桃翠(生于一九二九年农立六月二十四日,她三岁丧父,母亲随即改嫁。从此后她由姑母养大,好在姑母疼爱有佳,还送去上过三年私塾,读过三字经,千字文等,深受女儿经的影响,所以脑海里三嵩四德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在婚后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她一心一意支持丈夫,把全家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养育孩子尽一切可能的使她们茁壮成长,为了这个家她付出了毕生的努力,是一位优秀的贤妻良母。她还非常推嵩增广贤文,自己能做到并集有了良好的为人品格,在知情达理,礼让待人,厚德载物等方面,给子女后代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也给她们留下了唯一可以传承的保贵财富。她每到一地除了不熟悉她的人,谁都称她是女人中不可多得的女人)。</h3><h3> 他们没有嫁娶的热闹场面,一个简单的仪式后,就在一贫如喜的环境中开始了成家立业,生活一步步地往上爬,幸福也慢慢地接在枝丫。很快在一九四九年他们有了一个宝贝儿子,全家上下喜出望外,为了感激这天赐之礼,他们于时就给儿子取了如礼这个名字。</h3><h3> 从这以后夫妻更是恩爱,事事精神,勤爬苦作。在一九五零年就很了不起的盖了一幢属于自己的新瓦房。接着一九五一年农立五月二十曰又迎来了女儿的呱呱落地,喜悦的心情写在寅初公夫妻脸上已经无法形容,高兴之余商量了很多天才给女儿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如凤,喻为家里飞来了一只金凤凰。</h3><h3> 正当夫妻二人风升水起的时候,一九五二年,一种不祥之云笼罩到了他们头上,一天儿子生病了,由于当时医疗水平不高,医疗条件极度馈乏,看了很多医生都只看出是寻麻疹,但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天天服一些土方药不见好转,病情越来越严重,最终不幸离去。这一不幸如同晴天劈雳,就像天已经塌下来了,夫妻二人猛然间遭受了人生中最大的打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都无法在悲痛中走出来。悲伤之余,生活还得继续,不得以寅初公十月份就带着悲痛远走他乡去了湖北走马谋生,在一个远房二叔的染布坊帮工,十二月远房二叔因故要迁回慈利老家,寅初公便盘下了这个染布坊独自经营,开起了新的谋生方式。</h3> <h3>  一九五三年,一开春,寅初公就喜事连连,农立二月初七妻子在慈利老家又为他生了第二个女儿,寅初公非常高兴,虽然不能回家但想到女儿一定聪明可爱,希望她长大后像母亲一样温柔贤惠,就给她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如绒。</h3><h3> 几乎同时,刚刚建立的新中国为了建力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扫除一切私有经济,根据当时国家政策,寅初公以及自己的染铺,以公私合营的形式被走马供销合作社接管。</h3><h3> 寅初公进入供销合作社后,继续做了两年老本行工作,一九五五年,由于供销社在不断发展,需要调整新的工作,但因寅初公从小家境贫寒,为上过一天学,自己一字不识,面对新的工作根本无法胜任,可他却幸运地遇到了热心的同事覃正确,在覃正确的帮助下,开始认识汉字、学习珠算和帐物。又在红培如的帮助下,学习药材、土产、畜产等收购技术。从此他们之间有了深厚的友谊,真情十份。几十年如一日,彼此亲密无间。尽管他们以后不在一起工作,都没有淡薄关系,经常走动,相互看望。</h3><h3> 寅初公通过日夜努力,刻苦学习,不到一年时间,很快就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已经完全能胜任新的工作了。一九五六年,被安排到走马供销社的大典供销分店独力工作,到任后工作勤勤肯肯,深受领导的赏识。很快又到了一九五七年,在一个雨后天晴的下午,寅初公打了一会儿篮球,就提着装有衣服的木桶走到一条小河边,正准备洗衣服,突然对岸一村民涉水过河,由于昨天刚下过大雨,水还比较大,那人还未到河中间,一步未走稳就被齐凶深的水冲倒了,寅初公见状,不故一切跳进水中赶紧营救,由于水较大,俩人一起被卷进了一个深潭,无法靠岸眼见险情越来越大,寅初公凭着自己的水性,死死拽住那个人,拖着他拼命向岸边游去,好不容易抓住了岸边的一个树桩,才摆脱了死神。许多年后提起这件事,寅初公都还心有余悸。</h3><h3> 这年农历润八月二十八日,三女儿在老家出生了,寅初公兴喜之余联想到自已救险的那一幕,心想肯定是要迎接三女儿出世,自己才幸运地脱了险。坚信自己能活下来,一定与刚刚出生的女儿有关。想到自己又是在鹤峰工作,鹤就是白鹤是长寿的象征,于是就给三女儿取了如鹤这个名字,寄希望于刚刚出生的女儿,给全家带来好运,一家人都建康长寿幸福。</h3> <h3>寅初公当年救险的地方</h3> <h3>  同年,全国生产大跃进已经进入了高潮,全民大办钢铁,大办食堂,大多数人都已经在挨饿,很难吃饱肚子,妻子在老家一个人拖着三个孩子,已经相当困难了,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到了无法过下去的地步。</h3><h3> 一九五八年一开年,寅初公经过慎重考虑,安排妻子抛弃老家的家业,带着三个孩子让胞弟护送她们,拨山涉水,一路向西,来到走马与自己团聚,一家人迅速安顿下来后,妻子随即安排在联合厂(生产一些简陋日用品的工厂)工作。</h3><h3> 自从寅初公把妻子和孩子迁到走马后,他在老家就很有名气了,不仅羡慕他是从老家走出的为数不多的国家工作人员,还佩服他有能力把妻儿大小带离了没有饭吃的老家。其时他们那里知道,当时全国形式到处都一样,妻子和孩子来到走马后,生活很快就陷入了困境,五八年年底,联合厂解散,妻子和孩子们被下放到杨家场,转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她们到生产队后,生活就已经相当困难了,常常食不裏腹,经常是萝卜米当饭吃,如果哪一餐有点玉米面糊里加点野菜就算非常好的生活了,全家人面黄肌瘦,严重营养不良。</h3><h3> 一九五九年生活更加坚难,八月份妻子又生了一个女孩,座月子没有什么好的东西吃,孩子吃不上奶,加上先天性营养缺失,根本不像正常发育的孩子,谁看后都说难以养活,但寅初公和妻子还是默默地祈福她,一定要平平安安,于是给她取了如平这个名字。</h3> <h3>  人民公社成立初期,一九六零年寅初公被调到五里公社供销社,由于家庭孩子多,妻子有经常生病,生活特别困难,在寅初公的申请和请求下,得到了上级组织照顾,一家人又转入了非农户籍,带在身边一同到了五里公社供销社。</h3><h3> 到五里后,妻子有机会参加工作,但她十多岁就患有一种心绞痛的毛病,从来没有医生诊断出这是什么愿因,这些年来也越来月越严重,三天两头就要发作,(因为没有正确看出病情,滥复土方还道至了二女儿和小儿子仙天性视力障碍。)根本无法参加工作,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的来临,靠寅初公微薄的一点工资根本养不活一家六口,住在费家坪,尽管向生产队要了一点闲地,种些蔬菜也只能冲冲饥,到了一九六二年,生活更加难以支撑下去,于是寅初公就把幼小年仅十一岁,还在上四级的大女儿,忍心送到了供销系统的冮口货物转营站参加工作,自己养活自己,这一决定,在今天看来寅初公真的是太狠心了,可是在当时来说,实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h3><h3> 一九六三年,寅初公还没有在困难的生活环境中反过神来,农立二月,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孩子,虽说是盼望以久的儿子,他却高兴不起来,满面愁容,刚把大女儿送出去独立生活,有来了一个抢饭吃的家伙。怎样来养活这个儿子,又是一个新的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连想到自已一路走来,都是与艰难困苦相伴,又想到孩子出生在这么困难的环境中,今后的成长一定也会遇到不少困境,所以寅初公就把刚出生地小儿子,与柏树同名,寄希望于他与柏树一样在成长过成中,不惧风雨不畏寒霜。</h3><h3> 说来也巧,儿子的到来全家人不断没有再饿肚子,反而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大家都可以吃饱饭,时常还有大米可吃,就这样很快三年过去了,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正在读六年级的二女儿,被迫缀学,不得以寅初公又作了一次狠心的安排,将十三岁的二女儿,又送到了大女儿工作的单位,开始了独力生活。</h3><h3> </h3> <h3> 一九六六年,寅初公工作调动,接到任务前往下洞公社组见供销合作社,他吃苦耐劳努力工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主持建成了近两千平方米的经营门店,这一年他四十岁,也在</h3><h3>这一年他的人生似乎又有了转折,不再天天为一家人的生活发愁,可以一心一意的去专心工作,一家人跟着他在这里生活了四年,平静的躲过了文化大革命那场暴风雨。</h3><h3> 一九七零年,他又被调到六峰公社组见供销合作社,由于没有经营场地,他和同事们在下六峰,把五十年代大办食堂时的养猪场,加以解造后,就建成了六峰供销社,在这里虽然工作条件较差,但他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一干就是十年。</h3><h3> 一九八零年,设在下六峰的供销社,整体搬迁到了上六峰,那里刚刚修建完成了占地约一公顷的供销社,在那宽敞明亮的房子里工作,是寅初公有生以来第一回,心情也特别愉快。可随着他慢慢的变老,子女们成家分居,今常只有夫妻俩住在这若大的房子里,不免感到寂寞了许多。每逢过年才有子女们的打扰热闹几天。好在供销社正处在发展过程中的最顶盛世期,寅初公工作也特别繁忙,生活中的寂寞,也就被忙碌的工作冲淡了,就这样工作生活,生活工作,一晃就是六年过去了。</h3><h3> 一九八六年,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了,供销社原来的独家经营模式被打破,经营越来越不景气了,这一年寅初公六十岁,在退休金没有保章的情况下退休了。好在从此以后不会再被东调西调了,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定居走马。走马是他人生转折的起点,三十年后他大声喊到,我寅初公又回来了。又一次可以住进自己第二次亲手修建的一幢小楼里了,尽管没有退休金,住在这花光他所有积蓄的房子里,再次过着清平的曰子,没有赶到酸愁,但看到自己儿孙满堂,想到退休时还小有成就。所以天天都喜笑颜开。喝口小酒,打个小牌,还不时弄个小跳皮惹老伴儿生气来取乐。</h3><h3> 可这样的生活节秦很快被打断了,一九九三年,老伴因病去世,从些,虽然看不到他眼里的眼泪,但他更加沉默寡言了,虽然他不再为生活发愁,可他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了,虽然看到他饭量少了,可他酒杯里的酒不时地多了许多,虽然他还有儿女的陪伴,可是他越来越苍老了,短短几年,身体大不如从前,硬朗少了很多。二零零一年的一天,他不慎悴伤了腿部,左下盆骨骨折,虽然经过及时治疗,儿女们的细心护理,可他的身体还是每况愈下,二零零六年六月十四日,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刻,享年八十岁。</h3> <h3> 寅初公极其平环的一生,走出了近乎传奇的人生鬼记,道路虽然坎坎坷坷,酸甜苦辣还算是歌,寅初公从学会站立到走路,开始就一路从风雨中走来,在风雨中遇到自己的贤妻,不离不弃在风雨中摸爬滚打,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却有平凡人少有的坎坷经厉。他们没有可歌可颂的丰功伟绩,却有可圈可点的人格皌力。他们没有直得骄傲的成功之处,却可以心慰的说在困苦中养活了五个孩子。他们没有给孩子们留下金银千万,却给孩子们留下了怎样为人的保贵财富。他们临终时没有给孩子们留下只言片语,在生时却时常对孩子们说:你们五个孩子就是我俩手掌上的五根指头,向内握拳,就是你们的团结一心。张开手掌向外,就是你们的相互支撑,因为根还在一起。如果把手伸出去,就是你们的独立行为,你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当这只手有一天缩回我们的胸前,没有伤损抱在我们的怀中,就说明你们真的幸福了,到那时我们在天堂里也才会放心的慢慢松手,轻轻的闭上眼睛。</h3> <h3> 我姓卓我白豪</h3> <h3>啟宇一一光远一一达彬一一显仁一一成璋一一名南一一崇谟一一仁连一一尚考一一志靈一一德丙(卓寅初) 卓寅初、唐桃翠后裔(1952年迁入走马) 子:卓如柏 女:卓如凤 卓如绒 卓如鹤 卓如平 子:卓如柏 媳:龚道玉一一一子:卓林锋 女:卓如凤 一一一女:卓林玲 婿:刘宝琪一一卓岩 子:林华 媳:杜娟一一敬捷 女:卓如绒 婿:黄国初一一一子:卓明 媳:姚丽一一一女:卓诩墨 女:黄露 婿:徐俊一一一久久 女:卓如鹤 婿:金泽文一一一女:金慧 女:卓如平 婿:李文彦一一一子:卓林奎 媳:唐明一一一曼曼 <br></h3> <h3> 重修寅初公墓纪实</h3> <h3> 重修后的寅初公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