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写中寻找慰藉

雲外

<h3>今天是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h3><h3><br /></h3><h3>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以王羲之为首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办了首次兰亭雅集,并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影响深远,即使在毛笔脱离实用功能的智能时代的今天"书圣王羲之"依然妇孺皆知。每年三月三,1600多年前的兰亭雅集周期性地被提及,这似乎是历史的公例,也是人们纪念书圣和文化延续的方式之一。</h3><h3><br /></h3><h3>昨天晚饭时,仙人突然问我,你说科技在进步,艺术是否也在进步(他指的是书法艺术)。电影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体,电影史的每一次飞跃都与科技进步表里相依。对电影行业而言,科技进步是件喜事,然而书法最初是以日常书写为依托,以实用为生长土壤,得以延续并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在键盘输入的时代,书法艺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文化记忆和历史符号,更像是博物馆玻璃橱窗里的文物,看得见却摸不着,他仅存在于少数人之中。</h3><h3><br /></h3><h3>相对于每日临池作书的古人来说,"佳思忽来,书能下酒"的时代似乎不复存在,书法在今天追求效率的大环境下看似不太乐观,但它却以更纯粹的形式归来,今天的人们把它当成纯粹的艺术来书写学习,少了考取功名的功利心,又也何尝不是件好事。</h3><h3><br /></h3><h3>今天依然有许多人对书法保持强烈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高速发展和快节奏生活的现状,使得人们的精神追求走到了对立面,试图从"慢"中寻找慰籍,于我有了些许欣慰。</h3><h3><br /></h3><h3>胡适先生说得好"怕它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进一尺有一尺的满足。"大多数人学书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功利,如果你有学习书法的愿望,还有什么理由害怕自己写不好而不肯拿起毛笔呢?</h3><h3><br /></h3><h3>以下是V课仙人书法班的毕业作品,他们都是业余人士,仅仅因为喜爱书写而聚在了一起,成为了翰墨同窗。</h3> <h3>茉莉卷作品</h3> <h3>刘雯作品</h3> <h3>尚静作品</h3> <h3>小拉作品</h3> <h3>谢千帆作品</h3> <h3>黎明作品</h3> <h3>七棠作品</h3> <h3>王姣作品</h3> <h3>晓燕作品</h3> <h3>晓莉作品</h3> <h3>豆小澈作品</h3> <h3>安妮作品</h3> <h3>顾小红作品</h3> <h3>李慧作品</h3> <h3>玲珑作品</h3> <h3>马小跳作品</h3> <h3>嘉宁班长作品</h3> <h3>明娜作品</h3> <h3>青禅作品</h3> <h3>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