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离开内尔哈,告别地中海,我们一路向北。 远处群山起伏,云烟缭绕。</h3> <h3>终于来到格拉纳达。</h3> <h3>文豪维克多·雨果曾这样赞美格拉纳达: “没有一个城市,像格拉纳达那样,带着优雅和微笑,带着闪烁的东方魅力,在明净的苍穹下铺展。”</h3><h3><br></h3><h3>在西班牙语中,石榴就叫“格拉纳达”,这个位于安达卢西亚的内华达山山麓,达若河和赫尼尔河汇合处的古老城市,凭借着美丽的阿尔罕布拉宫,以及融汇着穆斯林、犹太教和基督教风格的各种著名历史古迹,名闻遐迩。</h3> <h3>一路上,LG说,在格拉纳达他要给我们一个惊喜,但是还没有惊喜,我先感受到的是紧张。进入格拉纳达以后,我们的车越开路越窄,最后按照LG事先在地图上标注好的位置找到的停车地点,居然是在一条小路边,路宽将将好两个车位。为了避免被后车碰擦,我们停好车以后,LG只能从副驾驶座位爬进爬出。</h3> <h3>我们的住处在阿尔拜辛区,它在1984年与著名的阿尔罕布拉宫一同列为世界遗产。</h3> <h3>站在小巷深处的一所宅第前面,LG说,这就是我们在格拉纳达三天的家。</h3> <h3>推开大门,一个院子里,种着石榴树,后面是一栋二层木楼。</h3> <h3>这座小楼始建于14世纪,除了二楼做过一定程度的装修之外,整个建筑大体还保持着当初的模样。</h3> <h3>楼上,楼下一共有6,7间。</h3> <h3>站在阳台上,可以远眺阿尔拜辛区的曲曲弯弯的街巷。</h3> <h3>锁上大门出来,门口川流不息的游客吃惊地看着我们:你们居然住在这个地方?LG对着我们狡黠的一笑,怎么样,有点小小的自豪吧。</h3> <h3>出门三两步,就是一家阿拉伯小饭馆。</h3> <h3><br></h3><h3><br></h3><h3>格拉纳达(Granada)应该是整个西班牙被阿拉伯人占领时间最长的地方(711-1492),而其中的阿尔拜辛区(Albayzín)则是格拉纳达最具伊斯兰风情的地方。</h3> <h3>在阿拉伯人占据这儿的700多年间,他们在达罗峡谷附近,在陡峭的山坡上,铺上了鹅卵石,筑成了台阶小道,建起了一座座白色的花园别墅。在这儿,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西班牙,不感觉这里是欧洲,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阿拉伯世界。</h3> <h3>格拉纳达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阿尔拜辛山上是浓郁的伊斯兰风情,走下山路,进入格拉纳达主城区,却又是典型的老欧洲氛围。</h3> <h3>格拉纳达大教堂(Granada Cathedral),始建于1521年,是在原清真寺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卡洛斯五世觉得光是皇家礼拜堂还不能彰显其祖父母,也就是天主教双王——伊莎贝尔一世和费尔南多五世的伟大,因此着手策划了这个教堂的兴建,并使用了当代一流的设计师、雕刻师。</h3> <h3>大教堂的圆形穹顶高达45米。</h3> <h3>从结构上,格拉纳达大教堂彻底摆脱了一般教堂主殿加侧殿的传统结构,内殿多达五个,整个建筑宏伟、壮观。文艺复兴式的构造配着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各殿的小祭堂,风格各异,由于多个柱廊,使殿堂显得更加宽敞明亮。</h3> <h3>大教堂旁边就是皇家礼拜堂(Capilla Real de Granada)</h3> <h3>西班牙双王费尔南多和伊莎贝尔在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后据点格拉纳达,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浪漫的城市,以至最终决定将此做为自己最后的安息之地。</h3> <h3>当年女王伊莎贝尔先病故,其丈夫费尔南多国王负责监造陵墓。但未等工程完工,费尔南多国王也驾鹤西行。两位国王被并排在大理石的棺椁中,其脚下是精美的狮子,周围是天使等雕塑,守在他们身边的还有其女儿及女婿的石棺</h3> <h3>地面上的石棺只是特定形式的纪念碑,双王真正的墓室在地下室。小小的地下室摆着五具石棺,在图中中间偏左的是费尔南多的棺椁,前面有他的简写字母--F,而中间偏右的是伊莎贝拉的棺椁,前面小牌子上立着她的简写字母--Y。另外三具石棺里分别安放着他们的女儿卡斯蒂利亚和莱昂女王胡安娜(1479年至1555年,史称疯女胡安娜)以及她的丈夫卡斯蒂利亚国王腓力一世(1478年至1506年)、长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米格尔·达拉巴斯(1498至1500年)。</h3><h3><br></h3><h3>费尔南多和伊莎贝拉一生共育有五个子女。其中伊莎貝拉公主先是嫁给了葡萄牙王储阿方索,在后者死后嫁给了他的叔父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胡安王子在和哈布斯堡王朝的馬格利特公主结婚之后6个月死去;阿拉贡的玛丽亚在其姐姐伊莎贝拉公主死后嫁给姐夫曼努埃尔一世,育有六个子女;阿拉贡的凯瑟琳先是嫁给了英国亨利七世的长子亚瑟王子,在后者死后嫁给了他的弟弟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他们唯一的子女是英国女王血腥玛丽。</h3> <h3>皇家礼拜堂的圣器室,收藏着大量的艺术品。</h3> <h3>这是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作品《花园中的祈祷》(Agony in the Garden)</h3> <h3>黄昏中走回阿尔拜辛,夕阳下,梦幻般的阿尔汗布拉宫映照在冬日的余辉里。自从大学期间第一次听到那首吉他曲《阿尔汗布拉宫的回忆》,很多年过去了,现在她就这样矗立在我的眼前,触手可及。。</h3> <h3>阿尔汗布拉宫的门票非常紧俏(LG提前二个月才订到),这个紧俏其实指的是她最精华的部分纳塞瑞斯皇宫(los Palacios Nazaríes),门票中规定必须在特定时间才可以进入纳塞瑞斯宫(由于场地小,每半小时只能容纳300人)。阿尔汗布拉宫8点半开门,我们定的是10点进入纳塞瑞斯宫,于是为了抓紧时间,次日天刚麻麻亮,我们就出门了。</h3><h3><br></h3><h3>虽然看着就在眼前,但因为宫殿和阿尔拜辛分处两座山,所以我们花了20多分钟才走到宫门。</h3> <h3>阿尔汗布拉宫(Alhambra)的名字来自于阿拉伯语,是"红堡"的意思。她是西方世界迄今为止最著名的穆斯林建筑瑰宝,其历史也充满着激情和哀伤。</h3><h3><br></h3><h3>从穆斯林711年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横扫大半个西班牙开始,几百年间,格拉纳达只是众多阿拉伯领地里面非常不起眼的一个,但它却成了穆斯林在西班牙的最后的堡垒。</h3><h3><br></h3><h3>公元1246年,在费尔南多三世(就是那个葬于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圣费尔南多)的无情攻击下,紧邻格拉纳达的哈恩(Jaen)落入基督徒之手,伊班·阿尔哈玛(Ibn al-Ahmar)被迫迁都至格拉纳达,并自称穆罕默德一世,建立起长达250年的纳塞尔王朝。</h3><h3><br></h3><h3>不久,费尔南多三世的军队又团团围住了格拉纳达,那时弱小的格拉纳达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默罕默德一世作出了一个突然的决定,他只身一人前往敌军的营地,非常意外地出现在了费尔南多三世的面前。他坦率地宣称,自己就是格拉纳达的君主。"我来到这里",他说,"基于对您个人良好声誉深信不疑,将我自己归于您的保护之下。拿走我拥有的一切,接受我为您的奴仆吧。"说着,他跪下亲吻费尔南多三世的手以示忠诚。</h3><h3><br></h3><h3>此时此刻,费尔南多三世只想表示自己的大度和慷慨。他从地上扶起自己以前的敌人,如朋友般拥抱了他。然后谢绝了他呈奉的财富,把领土仍然留给他统治,让他像帝国的贵族一样,成为议会的一名代表,授予他骑士的荣誉,并且亲手为他佩戴武器。就这样,格拉纳达这个伊斯兰的自治小王国,成为光复后的卡斯提蒂亚王国的一个附属。</h3><h3><br></h3><h3>解决了格拉纳达的问题,费尔南多三世马不停蹄地转身继续他的光复大业。默罕默德一世按照盟约,亲率五百骑兵,参加了著名的塞维利亚大战。经历了整整十五个月的激烈战斗,塞维利亚的穆斯林寡不敌众,开城投降,那是公元1248年。</h3><h3><br></h3><h3>默罕默德一世,带领士兵回到格拉纳达。他们进城时受到热烈欢迎,人们欢呼"征服者!征服者!"。但是,拔剑指向有着相同信仰的教友兄弟,默罕默德的内心是羞愧的,他的回答是"没有征服者,唯有真主。"这句话也成了后来刻在阿尔汉布拉宫墙上的阿拉伯文装饰。</h3><h3><br></h3><h3>这个穆斯林最后的堡垒的人民,在天主教光复运动逐渐席卷整个西班牙的时候,却对圣费尔南多始终怀有感激之情。当他的死讯传到格拉纳达的时候,格拉纳达的一百名穆斯林骑士每人举着一直白蜡烛,赤足从格拉纳达走到塞维利亚(那可是250多公里的距离,即使现在开车,也要将近三个小时),向圣费尔南多致敬。以后这样的一世年年举行,持续将近两百年,直到格拉纳达最后陷落。</h3><h3><br></h3><h3>读到美国作家华盛顿 欧文从历史深处发掘出的这段故事的时候,我心里特别感慨。从本拉登到ISIS,现在的西方世界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如此的水火不容,可是曾几何时,他们内心深处,也有很柔软的时候。</h3><h3><br></h3><h3>从默罕默德一世开始,历经优素夫一世和其子穆罕默德五世,前后共计150多年,花费无数人力,物力进行扩建,终于成就了华丽至极的阿尔罕布拉宫。</h3> <h3>阿宫主要分三大部分:花园,纳赛瑞斯宫和城堡。</h3> <h3>轩尼洛里菲花园(Generalife),修建于格拉纳达苏丹穆罕默德三世的统治时期(1302至1309年)。<br></h3><h3><br></h3><h3>它由两组建筑物组成,并由水渠中庭连接,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知道这个花园最原始的样貎,因为它在基督教时期已经经历多次不同时期的修改,但这儿的一切陈设依然是朴实中带着奢华。</h3> <h3>由于伊斯兰教起源于沙漠,所以穆斯林们对于水特别珍惜。对于他们来说,流动的纯净的水可以洗涤心灵,所以花园里到处流水潺潺。但是这些喷泉和我们以前看过的喷泉又很不一样,他们不是喷薄而出,而是缓缓流淌。</h3> <h3>水渠中庭(Patio de la Acequia)是花园最重要的部份之一.其水道,将水从阿尔罕布拉渠道引来并纵向分开.水道周围有几个小喷泉,底端则是二个杯脚。</h3> <h3> </h3><h3>柏树中庭</h3> <h3>花园美丽和独创性的楼梯让人惊艳难忘,楼梯分为三个部份,每一个楼梯都有一个喷泉和两侧为流水通道的石头砌成的扶手,楼梯四周桂树环绕并形成一个拱顶,阳光从树叶射入形成极其美丽的场景。</h3><h3><br></h3> <h3>排队等待进入纳塞瑞斯宫。</h3> <h3>步入纳赛瑞斯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联合厅(Maxuar),厅内的四个大柱子雕刻着钟乳石装饰,在天花板用石膏楣写着:“你拥有的一切,是来自于神”,无人得知它是何时建立的,这里曾是皇家的司法部及行政部,苏丹与各个部长开会、聆听民众请愿的议政厅和接待室。</h3> <h3>小礼拜堂(Oratorio)。壁上密不透风地雕满了花草枝叶和几何图案,优雅的阿拉伯文字点缀其间。透过窗子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阿尔拜辛居民区和山上的景色。</h3> <h3>黄金厅(Cuarto Dorado)</h3> <h3>黄金中庭((Patio del Cuarto Dora)</h3> <h3>桃金娘中庭(Patio de los Mirtos).其命名来自于中庭围绕着的桃金娘木。 这是阿尔罕布拉宫最为著名的宫殿之一(另一个是狮子中庭),它曾经是王朝的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庭院南北长,东西窄。</h3><h3>庭院内,白色大理石铺地,光可鉴人。中间是长方形的池塘,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铺在庭院的中央,倒映出蓝天白云和美丽的建筑。池塘的两边是修剪整齐的灌木,叫做桃金娘树,它四季常青,散发出浓郁的香气。</h3><h3><br></h3> <h3>记得我们这次启程之前,网上很多人都说,如果看了阿尔罕布拉宫,就不必再去看塞维利亚王宫了,因为后者是对前者的模仿。确实,站在桃金娘中庭,你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她和塞维利亚王宫的少女中庭太相似了,但是,恰恰相反,不是少女中庭抄袭了这个桃金娘中庭,而是后者大量借鉴了前者。</h3><h3><br></h3><h3>1354年格拉纳达最伟大的苏丹尤素福一世(Yusuf I)在祈祷的时候,被一个患有精神病的仆人刺死。时年36岁,其子穆罕默德五世继位。五年后,1359年,时年21岁的穆罕默德五世被其兄弟篡位,只能渡过海峡流亡至当时北非的另一个伊斯兰政权Marinid马林王朝。2年后,忍辱负重的穆罕默德五世传奇般的联合天主教势力,逆袭成功,第二次登基,自此又连续执政了29年。</h3><h3><br></h3><h3>在联合天主教势力的时候,穆罕默德五世和卡斯蒂利亚的君主佩德罗成了好朋友,后者在建造塞维利亚王宫的时候,雇佣了很多来自格拉纳达的工匠,这才有了美丽的让人不得不屏住呼吸的少女中庭。穆罕默德五世回到格拉纳达以后,参考塞维利亚的少女中庭,建造了阿尔罕布拉的这座桃金娘中庭。</h3><h3><br></h3><h3>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是认为塞维利亚的少女中庭在美感上是胜过眼前的桃金娘中庭的。大概几百年前的人们和我眼光相近吧,据说穆罕默德五世受到刺激,下决心要建造一座人间最美丽的庭院,于是,这就有了我们下面要去的狮子中庭。</h3><h3><br></h3> <h3>纳赛瑞斯宫最美之处:狮子中庭(Patio de los Leones)。据说当年阿拉伯人,是按照其对天堂的描述,设计了这个庭院。院子的四周一百二十四根立柱支撑了回廊,行走其间,回看庭院,雕花的拱廊、林立的石柱,石狮护卫的喷泉,一切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彩照人。</h3> <h3>在庭院的中央,十二只白色大理石石狮环绕一周,护卫着直径五米的一眼喷泉。伊斯兰教义严禁使用人像、动物和形象化的植物题材,这些石狮是西班牙人占领此处后加上的。</h3><h3><br></h3><h3>泉水引自附近的高山,从暗道进入宫中,经狮子的口中流出。再通过平面布置呈十字形的水渠,流向庭院四面的走廊。潺潺流水经年不息,保持庭院温度、湿度的均衡。所有的喷泉都是利用高低落差的自然重力,常年喷涌,无需外力。</h3><h3><br></h3><h3>在如此美丽的地方,谁能想到,历史上这儿曾经发生过血腥的大屠杀?格拉纳达王朝最后的岁月里,王宫祸起萧墙,在狮子中庭里,因表兄弟阿本家族内斗,阿本·奥斯密在狮庭中设下圈套,阿本·塞拉基家族36名骑士被逐一屠杀于此,鲜血染红了白色的大理石地面,据说几百年都不曾褪色。可惜我们在宫里停留时间太短,没办法去好好探寻。</h3> <h3>狮子中庭的四面各有一座小厅。厅的内部穹顶装饰有五千多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蜂窝状凹陷,好像钟乳石或蜂窝状结构,整体看去,就象是一朵美丽绽放的花朵,令人眩目。</h3> <h3>庭院北侧的宫殿叫做姐妹厅(Sala de Dos Hermanas),是狮子宫中最早的建筑。此厅并没有姐妹居住,而是因为中央喷泉两侧有两块完全相同的大理石板。这里是国王与最宠爱的妃子苏丹娜的寝宫。</h3> <h3>从姐妹厅走出来,不远就是橘子树花园。它是西班牙人在1526至1538年间修建的。在花园里,高高低低地种了翠柏、合金欢、橘子和黄杨木,中央是一座大理石喷泉。整个院子没有任何装饰,非常幽静脱俗,是静坐安神的好地方</h3> <h3>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在任驻西班牙外交官期间,曾经造访格拉纳达,当时他就住在此房间。1829年他来此旅行的时候,阿尔罕布拉宫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了。正是欧文发表的《格拉那达征服记》及《阿尔罕布拉》,使得尘封的阿尔罕布拉宫得以从被遗忘的历史中再现世界,今天来此的我们都应该感谢他。</h3> <h3>走出纳塞瑞斯宫,对面就是查理五世宫(Palacio de Carlos V)。</h3> <h3>它建于1526年,是为查理五世(也称卡洛斯一世)的婚礼而建。建筑上所高出的一部分,是表示基督教在穆斯林教之上。在基督徒结束了被穆斯林统治将近800年之后,他们并没有将穆斯林的宫殿破坏,而是建造了这样一个宫殿,并以高出的屋顶,来表示其基督教教义的至高无上。。</h3> <h3>这座宫殿从外面看是四方实心的。进的大门,才发现内部是圆形的一个庭园,如果小广场。四周一圈是两层的柱廊,从建筑的角度,如果单独地看待,我会觉得这个宫殿可是不错。但是它却出现在了一个“错误的地点”。如此庞大的建筑体量,出现在精巧的阿尔罕布拉,难免让人觉得大而不当。</h3><h3><br></h3><h3>当年欧文来此的时候,查理五世宫早已建成。欧文虽然详细描写了阿尔罕布拉的每一个角落,却对查理五世宫,除了一句贬斥,就不再多说一句。</h3> <h3>说到查理五世,他可算是西班牙历史上的一个牛人。他是疯女胡安娜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腓力一世的儿子,也是西班牙双王的外孙。从父亲和外祖父母那儿,他继承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大片领土。他的称号有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155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19年—1556年),罗马人民的国王卡尔五世(1519年 - 1530年),卡斯蒂利亚和莱昂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 -—1556年),阿拉贡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1556年),西西里国王卡洛二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h3><h3><br></h3><h3>在欧洲人心目中,他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了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h3><h3><br></h3><h3>我在去年去英国之前就对这个人物感兴趣。因为就是因为他的存在,昔日英王亨利八世才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和他的第一个妻子凯瑟琳(也是查理五世的婶婶)离婚,其后欧洲在他,亨利八世,法王弗朗索瓦的忽而联手,忽而分裂,在16世纪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好戏。</h3><h3><br></h3><h3>南征北战一辈子,晚年的查理五世累极了,最后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奥地利大公国与神圣罗马帝国分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而他自己在1558年孤独地死在了修道院。</h3> <h3>城堡的主塔--维拉塔(Torre de la Vela),在塔顶可以远眺内华达山(Sierra Nevada),俯瞰格拉纳达市容。</h3> <h3>维拉塔对面就是阿尔卡萨瓦碉堡,在穆罕默德一世时建立,而后他及他的儿子穆罕默德二世将此修建成苏丹的居所。两塔之间的广场是军械广场(Plaza de Armas),那些遗留的废墟曾经是驻扎士兵的军营。</h3> <h3>离开阿尔罕布拉宫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下午2点。不知不觉,我们在这儿度过了6个小时。儿子戴的FITBIT上显示6小时里我们就这样一路走着,已经超过了10公里。</h3><h3></h3><h3>抓紧时间,我们打的去了下一站圣山。</h3> <h3>圣山(Sacromonte):位于阿尔拜辛的东面,这儿是格拉纳达吉普赛人的聚居处,据说晚上这儿很热闹,但是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们还是选择白天来此。</h3> <h3>Carmen de la victoria , 是建于1575年的一个修道院的一个花园。</h3> <h3>春夏的时候,这儿该是鸟语花香的好时节。</h3> <h3>格拉纳达和西班牙别的地方一样,虽然已经下午2点多,但午饭时间去刚刚开始。</h3> <h3>饭后我们走上长满仙人掌的山坡,去找寻一个吉普赛人的洞穴博物馆。可惜大概是因为第二天就是圣诞节,博物馆早早就关门了。</h3> <h3>站在圣山上,眺望山下的格拉纳达。</h3> <h3>圣尼古拉斯眺望台(Mirador San Nicolás),原先是摩尔人最早所建的堡垒,也是基督徒光复当地后摩尔人及犹太人的避难所。但这个地方之所以闻名,是几乎所有的旅行攻略都把这个地方选作眺望阿尔罕布拉的最佳地点。这个地方距离我们的住地只有区区百米,几乎可称做“出门就是”的地方了。</h3><h3></h3><h3>因为有名气,自然来格拉纳达的游人都会趋之若鹜。房东在给我们的留言上介绍了一个据说是只有格拉纳达当地人才知道的,可以近距离观赏阿宫的地方。</h3> <h3>换一个角度看阿尔罕布拉。</h3> <h3>在格拉纳达的第三天,适逢圣诞节,街上比往昔安静很多。我们按照房东的留言,去她建议的地方看看。</h3> <h3>这个很精巧的建筑,是格拉纳达公证学院。</h3> <h3>建于1593年的San Gregorio Bético教堂</h3> <h3>圣热罗尼莫修道院(Monasterio de San Jerónimo),修道院兴建于1513年至1522年。 在收复失地运动的最后阶段,格拉纳达围城期间,天主教双王伊莎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于格拉纳达城外的圣达菲创立了这座修道院。1504年迁入城内。这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奥斯定会修道院,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其教堂是世界第一座供奉圣母无原罪始胎(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的教堂。</h3> <h3>举目仰望,主祭坛和天花板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美的让我眩目。</h3> <h3>天花板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h3> <h3>记得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也有一个热罗尼姆修道院,当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是这两者的风格还是不同的。里斯本的那个热罗尼姆壮观,而格拉纳达的这个则是华美。</h3> <h3>我原来以为走过这么多教堂,再宏伟的大教堂也好,修道院也好,都不太容易让我动容了,但是,格拉纳达的热罗尼姆修道院做到了。我很感谢我们的房东,在她推荐单上,这个修道院名列前茅。</h3> <h3>修道院还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回廊,围着一个美丽的橘园。</h3> <h3>儿子问我,格拉纳达这么美丽,为什么我们没有早一点来这个地方?</h3> <h3>离开修道院,按照房东的建议,我们一路前往下一站加尔都西会修道院(Monasterio de La Cartuja),这也是一个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只是圣诞节这天,格拉纳达的公车很少。好不容易等到一辆,却不直接开往目的地,但是,没有想到,司机为了我们三人,居然临时改变路线,一路把我们送到了修道院门口。好暖心的格拉纳达人。只是可惜那个修道院在圣诞节不开放,白白辜负了司机的一片好意。</h3> <h3>一路走回阿尔拜辛。</h3> <h3>伊莎贝拉修道院建于1501年,修道院平时大门紧闭,里面的修女通过出售她们制作的糕点为生。顾客通过木窗外的电铃呼唤,窗户打开后是个带隔离木板的转盘,木板的遮挡让外人无法看见修女的面容,钱货交易全部通过转盘进行。。</h3> <h3>我倒是很想尝尝修女们的手艺,但是我们的西语水平,离开了面对面的手势,实在不足以和她们交流。。。</h3> <h3>在格拉纳达,如果你在餐馆点酒,餐馆就会随送Tapas。那几天LG啤酒喝的痛快,我和儿子也品尝了各式各样的Tapas。</h3> <h3>这是在阿尔拜辛眺望阿尔罕布拉最好的位置,远胜过圣尼古拉眺望台,但知道这个地方的外地人不多。在此感谢我们那位不曾谋面的房东。</h3> <h3>就要离开格拉纳达了,面对在墙角低吟的歌者,我内心莫名地涌起一阵感伤。</h3> <h3>黄昏中的阿宫,数百年都是这么沉默地矗立在那儿,恍惚间,我好像听到空中传来的一声叹息。</h3><h3></h3><h3>500多年前,格拉纳达王朝最后的岁月,王宫祸起萧墙,波伯迪尔 也就是穆罕默德十二世(Muhammad XII Boabdil)成为耐斯尔王朝第二十四位君主,也是格拉纳达和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一位君主。</h3><h3></h3><h3>波伯迪尔似乎生来就在悲剧中。不论是父王因抛弃他的母亲、另结新欢,引发十年战争,还是母亲杀回阿尔罕布拉宫,赶走父亲,立他为王,对他来说,都只能是悲剧。懦弱胆怯的他,偏偏面对的又是如日中天的西班牙双王伊莎贝拉和费尔南多,最后的结局只能是被迫投降。</h3><h3></h3><h3>波伯迪尔离开王宫那天,不愿意走阿尔罕布拉的大门。因为大门只有一条大道下山,必须经过格拉纳达,他无颜面对被他抛弃了的臣民百姓。他决定从一道小门出去,从人迹罕至的陡坡下山,悄悄地离开王宫。他向胜利者要求,那扇门今后不可再有人穿越,所谓“出走之门永远关闭”。双王答应了他。在波伯迪尔离开之后,那道门就被下令用石块封死在墙里。后来出走的那片石墙被拿破仑的军队炸毁,石门也就永远埋葬在了石块中,无人再通过了。</h3> <h3>这是Francisco Pradilla Ortiz绘于1882年的《Capitulation of Granada》(来自网络》,形象地刻画了当时波伯迪尔向双王投降的情景。从此摩尔人在格拉纳达800年的历史被画上了句号,美丽的阿尔罕布拉也从此易主。几百年过去了,西班牙大地还回响着最后时刻波伯迪尔母亲的一席话:““你倒是该像女人一样哭泣,哭的是没能像男人那般战斗。”。。。</h3><h3></h3><h3>据说当时波伯迪尔走出宫外,爬上了今天被叫做“眼泪峰”的山峰,站在一个磐石重叠的高地上,回首看了一眼即将离开的宫殿,不禁叹息,潸然泪下。直到现在那个地方还被叫做“摩尔人最后的叹息” (the last sigh of the moor)。</h3><h3></h3><h3>波伯迪尔离开格拉纳达以后,先是被双王流放在内华达山麓的Laujar de Andarax, Las Alpujarras,1493年他率领大约1130名仆从,逃回摩洛哥。史称后来他的后代沦落为乞丐,不知所终。。。</h3> <h3>在格拉纳达的最后一晚,我们再次来到圣尼古拉瞭望台.</h3><h3></h3><h3>夜幕下的阿尔罕布拉,我们向你告别了。。身后一个女子在路灯下弹着吉他,随风飘来那么熟悉的旋律,不知不觉中,我的眼眶潮湿了,那是塔雷加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