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回到久别的故乡,在县城遇到同在粤省回来处理母亲后事的农和兰,并相约在兰的故乡挖笋,我曾写过《挖笋记》,记录过此事。.</h3><div> 兰的家乡原名蔡村,因四十年前,在此拍过一部很有名反映农村改革的电影《月亮湾的笑声》,由安徽剧作家方义华编剧,张雁、寇振海主演。该片上映后引起轰动。故蔡村后来更名月亮湾,成为故乡一大著名景区,与这部电影不无关系。</div> <h3> 挖笋后我们下了山,兰的哥嫂说,我们不妨去下附近的小坑,那里是电视剧《大江大河》的外景地。后来网上查了下,原来该电视剧是一部八十集大制作,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献礼作品。该剧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东阳正午阳光影业制作,制片人侯鸿亮,孔笙、黄伟导演,著名演员王凯、杨烁、童瑶与董子健主演,是《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的创作班底,剧本也是根据《欢乐颂》女作者阿耐的获奖小说《大江东去》改编,由袁克平编剧。该创作班子一直被誉为中国电视剧的良心。来月亮湾拍外景,是否有呼应当年那部反映农村改革开放的电影,不得而知。但如今就在故乡取景,又近在咫尺,岂有不去参观之理。</h3> <h3> 车行几公里,来到小坑村,经人指点,穿过一片泛着新绿的青檀林,来到一片荒凉的河滩上,眼前赫然出现一个上个世纪70年代江南的村庄,约模有二三十户人家,有的泥墙上斑斑驳驳,还残留“农业学大寨““努力实现四化”等政治标语。河边有一座石拱小桥,过了桥来,眼前是简陋的房屋,每座房屋都有低矮的泥墙,墙边放着农具和生活用品,房檐下还挂着辣椒干或晾晒的梅菜。许多制景工人正在忙碌。据剧情得知,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全都是从这个村庄走出去的弄潮儿。</h3> <h3> 进了村,还发现有凉亭,村头广场,高台,大队部,宣传栏,带辘轳的水井,还有大大小小的草堆。在搭这些外景时,逼真地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特征。</h3><h3> 穿行在这个70年代的村庄,心里充满好奇,这一片布满鹅卵石空旷而荒凉的河滩上,这个村庄是如何拔地而起的呢?我们用手敲敲那些房屋的墙壁,发现都是空心的,全是用三夹板做好,外面糊上泥或颜料,显得斑驳的样子,都连墙脚那些布满苔藓形态各异的石块,都是用塑料贴成的,制景工人真是巧夺天工。</h3> <h3> 在村庄的设计中,还有意利用自然之景,如河滩边的竹子花木,都被巧妙地嵌进村庄每一户人家的院落。我们还找到了雷东宝的"家”,院子里就有一棵大树,但部分叶子,都是塑料做的。</h3><div> 村头山坡的竹林里,有一座考究的新坟,我想该不会也是做的吧?和兰的兄长登上去看了下,才知是当地小坑村民亲人的真坟。</div><div> 这座村庄虽然逼真,但好景不长,只要一场暴雨引发山洪,这个村庄便不复存在。很快就要入梅雨季节,关于这个村庄的戏还是越早拍为妙。</div><h3> 听说剧组已在故乡其它地方紧锣密鼓的拍摄,看到如此精心打造的村庄,我对《大江大河》这部电视剧充满了期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