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魅力》

吴湘汉

<p class="ql-block">  蓝色,</p><p class="ql-block"> 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p><p class="ql-block"> 辽阔的大海是蓝色的,</p><p class="ql-block"> 摩洛哥的舍夫沙万是蓝色的。</p><p class="ql-block"> 湛蓝的天空使人心情愉悦舒畅,</p><p class="ql-block"> 深蓝的大海藏着神秘令人遐想,</p><p class="ql-block"> 舍夫沙万的蓝色却是浪漫夸张让人冲动…</p><p class="ql-block"> 有魅力的蓝色!</p><p class="ql-block"> 三月中旬,随赖渭董事长等一行人赴摩洛哥摄影采风。行前琢磨:去摩洛哥拍什么?凭看过的一些资料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最后确定,建筑和服饰,可能这是这个北非国家比较有特点的"亮点"。可是到摩洛哥后,真正在我们眼中出现的"亮点"并不是想象中的建筑和服饰,而是颜色:蓝色!深深浅浅的蓝色,无处不在的蓝色:刷在墙上、嵌在艺术品中、披在身上、裹在头上,甚至在天空中。神奇的蓝色,极赋魅力的蓝色,摩洛哥人十分喜爱的蓝色。脑中闪电一般:对!颜色!蓝色!就是它了……</p> <h3>  到达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出机场后直奔目的地,计划到艾西拉古城拍摄日落。可到达古城天已渐黑,日落没有拍到,却意外地拍到在这个时间段上特有的"蓝调"。</h3> <h3>  丹吉尔是摩洛哥北部古城、海港。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丹吉尔湾口,距亚欧大陆仅11公里,坐落在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东进地中海和西出大西洋的船只,都要从这里经过或停泊,大西洋东岸南来北往的船只,也要在这里调整航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h3><h3> 清早,去拍摄斯巴特尔灯塔。摩洛哥地处非洲大陆的西北角,而丹吉尔的斯巴特尔灯塔又是建在摩洛哥的西北角,灯塔建于1864年,距今有154年。蓝天白云,大海辽阔。站在塔上,放眼望去,同伴调侃我:吴老师,你是右眼盯着地中海,左眼瞅着大西洋,好大的心啊!</h3><h3> 天空的蓝!大海的蓝!真美!真壮观!</h3> <h3>  丹吉尔的大力神洞。这个洞穴在海边,是海潮和海浪长年累月拍打的结果,洞深有100多米。从里往洞口处看,是这样一番景色,美丽、神秘的蓝调调。</h3> <h3>  舍夫沙万是摩洛哥西北部的一座小城,位于里夫山的山谷之中,海拔564米。这里远离大都市的繁华。大多数民宅门口、阶梯和墙壁都被涂绘成灿烂的蓝色,像童话中的世界一般。作为伊斯兰教国家的小城,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阿拉伯风情。城镇始建于1471年,位于老城区麦地那的小堡垒至今仍然存在。舍夫沙万临近地中海,空气清新,古色古香,适合徒步旅行,也是休闲和购物的好地方。</h3> <h3>  到达舍夫沙万时天下着小雨。由于大车不能入内,我们需步行到达酒店。下车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个:一群蓝色的人在聚会。虽然这只是一幅壁画,但我读出了:蓝色、人群、趋之若鹜。</h3> <h3>  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们的摄影采风。据说这座人口约36,000人的小镇,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蔚蓝,是犹太难民们在1930年代来到此地,从此将街道漆成美丽的蓝与白,把原本灰扑扑、没有活力的城市,变成充满童话气氛的神秘小镇。</h3> <h3>  而在当地的民间则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是蓝色能驱赶蚊虫,于是把自己的家园打造成了一个蓝色的天堂。</h3> <h3>  人们自发地把门板、台阶、楼梯、窗台、花架、邮筒乃至所有目光能及的地方通通刷成了蓝色。</h3> <h3>  蓝色在这里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了心灵的一部分。</h3> <h3>  各种蓝色无所不在地绽放在舍夫沙万的每一处角落。清爽的空气,安静的小巷,淳朴的民风,以及那深深浅浅幽幽柔柔的蓝,让人一次次置身梦中,不愿离开。</h3> <h3>  连新来的游客都在"撞色",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撞上?可能还是做了功课,有目的而来吧!</h3> <h3>  舍夫沙万的蓝一点都不忧郁沉寂,它们是艳丽明快的,普鲁士蓝、群青、湖蓝、天蓝、酞菁兰……甚至还有带着紫色的幽蓝,不厌其烦地层层叠叠着,是这样的美,只是美,不停的美,全部都是安静悠长的,是明媚甜蜜的,而任何其他颜色与这蓝色交织在一起,都是艳丽。</h3> <h3>  邂逅舍夫沙万,呼吸着这深浅明艳的蓝,一次又一次地沦陷。</h3> <h3>  在舍夫沙万、甚至在整个摩洛哥差不多都是这样:可能是由于宗教的限制和要求,你很难拍到当地人的正面,当你一举起相机,你的拍摄对象不是以手遮面,便是抽身而去,特别是女性。即使有人愿意配合,也要说不少的"好话",商量、征求意见。所以我当初拍摄服饰的方案不可行。但在舍夫沙万见到的本地人,无论男女穿的阿拉伯长袍的确是有特点,人人似乎都中意这个长袍。(当然孩子除外)这似乎又是一种文化基因的根植。</h3> <h3>  窄小的街巷、别致的房子,全被粉刷成各种蓝色,其中或点缀着明艳的盆花,或出现几只慵懒的小猫。浓郁的阿拉伯风情使人一见倾心,不由心生向往。</h3> <h3>  舍夫沙万就像打翻天空一般,大街小巷都是深浅不一的蓝,神秘又让人惬意。</h3> <h3>  走在舍夫沙万,任何事情任何人都好像变得纯粹鲜明起来。这里有漫天的蓝色,淳朴的风情,浪漫的际遇。这里是背包客梦中新的"乌托邦"。</h3> <h3>  摩洛哥小镇舍夫沙万,与希腊的圣托里尼岛、突尼斯的蓝白小镇并称为"世界三大蓝色小镇"!圣托里尼岛已去欣赏过,这次来看了舍夫沙万,以后找机会要去这突尼斯的蓝色小镇看看。</h3> <h3>  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任风云变幻,乾坤挪移,唯有不变的是蓝天白云。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俯瞰着苍莽大地,芸芸众生,沧海桑田。</h3> <h3>  摩洛哥人穿的袍子和头巾,都喜欢用蓝色。蓝色不仅仅只是一种喜欢的颜色,更是一种根植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h3> <h3>  在摩洛哥,又一强烈吸引眼球的是蓝天,这不是我们看到的一般意义上的蓝天。这种蓝,蓝得那么不像话、那么夸张、那么肆无忌惮。怕晒,裹个头巾,打个伞吧。可真正要享受它,你就要张开双臂去拥抱它,亲近它。</h3> <h3>  抓拍的一张裹头巾的女性。这应当是一位游客,在蓝天的映衬下,白色的头巾像阿拉伯人那样裹在头上,多么的潇洒和浪漫。</h3> <h3>  在世界文化遗产—阿伊特·本·哈杜村里,在私人居住的土屋内,居然也透出这幽幽的蓝调,神奇!</h3> <h3>  看看这售卖的头巾吧,蓝色具有多么大的魅力。</h3> <p class="ql-block">  摩洛哥的宣礼塔不同于土耳其等其它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圆柱形塔楼,它的宣礼塔是四四方方的塔楼。每日数次的祷告,准点准时,喇叭声起,信徒们纷纷放下手中的事情,朝向麦加,虔诚地跪下,动作标准一致,做着祈祷。在摩洛哥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宣礼塔在摩洛哥随处可见。</p> <h3>  &nbsp; &nbsp;马约尔花园原本属于法国艺术家Jacques Majorelle。1919年,他初次游览马拉喀什就爱上了这里,并定居下来。1924年,他在马拉喀什的郊区(现在的城市新区)获得了一块土地,从此,他几乎将毕生的经历用来设计、建造这个花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或许是他最得意、最为人传颂的作品。花园的中心是画家自己居住的别墅。整个园林景观都围绕着别墅设计。他从世界各地搜罗各种植物,建造了仙人掌园、藤蔓长廊、莲花池塘、竹林小径……仅 仅仙人掌就有100多种,如今别墅变身为博物馆。</h3> <h3>  花园中,充斥着画家喜欢的蓝色。别墅、花瓶、墙壁、水池,到处可以看到那种令人魅惑的蓝色,就似燥热中的一股清凉,令人立刻神清气爽。这种蓝色,被后人称作马约尔蓝。</h3> <h3>  巴希亚王宫建于19世纪,是摩洛哥少数对外开放并且保存完 好的王宫之一。宫殿所用建筑材料十分华贵,全部从意大利、印度和中国进口,后宫的装饰极尽奢华,庭院又十分隐秘,巴希亚宫内部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房间,据传是当时国王诸多妃嫔的住所,房屋的大小和装饰均能显示主人 当时的受宠程 度。墙面和地砖上有许多细小的 马赛克和石雕印记,高大的雕花拱门将宫殿装点得如同幽深宁静的迷宫,不少房间里还悬挂着油灯用以照明,带来一丝"一千零一夜"的童话感觉。天井和花园随处可见,令人不难想象昔日的富丽美景。</h3> <h3>  细细地看,慢慢地瞧,这古代王宫里的装饰在当时可是最高水平的艺术品了,那精致的花纹,那无处不在的蓝色,时时刻刻地都在追着你,包围着你。</h3> <h3>  看看,门眉都要漆成这高贵、典雅的蓝色。王公贵族与黎民百姓,在喜欢蓝色这一点上是完全共通的。可见蓝色的魅力在摩洛哥人的生命中,是真正的刻在骨子里,溶化在血液中。</h3> <h3>  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摩洛哥王国卡萨布兰卡市区西北部,坐落在伊斯兰世界最西端。清真寺的建造与已故国王哈桑二世有着直接关系。清真寺于1987年8月动工修建,耗资5亿多美元,占地面积9公顷,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来。整个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之后。</h3> <p class="ql-block">  拍摄哈桑二世清真寺夜景,恰好又赶在那个特殊的时间段上,多么美丽的蓝色!多么震撼的蓝色!望着它,我眼中不由自主地涌出泪水,我被这蓝色折服,被这蓝色背景下矗立的清真寺感动!太美了!太美了!这极具震撼的蓝色!这极具魅力的蓝色!</p><p class="ql-block"> 我在摩洛哥真正领略到了一种魅力。</p><p class="ql-block"> 蓝色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