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青春是什么?有人说它是阳光,七彩的光组成了无暇的白;有人说它是河流,流淌着太多快乐与酸涩;而我说青春是一篇乐章,一篇用生命和激情谱写的属于自己的乐章。</h3> <h3> 青春者,人生之春,人生之王,人生之华也,每个人都曾拥有自己的青春,都曾用自己手中的笔去描绘它,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我们把最宝贵的、很值得留恋、很让人回味的青春奉献给了激情燃烧的年代,它燃烧的是岁月是心灵,它和知青、和夏日塔拉紧紧的连在了一起,有着永远也无法割舍的情结。四十多年前,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稚气尚存的我等,走出校门,告别父母,离开城市,怀揣梦想,背起行囊来的了位于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著名的焉支山东南方向,祁连山脉东段北麓冷龙岭下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也被称之为:夏日塔拉,裕固族语“金色草原”的意思),开始了近四年之久,至今都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的知青岁月。</h3> <h3> 知识青年,一般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可是这个名字特指一代中国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学习借鉴前苏联老大哥的做法,1954年2月,前苏联号召青年到边疆地区开荒,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建起了共青团城,这个措施既能解决粮食短缺又能解决城市青年的就业问题。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在那个寒冷的冬夜,全国城乡沸腾了,成千上万的中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欢呼毛主席最高指示的发表,许多中学生热泪盈眶,连夜写出决心书,向毛主席党中央宣誓,坚决响应毛主席号召,一时间各大中城市的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挤满了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送行的亲朋好友。锣鼓喧天,口号不断,慷慨激昂,气势如海如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由本来的解决就业问题的经济政策,正式演化成一场波澜壮阔的政治运动,我等无一例外的也成为了1700万浩浩荡荡插队知青大军中的一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在以往知青插队的实施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弊端,从1975年开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习湖南株洲经验,调整改由原来的学生毕业后由学校联系具体插队的地方,现施行学生家长所在单位联系具体插队的地方,厂社挂钩集体安置。</h3> <h3> 人生的很多往事,如同过眼烟云,记得都很模糊了,唯有那段既短暂而又漫长的知青经历,却令人终身难忘,仿佛昨天刚发生过一样。 1976年4月26日是我们永远都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在父母以及其单位同事们的簇拥下,在锣鼓鞭炮声中,在一片唏嘘的抽泣声中,我们登上了送行的大巴车,随着汽车缓缓的启动,他们都流泪了,我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他们对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未成年孩子有着太多的牵挂,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走那么远,更不知道对我等期盼着什么,看上去一脸的迷茫,此时,无论是要离开的还是来送别的人们,心情一下坠入伤感的氛围中,此刻,我们开始真正踏上社会的旅途,没有任何社会阅历的铺垫,没有任何社会实践的支撑的我等,这一去要多久?前途如何?命运如何?谁都不曾想过,也无从想起!</h3> <h3> 随之,汽车载着我们这些带着青春的激情与热血,带着对前途的理想与憧憬,无知与懵懂的没有知识的知识青年开始了人生的新起点。经过两天颠簸的舟车困顿,我们终于踏上了介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祁连山北麓冷龙岭下半农半牧的夏日塔拉,这片广袤、陌生而神秘的土地。从此,豆蔻年华的我等和来自同座城市彼此互不相识的知青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奋斗的足迹、汗水和青春乃至生命,第一次了解生活,第一次懂得了人生。由于受当时的接受条件所限,我们从原指定插队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东滩公社向阳队,调整到了同公社的营盘队 。那时虽说都已是仲春时节,但地处高海拔(2500—4500米之间)的这里还是一片凄黄,略显悲凉,农牧民们才开始收拾农具准备春种,因而,我们这些从城市刚走出校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娃儿们(农牧民们对我们知青的称呼),学会的第一样农活便是播种,以及与其有关的犁地、烧灰(改良土壤)、拾粪(牛粪用于烧灰)、浇地等等农活。知青们的到来无疑给这个缺少劳动力,相对偏远、闭塞的村落增添了些许活力,同时我们也认识了牦牛、黄牛、犏牛以及绵羊和山羊,分辨出马、驴、骡的区别,这些在城市里、书本上见不着也不会去学的东西,而更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是农牧民们劳作的辛苦和生活的艰难,高海拔地区农作物生长的不容易,以及什么叫“粒粒皆辛苦”。我们苦过、乐过、哭过、笑过、激情过、沮丧过,青春和追求,岁月和生命,希望和憧憬,欢乐和眼泪,苦难和艰辛,汗水和鲜血,光荣与梦想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历练于东、西大河畔,风霜雨雪不畏艰险。磨砺于祁连山脚下,酸甜苦辣历经坎坷。我们携手众乡亲,春种秋收,修渠铺路,放羊牧马,剪毛建舍,围栏清林,有知青还被选为萨里玛珂(裕固语族语:马背教师之意)或民办教师,传播文化,教书育人,努力改变着这里的旧貌。燃激情洒血汗,情结沃土,历数载付艰辛,豪情无限。寄吾辈几多少年壮志,证历史无数悲壮沧桑!</h3> <h3> </h3><h3> 当年凭一句口号造就了一代知青,改写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知青留给夏日塔拉这块土地的是最宝贵的财富——青春。40多年过去了,知青这个词在我们这代人的心里是沉甸甸的,固然,上山下乡这场运动改变了我们的人生道路,铸就了我们的人生格局,让我们品尝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但是我们可以豪迈的说:中国历史厚重的一页,那就是不能忘记的一代人——知青,我们这一代人曾经撑起过祖国的脊梁!当年的风和雨、悲与壮、泪和血、思与情都将是一代知青说不尽、道不完的跨世纪的话题。</h3> <h3> 知青很是念旧的。每个知青心中都有自己或者别人的一些当年的故事,对我们来说,只要一提起知青生活,便能立刻把我们带回到青年时代,带回到广阔天地。有多少悲喜,有多少梦想,永远留在了那个逝去的年代,重温那些悲喜,那些梦想,我们有欢欣,也有泪水,有收获,也有遗憾!记得当年为搞草原基本建设,当时的皇城区委据说是学习内蒙古牧区的先进经验,抽调各个公社所属生产队的精兵强将(都是以知青为主,我也每年都会荣幸的成为其中一员),组建工程队修建草库仑(也称草原围栏,目的是将草场分割为冬、夏季牧场,以便管理)。在那个年代,在那片寂静的草原上聚集了如此多的人群(近200人)实属罕见,几十顶帐篷就犹如一座移动的小城镇,转战于破城子(马营)、营盘滩(东滩)、月牙崖(北滩)、黄花掌(泱翔)、响水河(铧尖)等等夏日塔拉38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那人声鼎沸声势浩大的场面现今都还时常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那时的我等很无知也很无奈,辛苦的劳作一天,每每收工时回望远处看到宛若万里长城般蜿蜒盘卧于草场山脊间的草皮墙,霎时觉得雄伟壮观还颇感欣喜荣耀,孰不知已将生长无数年形成的植被残暴地进行了开挖破坏,致使养育草原儿女的肥美牧场千疮百孔一片狼藉,有些地方至今还寸草不生,真叫一个惨不忍睹啊!每当我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踏上探访夏日塔拉之路时,沿途看到曾积极参与以破坏草原植被为代价,现已无任何效用尚残存的断壁残垣,既无成就感亦无亲近感,而更多的是内心深处隐隐作痛难以言表之酸楚感,这种五味杂陈挥之不去的感觉将伴随我们终身。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个年代已成为过去,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我们相距越来越远,但这种扯不断的情结还在千丝万缕的缠绕着我们,并且越来越近,如同一坛老酒越酿越浓,终于从封不住的盖子里飘溢而出。因此这些年来,知青们频频相约携儿带女回到自己曾经插过队的地方,回首自己的足迹,祭奠自己的青春,追寻青春的印记,不了的情结。</h3> <h3> 知青也曾有过浪漫。许多时候,命运给了我们黑暗的际遇,但是并没有剥夺我们追求光明的权利,命运给了我们坎坷的遭遇,但是并没有剥夺我们快乐的心境。当年,初到夏日塔拉学习骑马,那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就像当下会操作计算机和驾车一样。我们这些城市来的学生娃儿们从掩鼻远视不敢靠近,到牵着缰绳抚摸亲近,屡骑屡摔、屡摔屡骑直至跃马扬鞭驰骋在无垠的草原上,风光无限。劳作之余我们采食人参果(蕨麻)、雨中捡蘑菇、逮旱獭等那种快乐和惬意的感觉是其它地方的知青所羡涎的,也是时下许多人花钱去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尽管许多现在感觉的快乐而在当时并非快乐的事情,经过岁月的洗涤,过滤掉的是不愉快、不开心,留下的,记住的则都是快乐和美好的回味。如今我们心平气和地娓娓道来时,却在年轻人的心里变成了崇敬,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向往的神情,甚至还会羡慕的说:你们真是好浪漫啊……</h3> <h3> 知青也是多情的。从汽车启动的那一刻起,我们从学生变成了“知青”,从彼此相互不认识变成了“插友”,变成了“知青”这个大家庭中患难与共的兄弟姐妹。我们吃着一样的饭菜、住在一个屋檐下、一顶帐篷里、挣着同样的工分,一起斗风沙、战严寒春种秋收,为建羊舍备料,一起在上石桥、法拉沟、柳沟口、丁家垭豁捞石采砂,出野外,一起支帐篷、埋锅灶,一起杀牛宰羊,在营盘场院里,一起脱谷扬场……在青涩的青春岁月里,我们结下了缘,汇成了谊,产生了情,凝成了结,友谊温暖着我们枯燥的生活。同甘共苦的经历成为感情上很强的纽带,天下的情谊没有知青的那么纯、那么深、那么的无私。如今不论你在哪里,只要你说曾经当过知青,不需要多说什么,自然就有了一种理解,有了一种默契,有了一种亲和感。这种知青情谊在当今人际关系淡漠、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是多么难能可贵啊!</h3> <h3> 知青是坚强的,更是奋发向上的。自来到夏日塔拉的那天开始,我们这些从城市生、城市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手不能拎、肩不能扛,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的学生娃儿,变成得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劳动者。在寒冷的季节,我们学习生火取暖、担水背柴做饭,在昏暗的油灯下,以前连纽扣都不会钉的我们,学习在衣服上打补丁,在大炕上缝被子,尝试着学习套皮车(马车)并驾驭它,学习使用各种农机具,学习在恶劣、艰苦环境里做事,学习在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做人处世……在那个蹉跎岁月里我们经历了种种磨难也积蓄了力量。都说我们这代人生不逢时是不幸的,但是艰苦曲折的经历教会我们坚强、自信、感恩、宽容、珍惜,拥有梦想,付出力量,在挫折中前行,在磨难中奋进。我们不哀叹,不去怨天尤人,更不意志消沉、颓废、萎靡,我们振作精神、努力奋发向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曾在当年被评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先进的知青点。我们知青是一段特殊的年代造就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支持者和建设者,我们的命运和共和国的命运胶粘在一起的。我们的经历,我们的痛苦,我们的反思,是下一代的营养,也是这一代人特有的生命价值。当年的知青后来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的表现,说明了在经历过艰苦生活磨难的我们身上,有着其它同龄城市人所不能比拟的征服困境、挑战压力的勇气和力量。尽管我们知青为那个年代付出了很大的牺牲,然而知青的经历也铸就了我们这一代人独特的知青性格,那就是——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乐观豁达,勇于拼搏的时代特质。有过知青的经历,不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因为,只有知青才最有资格说:磨难是我们的人生财富!</h3> <h3> 悠悠四十余载 弹指一挥间。尽管我们已离开了夏日塔拉,但在那片土地的草原牧场 、田间地头、森林峡谷、甚至羊舍中等等无不留有我们青春的汗血、青春的气味儿、青春的泪水以及青春的欢声笑语。我们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正是那个年代开始逐步形成,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的身上也时常显露着农牧民们潜移默化,渗透于我们血液里的善良豪爽、热情好客、宽仁豁达的待人之道,我也在各种场合冠名以“夏日塔拉人”而津津乐道。虽说我们早已韶华尽逝,青春不再且皆已迈近花甲之年。可昔日的纯真,昔日的梦想,昔日的追求,昔日的狂热,始终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我们知青难忘夏日塔拉,夏日塔拉也为曾经有过知青而感自豪。尽管我们的人生境遇各不相同,但那段尘封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激情岁月却因为拥有共同的时空和内容,而拥有更深刻的内涵。是命运让我们共同编制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青春岁月。夏日塔拉永远已铸在我们心里,因为那里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是安放我们青春的故里!</h3> <h3>知青的孩子们在夏日塔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