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迎着淅沥的春雨,走进四月的郑州,跟随名师的脚步,探索语文的奥秘。4月13日-17日,"第七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核心素养下的"生本课堂"构建与发展培训研讨会在郑州举行,为响应开发区教体局的积极号召,发扬我校"走出去,带回来"的优良传统,提升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我校选派七八年级共8名语文教师参与了此次培训研讨会,与名家零距离接触,品尝这次语文的饕餮盛宴。</h3><h3><br /></h3> <h3> 4月13日清早,盈盈的绿意带给我们内心的清爽,渐大的雨声阻挡不了我们听课的热情,一路小跑赶往会场抢座位,早早地期待研讨会的开幕。</h3> <h3>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首先为我们带来《背影》一课。《背影》这节课的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评说感动,感受语言;第二环节聚焦背影,揣摩语言;第三环节引入背景,解读语言。第四环节是运用语言,体会主旨。没有花里胡哨,不求新奇好看,简单朴实的课堂体现了黄老师的"本色"之所在,让学生在"玩语言"的过程中体味出背影之深刻内涵。黄老师就像个朴实可爱的老农,执着倔强地守护着自己语文的这一片天地,带给我们语文老师关于本真课堂的思考。</h3> <h3> 接下来是向浩老师执教作文课《可以这样布局谋篇记叙文结构之"时空转换法"》,他先展示一张灯的图片,引导学生初看、凝视、回看、深看,并依次推进"原初体验"、"灯里灯外"、"灯之人事"、"缘灯悟理"等写作过程。循循善诱的向老师,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写下了层次感强、有升华有主旨、有真情有哲理的叙事散文,唤醒了学生用笔写作的愿望,鼓舞了他们的写真文、抒真感的热情,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写作中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尤其关键,向老师的这节课就像一盏灯,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指明了前行的路。</h3> <h3> 13日下午,北京的吴欣歆教授讲授《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由"集句"到"换题",最后延伸课外,让学生用"百合花,你教会了我 "说话,提炼主旨,学会做人。紧接着她又做了有关"体验式教学"的讲座,提出"体验式学习活动链"应成为促进语文老师将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有效路径的观点,让我们对体验式学习有了深入的理解,促进了实际教学设计的变革和创新。</h3> <h3><br /></h3><h3> 来自四川的特级教师李永红带来了作文课《学习抒情:我的烦恼》,以《清明节烦恼》下水作文为示范,从铺垫、直陈、寄予三个技巧给学生写作以真实的指导。管中窥豹,他做的关于"生活化作文"的演讲,重在作文技巧的点拨,他在作文教学研究上的研究之深入和细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h3> <h3> 老师们听课认真、专注,甚至都忘记了时间流逝之快。</h3> <h3> 暮色四合,匆匆吃罢晚饭,我们8位老师便围坐一起,各抒感想,热情讨论,不断探究名师的课堂设计,渴望解锁课堂精彩背后的密码。</h3> <h3> 4月14日上午,中考研究员王老师为我们作了《2018年中招备考研讨报告》,分版块对中考语文的复习给出了细致的建议,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和中招备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前瞻性指导。</h3> <h3> 风度翩翩的刘飞耀校长带来的授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用独特的嗓音、深情的朗读,让在场的师生隔着岁月的烟尘感受到杜甫那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这一切都让我们不仅佩服而且内心荡漾,心驰神往。</h3> <h3> 14日下午,周彬教授的演讲《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效率》犹如一针兴奋剂,让现场老师们听得十分开心,他的语言风趣生动,表述幽默诙谐,见解独到不凡,让我们感受了一场教育智慧的盛宴。谈笑间,我们领悟真知。</h3> <h3> 徐杰老师为我们授课《城南旧事》以及演讲《名著阅读的实践与思考》,分享了他在名著阅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感悟,告诉老师要做到抛弃喜好,踏实读书,深入研读,巧妙设置,徐杰老师严谨的态度,本真的风采,实在的讲授,切切实实地对我们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给出了具体可行的路径。</h3> <h3> 4月15日上午,我们终于一睹大师级人物余映潮老师的风采。淡定从容的余老师用他那极为简练的语言为我们讲授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通过"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讲一讲"四个板块的设计,让学生不仅理解了主旨,更得到了扎实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去浮夸、无花哨,精备课、求实效,这就是余老师的课堂。就像清水芙蓉,不加雕饰渲染,却别样鲜妍明媚。</h3> <h3> 72岁高龄的余映潮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带来《例谈课堂阅读教学的创新有效设计》讲座。他结合实际课例从"课堂教学的入格技能"、"阅读教学的创新设计"等方面对语文教师解读文本、提高课堂效益以及有创意设计阅读教学进行了详细、精到的指导和示范。</h3> <h3>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余老师的精彩授课与讲座中所体现出来的扎实全面的语文功底、深厚广博的语文学养、谦和平易的待人态度、勤勉专业的敬业精神深深震撼着、感染着每一位与会教师。正像一位评课专家所说:"余老师离我们很近,却比我们走得更远。"这就是榜样,这就是标杆,这更是我们前行的精神领袖和强大的动力来源,唯有俯下身子、潜心钻研,我们才能真正让语文课成为孩子幸福成长、提升能力的殿堂。</h3> <h3> 最后特级教师郑朝晖作课《湖心亭看雪》并讲授《语文要关注有意味的形式》,他课堂上的挥洒自如,儒雅温和,给我们如沐春风的感觉。</h3> <h3> 连续三天紧张而有序的听课学习,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受益匪浅"。名师们声情并茂、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名师们大简至美的教学方式吸引了我们;名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感动了我们;名师们对教育教学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更是让我们震撼。墨守成规、弄虚作假,无法走近名师;没有热情、不愿吃苦、缺乏恒心,不可能成为名师。</h3><h3> 前有车后有辙,我们会追随着名师们的脚步,学习和揣摩名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更要学习名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踏实认真,潜心钻研,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懈前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回校后,我们及时梳理、总结学习的收获,将学习过程中所听、所看、所感、所悟,结合实际案例与语文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实现了我校教师间的经验共享,延伸了外出培训学习的作用,大力提升了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真正达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共同成长"的效果。</h3><h3><br /></h3> <h3> 我们有理由相信,乘着此次第七届全国名家教育论坛的浩荡春风,我校的教研教改会掀起一股革新的热潮,我校的教育事业会迈向更高的台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