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佳庆(随笔)——走进“巧尔齐召”

👉

<p class="ql-block">&nbsp; 尤老师带你了解“巧尔齐召”</p><p class="ql-block"> 作者:尤佳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一)前&nbsp;&nbsp;&nbsp;&nbsp; 言</span></p><p class="ql-block"> 很多朋友会问我:尤老师你在哪所学校任教?</p><p class="ql-block"> 我会字正腔圆的回答:巧尔齐召小学。</p><p class="ql-block"> 而后朋友会追问:啥?</p><p class="ql-block"> 我会斩钉截铁、字字珠玑的告诉他:巧——尔——齐——召——小学。</p><p class="ql-block"> 他还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问:耶!哪几个字?</p><p class="ql-block"> 二零一零年我从呼市新城区新民中学到巧尔齐召小学任教。老老师们都说我是多年来首次考来的“后生”,金榜题名,个个都对我另眼相待,眷顾有加。大家得知我是个草原来的外地人,于是送被子、送木床、送窗帘、送床垫、送饭锅,在校长和大家的帮衬下,我在学校四楼最西面的一个大教室的隔间安家落户;那一年大家又得知我暂时还领不到工资,于是又送米面、送花卷、送蚕豆、送咸菜,在大家的接济下身无分文的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更何况天天早晨陪着贾老(已退休)就着砖茶吃流油的烧麦。天天中午跟着老杨老师吃驴油火烧。</p><p class="ql-block"> 从四楼北窗往远看,是一所苟延残喘的的职业学校,师生寥寥。俯瞰,一大片废墟尽收眼底。你可以想象的到若干年前这里也是烟火缭绕的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狭窄的小巷一定还封存着多少老玉泉孩子的儿时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废墟的中央是一座的破败的二层小楼,他倾斜着身子,勉强支撑着所剩不多的日子。我不知道他静候在这里多少年了,等待着我的到来。他让我想起史铁生笔下的“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周末闲暇的日子里,我总爱趴在窗台向下看,看那老态龙钟的阁楼里还没迁走的几户人家柴米油盐的日子;看那废墟中间远远近近几棵开花的树;看那阳光在楼宇的缝隙中偶尔光顾,在土墙上慢慢的爬。听那春燕在梁间呢喃;听那秋虫在荒芜的杂草窸窸窣窣。偶尔我会绕道,尤其是夏雨过后的黄昏,走进里面区瞅瞅、看看,感受他给予我的意蕴与情感。</p><p class="ql-block"> 贾老退休前经常对我说:尤啊!这个地方太旺,年轻的小伙子还是早早的离开的好。当年这里是很大的一个院子,都叫他巧尔齐召小学家庙,南门门头盖得特别气派,庙里还有特别漂亮的壁画,护栏也雕刻得特别精致,后来学校将这里占用了。</p><p class="ql-block"> 十年过去了,我还在这里,那片废弃的“古园”被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初中部占领,新旧更替间,你看到的都是繁华与发展。二零一五年,我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大房子。那些静谧的时光与古楼都一去不复返了。</p><p class="ql-block"> 我想我得用文字记下这座废墟的过往,带领我的学生去揭开“巧尔齐召”尘封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二)八小召之一——巧尔齐召家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巧尔齐召是呼和浩特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清朝赐名“延禧寺”,是席力图召的下院,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式建成,“巧尔齐”意为“三藏法师”,三藏法师是藏传佛教喇嘛的最高学位,巧尔齐召翻译过来就是三藏法师庙。</p><p class="ql-block"> 在上个世纪40~50年代,巧尔齐召是当时很有名气的一个召庙,里面有不少喇嘛,而且庙的周围都有宽阔的马路,由于周边有多个召庙,经常有人到庙里办事,所以当时这一带道路交通四通八达,人来人往。大概是在1960年前后,巧尔齐召的前殿等大部分建筑被毁坏,仅留下了后殿一排房子,再后来周边逐渐建起了民宅,导致宽阔的马路变成了不到一米宽的小胡同。和巧尔齐召相关的唯一遗存是那座破败的小楼——的巧尔齐召的家庙,因为藏有巧尔齐召的经书,这里也被称为巧尔齐召藏经楼,巧尔齐召家庙距离巧尔齐召仅有几百米,是巧尔齐召内喇嘛日常休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三)战火洗礼下的革命根据地——内蒙古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span></p><p class="ql-block"> 巧尔齐召在清末逐渐荒废,但是以巧尔齐召命名的巧尔齐召巷和巧尔齐召小学却留存至今。意义更为深远的是,内蒙古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就设立在这里。1925年初,中共北方局在归绥巧尔齐召内建立了中共绥远工作委员会。该处表面上挂着国民党省党部的牌子,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作。乌兰夫、多松年等都在此居住和工作过,在工委掩护下,领导归绥、包头、察哈尔、热河等地的党组织。</p><p class="ql-block">大革命期间的中共重要领导人乌兰夫和多松年的故居都保存至今,乌兰夫解放后为国家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官至上将,儿子布赫曾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孙女为现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呼和浩特还建有规模庞大的乌兰夫纪念馆。而多松年在大革命期间牺牲在察哈尔(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被敌人钉死在长城城墙上....其墓位于张家口市博物馆大院内,为一矮小的水泥石切墓。</p><p class="ql-block">&nbsp; 大革命失败后,巧尔齐召的中共绥远工委(相当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撤离,巧尔齐召和附近的居民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破败的巧尔齐召再也无人维修照看,渐渐走向了没落的终点,后来的一场大火,将巧尔齐召彻底摧毁。</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四)玉泉少儿体育运动的摇篮——玉泉区少儿运动体育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未完待续,后面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