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之新常态

紫手环

<h1>春节一过,便随儿子一家来到了北京。我调侃自己说又上岗了,因为从此要负责接送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孙女儿,至少每年要有半年在北京。</h1><h1>这活儿看着挺轻松,但却彻底改变了我原来的生活。轻松惬意的“二人世界”,变成了温暖忙碌的三代同堂。其中有陪伴儿孙的天伦之乐,也有习惯不同的代沟碰撞;有帮助儿子、媳妇的心理满足,也有闷在家里的郁闷无奈。</h1><h1><br></h1> <h1><font color="#010101">现实不能改变,但又心有不甘。于是绞尽脑汁,尝试着让自己更加快乐。偶然间发现国家图书馆的免费讲座,内容大多不错,于是周末就有了新去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就在北海旁边,看到“泥融飞燕子,沙暖戏鸳鸯”般明媚春光,又生出何不出来走走的念头。</font></h1> <h1>要出去,先要挤出时间。于是我把白天的时间好好的整理了一下,以前早上送完了宝宝,吃过了早饭,就开始洗衣、买菜,忙活的差不多了,又开始吃午饭,做、吃、洗,又要至少一小时。有时候再小睡一下,钟点工就来了,这时候就既出不去、又干不上什么了,很快就又要接宝宝了。现在我把该做的事都调整到下午钟点工来了之后,她打扫卫生,我洗孩子们的衣服,做家里的一些琐事,腾出了五六个小时的大块儿时间。于是上网搜索北京好玩儿又没去过的地方,马上行动起来。</h1> <h1>这是在国家图书馆听讲座。</h1> <h1>北京来的不少,天安门脚下的中山公园却从未进去过。这回可是看个够。</h1><h1>这是保卫和平门。</h1> <h1>孙中山铜像</h1> <h1>兰亭碑亭。</h1> <h1>乾隆皇帝的题诗碑用玻璃罩保护起来了,完全看不清楚,照片里只有自己的影子。</h1> <h1>公园里的社稷坛是最大看点。</h1> <h1>五色土象征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h1> <h1>恰逢郁金香展,有的娇嫩张扬,有的低调含蓄。</h1> <h1>位于石景山区的明代宫廷寺庙法海寺。</h1> <h1>千年古白皮松。</h1> <h1>明代壁画(复制品)。真迹在大雄宝殿内,十幅壁画门票100元。根据我的水平,看复制品足矣。</h1> <h1>药师殿里顶棚的曼陀罗藻井。</h1> <h1>法海寺大钟</h1> <h1>法海寺外的四柏一孔桥。以上是法海寺的五大看点。</h1> <h1>北京天文馆。</h1> <h1>走在路上,又可以感受首都。这个旧衣物回收箱我觉得很好,值得各地效仿。</h1> <h1>走一走方觉得不负京华好时光。</h1> <h1>走出去还可以会会同学、朋友,聊聊过往今昔,享受朋友情谊。</h1> <h1>几天下来,心情大好!早上送完了宝宝,吃点儿东西,就可以走了。带上身手钥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再加上水和小点心,天儿好就去公园等室外景点,雾霾了就去博物馆什么的。</h1> <h1>也可以在家读读书,完成我们老朋友学习小组的读书计划和学习笔记。</h1> <h1>晚上陪伴孙女儿,睡前读诗,尽享含饴弄孙之乐。</h1> <h1>快乐是自己创造出来的,相对于渐渐临近的晚年生活,今天的生活该是多么的美好!</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