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清明

老哇苫👵

<h3>题记: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每每遇到心情困苦时都会想父亲和我们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常常梦见父亲在远处注视着我,也很想记录下我对父亲的思念,可二十年来我一直未动笔来写的原因,除了自己文字水平差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外,我一直不敢去触碰我和父亲间的许多回忆,尤其是他最后几年的事,那真的是我心上的一块伤疤,二十来一旦想起便泪流满面,清明节到了,不可回避地父亲的往事又重现在我眼前,我也习惯成自然的选择性记起那快乐的时光,选择性遗忘让我心疼的那些事。</h3> <h3>清明在草长莺飞、润雨如酥的春季如期而至。自古以来清明都是人们踏春赏美景、把酒思故人的时节,于我却是无心赏花鸟、旧事如影来的时候&quot;花落草⻬生,莺⻜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quot;每年清明将至,思父心切,往事一幕幕,泪眼婆娑娑。今年因身体的原因不能去父亲坟头祭奠,只有在此与父亲唔面。</h3><h3>父亲是慈父更是出名的暖男,他从不给子女和我母亲动粗,任何时候都是和颜悦色的,从未见过他严厉训斥过任何子女,对我尤其偏宠,他常常自嘲曰&quot;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quot;,我这个幺女就是他心中的幺儿,他对我的昵称就是明证,他常常用响亮的川音唤我&quot;儿~呐&quot;。</h3><h3>父亲给我姊妺六人最温暖的感受,还是他对我妈妈的娇惯。我家是大家囗,父亲在乡下工作,妈妈平日也很辛苦,父亲回来就包揽所有家务,让妈妈休息,也常常给妈妈开小灶并亲自烹饪亲自端送。只要父亲在家,绝不让妈妈下厨做饭,他临下乡前总会把要用的柴劈小码好,水缸的水注满,粮油补足。妈妈脾气急,父亲总是笑呵呵地接纳妈妈的吵闹,我小时候没见过父母吵架斗嘴,只是在父亲做了胃癌手术后性情有点变化,在离世的前一年开始给妈妈发脾气,当时我不解,还嗔怪父亲,经历了许多事后我才明白父亲的用意: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不愿妈妈伤心欲绝,有意&quot;伤害&quot;妈妈,让妈对他失去爱心。这该是何等的爱才能做到的啊</h3> <h3>父亲是四川人,厨艺那是相当好。儿时我在玩伴与邻居面前最骄傲的就是来自父亲的美食和对我的宠爱。无论什么时候我饿了,只需朝父亲高喊一声&quot;爹爹,我饿了!&quot;不出二十分钟父亲特有的四川高音就来了,&quot;儿~哎,来吃呦!&quot;于是我丢下玩伴吧嗒嗒跑回去了。当然父亲不止只为我随时进厨房,兴厨事,因为父母热情好客,我家餐桌上常常有慕名而来的吃客,包括我的同学在内。虽然我家是外来人口,可因了父母良好的为人处事,让我们很好的融入了那个小县城。</h3><h3>在我家的家常饮食中让我心心念念的是父亲做的打卤面,那成品的面条黄亮亮的,根根分明,那卤汤浓稠温和,红黄黑白诱人口水。先用重口味汁水拌一碗凉面,吃半碗已麻辣唏嘘了,赶快浇上卤汤中和一下,嚯!另开洞天。即使吃得饱饱的也欲罢不能,再加半碗纯卤汤来吃,直到走不动了,才过瘾了。可惜这美食我没学会,我们六姊妹只有三姐会做,但怎么也做不出父亲的味道。记得每次吃面,我总和哥哥抢父亲吃过面后碗里剩的汤水,那红艳艳的,香喷喷的碗底是我发育中的味蕾最满足的享受。</h3> <h3>还牵挂在心上的就是父亲蒸的包子了。我家包子选料十分普通,只有五花肉丁,红萝卜丁,粉条碎段和豆腐丁,但这简单四样经父亲的妙手就变成满院飘香的包子馅了,惹得全院孩子在我家门口驻足。刚出锅的包子对我并没有多少诱惑力,我最爱的还是次日早晨父亲在木炭火盆上搭上用铁丝曲成的烤架,上面密密摆一层包子,认真翻烤,把包子的每一个部位都烤得黄黄的,脆脆的后,父亲响亮的川音又喊起来&quot;儿~哎~,快点来吃噢!&quot;我立刻奔去,只见红亮的油从包子里冒出来滑跌到红彤彤的木碳上,蹿出蓝火焰,滋滋作响,还有冒着热气清香的茶缸子也正坐在火盆边沿上加热。我围拢火盆边坐下,一口气吃八个包子,续两三缸子茶。这样的,懒懒的偎在火盆边整整一个上午,早餐与中饭全解决了。当然能让我在火盆边耗整整一个上午的并非只有包子与茶,还有父亲的故事……这场景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地重现,这一幕成了我对&quot;年味&quot;最深刻的记忆,也是父亲留在我心底最温暖的回忆。因为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能这么放开了肚皮吃包子,只有在过年了;父亲这么有闲也只有过年了,家里能大方地往火盆里放足木碳让蓝焰直蹿,也只有在过年了。</h3><h3>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每天黄昏后都会在我家廊檐的小炉上煮东西,或烧开水,或炕饼蒸馍,或炒坚果,或弄什么新奇的吃喝,作为晚上宵夜。所以我毎天都会在炉边陪父亲,冬天就靠紧炉子,夏天就和父亲远远坐着,让炉子在视线内,父亲边干活边讲故事给我听。我初见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的样子是父亲口授给我的,虽然与原著很有距离,但它滋养了我的童年。也因为此,围炉烹茶,读书聊天成了我一生的情结。即便日后我住上暖气房,我也会在冬天放一个漂亮的电炉。让我看到火红的炉盘,坐在火炉旁边,读书喝茶,我就无比舒坦。</h3> <h3>在父亲那我享有一个特权:毎天放学回家,一进门,我就会坐在父亲的膝头,捧起他的茶杯牛饮而尽。我一边喝他一边喊:&quot;别箅干了,给我留点茶母子!&quot;任他喊,我总是不管不顾,直到嗞嗞地嘬尽杯中最后一滴水才肯放手。我知道,父亲虽然天天那么喊,其实他是天天预备好温度适中的水,等我回来坐在他膝头牛饮呢;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我上完高中。父亲是茶瘾君,我亦是。我对茶的痴好也源于我的父亲。可当我有能力让父亲不再喝粗茶的时候,他已离开了人世。&quot;子欲养而亲不待&quot;啊!每年明前茶上市,根根茶尖都扎在我心上,我再也不能与父亲共饮一杯,不能再听到他矫情的喊我,再也不能喊饿就有吃,再也不能一一一一我知道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再也不会来了!</h3> <h3>父亲一辈子没有混个一官半职,也未能让我们享有荣华富贵,但是他勤俭持家,让我家的小日子过得舒服安稳,用时髦话说是岁月静好,欢心舒畅。</h3><h3>父亲没官职并不意味着他事业无成。父亲八九岁上就成了孤儿,靠亲戚轮流养活。他很爱读书,在学校常常靠帮有钱人家孩子做作业换来吃的东西补给自己肚子的亏空,父亲一手漂亮的字大约就是他天天写多份作业练就的。虽然如此,他也只读了两三年的书就远走甘肃自谋生路,后来给碧口的商家做伙计,这期间自学会了会计,因而也被当富商的我姥爷看中做了上门女婿。</h3><h3>解放后父亲一直从事会计工作,改革开放后,会计人才奇缺,多家私企请他做顾问、管会计,父亲忙不过来,就给人家义务培训会计。自己写教材,自己刻蜡版,自己印刷,借供销合作社的会议室做教室,办讲座,但分文不取。那时候我上高中,正是邓小平讲科学春天的时候,全社会求知欲异常旺盛,父亲也因此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在那个小县城比我大三四岁至十几岁的会计大半是我父亲的学生,包括我的四个姐姐,日后她们都是单位业务能力很强的会计。父亲耿直秉公,坚持原则,有违会计制度和原则的事坚决不让步,因而得罪了单位领导,所以被提前退休,退休后他又一丝不苟种花做饭也悠哉悠哉……</h3><h3>父亲认真负责,正直诚实,满满的正能量言传身教与我们。这辈子,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我都秉承父亲的风骨,用正能量做气场。因为,这就是老爸的基因!</h3><h3>亲爱的爹爹,你可知道,你的孩儿在想念你,今晚</h3><h3>风雨大作,我被淋成落汤鸡,进门没有你的热茶杯和温暖的怀抱。此刻风停雨未歇,雨水正敲打我的窗梭,玻璃上水珠迷朦,我的双眼也迷朦,我看不到窗外,也看不到你,希望今夜的梦里你能来喝我准备的明前茶。</h3><h3><br /></h3><h3> 2018年4月4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