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横跨非洲和亚洲的埃及是有着五千五百年历史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她那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百分之九十七的面积被世界上最大,最热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所覆盖。放眼望去,公路两边是一片无边无际,平展如镜的金黄,腾腾的反射着太阳刺眼的光芒和灼人的热量。只消在那里站上三,五分钟,你就会觉得口干舌燥,头昏目眩,身体里的水分好像要被周围的热气吸干抽净。在沙漠里,你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的体会到"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话的千真万确。</h3><h3><br /></h3><h3>照片中是撒哈拉沙漠中见到的"沙市蜃楼"。我认为这大概要算是世界上最最邪恶的东西了!沙漠里那些可望不可及的水的幻影,诱惑着饥渴的人们不顾一切的奔向那无止境远方,直到死亡!</h3> <h3>大漠黄沙空复空,山水幻出虚无中。</h3><h3><br /></h3> <h3>所幸埃及还有尼罗河!在广袤无际,如火如荼的沙漠中,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像一条细细的丝带,由南向北,绵绵不绝的穿过撒哈拉沙漠,汇入地中海。</h3><h3><br /></h3><h3>从埃及地图可以看出,在大片象征着死亡的黄色之中,沿着尼罗河两岸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那些闻名遐迩的埃及古文明遗址,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珠子一样,掉落在尼罗河东西两岸狭长的绿洲里。虽然这些绿洲仅占埃及总面积的3%左右,但是她就像一个坚韧的母亲,五千多年来,用自己温润的乳汁,孕育出了古老的埃及文明,养活了埃及九千万的人口!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献给人类的礼物。"</h3> <h3>这张图片是埃及地貌示意图。黄色是撒哈拉沙漠,绿色是尼罗河流域两岸的,只有16 公里宽的河谷绿洲。埃及最北部的,在地中海入口处的那片稍大些的绿色,就是著名的尼罗河三角洲,这个地区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埃及首都开罗,古都孟菲斯和港口城市亚历山大,都在那里。</h3><h3><br /></h3><h3>尼罗河三角洲的形状,酷似一种生长在埃及的植物"纸莎草",又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就和"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样,纸莎草和莲花则是古埃及的象征。他们在埃及的壁画雕塑中,随处可见。在埃及神话传说中,每当尼罗河神Hapi 出现时,手中总是同持着纸莎草和莲花。</h3><h3><br /></h3> <h3>纸莎草</h3> <h3>兰花</h3> <h3>尼罗河东岸的康孟波双神殿,是托勒密王朝时期所建,距今已有三千一百多年历史。它前殿残留几根高大的石柱,右一稍矮的石柱顶端雕刻的是莲花,右二,右三石柱顶端雕刻的是纸莎草。</h3> <h3>乘埃及航空的"尼罗号"飞机由阿斯旺返回开罗时,身旁恰好坐着一个埃及导游。飞机起飞后,我正打算关上窗户闭目养神,她却示意我向外看。原来飞机正一路沿着尼罗河向北飞。从高空看下去,辽阔的撒哈拉沙漠中狭长的河谷绿洲绵延不绝,绿洲的中间镶嵌着的细细的尼罗河,好像一条蓝宝石项链,曲折蜿蜒,在太阳底下熠熠生辉。这黄色的沙漠,绿色的河谷,蓝色的河水,就像是一块鲜艳的织锦地毯,向我展示着远古尼罗河文明的起源。</h3><h3><br /></h3><h3>只可惜手机像素不高,还隔着厚厚的玻璃窗,照出的相片模模糊糊,只能隐约看到沙漠中河谷绿洲的轮廓……</h3> <h3>尼罗河虽然号称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但是它却窄得让人难以置信。我站着河边喊上一声,河对岸的牧羊人就会向我挥挥手。我一直不明白,如此狭窄的河流,在炎热干旱的大沙漠中,是如何能够不断流,不干枯,生生不息五千年,绵延不绝六千八百公里的呢?但也正因为它窄,才使我有可能从游轮上,拍到尼罗河两岸那些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h3><h3><br /></h3><h3>二月的尼罗河是平缓的,两岸郁郁葱葱,纤草绵长,沙枣林随风摇曳。河边闪过吃草的羊群和身穿阿拉伯长袍,脸色黝黑的牧羊人,游轮缓缓驶过尼罗河,河两岸一派静谧安详,风,水,牛羊,周遭一切景物在这里似乎都放慢了脚步,降低了音量,把那种和平,疏淡,闲适,温柔的气氛漾满每个人的心头,好像在说,这儿多好啊,美美地睡上一觉吧……</h3> <h3>游轮驶过一个小村庄,岸边有整齐的农田,农田分成一块块,小小的,一看这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模式。也不知是什么苗,绿油油的一片,静静的吐出泥土和庄稼的香气。</h3> <h3>游轮驶过一个搁浅在岸边,废弃的三角风帆船,向人们诉说自己当年的辉煌和如今的孤寂。</h3> <h3>游轮驶过一堆花岗岩废墟,这里曾是一处什么建筑?它当年是什么样子?它在这里默默的沉睡多少年了呢?</h3> <h3>游轮驶过一处又一处的断壁残垣,奇形怪状的大石块带着神秘的远古的气息,在阳光下静静的发出白色的光,让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h3> <h3>终于在岸边看见了人,孤零零一个人,无声无息,静静的站着。他大概是刚刚在河里凉快了一下吧?他的家在哪儿呢?</h3> <h3>在尼罗河亚斯文河段,常看到河中游弋着阿拉伯三角帆船。这种小船完全没有其他的动力装置,就靠一路的顺风。它的风帆是三角形的,从船头一直挂到船尾。阿拉伯三角帆船当年曾被用于水上运输和捕捞,现在则被亚述人驾驭着,成为一个尼罗河的特色旅游项目。</h3> <h3>三角风帆那标志性的,高高鼓起的船帆,就像一件充满异国情调的艺术品。</h3> <h3>黄昏时分,夕阳下的尼罗河,流光溢彩,帆影点点,又像是一幅印象派油画!</h3> <h3>满脸沧桑的船老大奋力杨起三角风帆,开船啦!</h3> <h3>船一开动,一个阿拉伯孩子,伴随着亚述人敲响的手鼓,跳起舞来。船上的气氛慢慢变得热烈,一开始还有些害羞的游客们被鼓舞着,被邀请着,被拉着,加入了舞蹈队伍,在夕阳余晖里,满载着歌舞,满载着愉悦,尼罗河上的小帆船,一路顺风。</h3> <h3>看着这个孩子,不由得想,他这个年纪,不是该在学校读书的吗?我真希望这孩子的内心也和他的舞蹈一样快乐!</h3> <h3>游轮在尼罗河上平稳地行驶,一个团友唱起埃及歌曲"尼罗河畔的歌声":</h3><h3><br /></h3><h3>太阳刚刚爬上山冈</h3><h3>尼罗河水闪金光</h3><h3>在这家乡的土地上</h3><h3>劳动的人民在歌唱</h3><h3>忘掉你的忧愁和悲伤</h3><h3>唱起美好的希望</h3><h3>让劳动的汗水和歌声</h3><h3>迎来丰收的好时光</h3><h3>…</h3><h3>没有比现在唱这首歌再应景的了!大家轻声地应和,金色的尼罗河,伴着我们献给他的颂歌,缓缓前行……</h3> <h3>尼罗河繁忙的码头,停满了各种船只。</h3> <h3>夕阳西下的尼罗河。</h3><h3><br /></h3><h3>古埃及的所有文明,都原于古代人们对于尼罗河上太阳运动的朴素观察。他们看到太阳每天都会从尼罗河西面消失,第二天又会从尼罗河东面升起,就相信太阳是不死的神,如此就有了埃及文明的基础:对太阳神阿蒙的崇拜。埃及金字塔的形状,从上向下看,就像太阳投向大地的光芒,而阿蒙神的形象,一度就是太阳的光芒。古埃及人还相信,人的死亡就和太阳落山一样,死去还会重生。所以,埃及的墓葬,祭祀庙,金字塔,建在尼罗河的西岸,那里是太阳落下的地方,象征着死亡,而各种神庙,则建在尼罗河的东岸,那里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新生。埃及人想方设法要保留逝去亲人的躯体,把它们制成永不腐烂的木乃伊,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当灵魂重生时,能够找到自己原来的身体。而那个神秘的太阳船,埃及人深信它能载着太阳神东升西落,巡游世界…</h3><h3><br /></h3><h3>世界上四大古文明中,两河带来了巴比伦文明,印度河带来了印度文明,黄河带来了中国文明,埃及的文明,就是尼罗河带来的。</h3><h3><br /></h3><h3>了解埃及,必将先要懂得尼罗河。在我们被金字塔的宏伟所震撼时,也应该给尼罗河送上一首赞歌……</h3> <h3>开罗的尼罗河落日。</h3> <h3>2018年农历正月十五时,恰好看到了尼罗河上的月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