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旅游和旅行,你更喜欢哪个?别说你认为它们是一回事!不妨这么说吧,如果你说你不知道知识与文化有区别,上面的问题就当我没问。其实,旅游与旅行,知识与文化,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关我毛事!这里不过是想要说一个很简单的现象,有一种人更喜欢去旅行,而不是去旅游。</h3> <h3>再简单一点,关于游玩这件事,一个旅游者和一个旅行者,各自会有迥然不同的行事方式和风格。譬如,就说去看洪崖洞吧,看看二者有何不同的态度。旅游者方面,极有可能是预先恶补功课,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设计安排好所有的日程。旅行者呢,更可能是任其自然,且走且停,随遇而安。</h3> <h3>旅游者与旅行者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同,根源在于各自对事物的认知和观照方式上存在差异。假设游玩是旅游和旅行的一个没有争议的共同点,那么在对待游玩这件事情上,前者往往表现出封闭的特征,而后者基本是开放的。对于旅行者来说,游玩之美不一定局限于旅和行本身,更不局限于既定的程式。在他们看来,像钓鱼或者打猎这类活动,最精彩的体验,往往贯穿在诸如钓具或猎具的购置、调试、维护、把玩甚至向旁人炫耀等一系列过程之中,而不是把兴趣和快感锁定在获得猎物等某些狭隘的区间。也就是说,他们不会机械地行事,尤其不情愿轻易地让自己的游玩体验大打折扣。</h3> <h3>比旅游和旅行更高的境界,是神游。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形,说有的地方很好,不去看一看会一辈子后悔;于是老远地赶去看了,看完了后悔一辈子。这其中的高下之分,便是旅游者与旅行者的区别,更是其与神游者的区别。神游者很少甚至几乎不会刻意去什么地方游玩。他们富有感性,也充满理性色彩。作为玩家,他们善于从任何事物中发现乐趣,因之绝不肯做出花过多的时间去接近一个景点这样的蠢事。说得准确一些,如果接近景点的过程包含着不爽的代价,比如枯燥乏味,他们会坚决地将其放弃。</h3> <h3>是故,不必事先了解洪崖洞是怎么回事,脑子里知道多少算多少,直接去感受更重要。根据之前约略知道的信息,洪崖洞是依托崖壁逐次叠建而成的一种特色民居。既然是叠建,自然有落差之美。又知其建在江边,那么,越近江面的地方就自然越是崖洞的最底层。是故,想象中的洪崖洞就是这个样子:从高处去往洪崖洞某场所时,定是远离江边的地方;同一场所内往下至最低处,定是最靠近江边的地方。</h3> <h3>尚未出行或实地见到某些东西之前,依稀可辨的模糊印象或有意无意的主观想像,其实就已经构成你整个游玩过程最重要的体验部分了。这种体验弥足珍贵,就该任其在脑海里天马行空吧。依照前面的逻辑继续推衍,如果选择居住在洪崖洞的宾馆里,那么,宾馆最底下一层房间的下方,当有坚实而镂空的岩石地基支撑。这样,其间便可看到或听到荡漾的江水,来回拍打着各种形状的洞穴或楼下暗黑的空间。像这种个人想像中的洪崖洞,就是属于自己的洪崖洞。自己的洪崖洞与实际存在着的那个洪崖洞,既同又不同。在很多情况下,它们会截然不同,问题在于,你会更喜欢哪一个?</h3> <h3><font color="#010101">因此,看洪崖洞一定要到江边去。从江边的方向回看,才能看到洪崖洞的真相,才能触及洪崖洞这种建筑的真谛。如果再能更远些,从江面上看,或者到更远的江对面去看,就更有意思了。接下来的问题更有意思,那就是你如何过江去?</font></h3> <h3>其实,这个问题及其衍生的一系列问题,不是更有意思,而是更有意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更接近问题的核心。你怎么过去,是乘船还是过桥?乘船的话,是大型游艇还是小舢板?过桥,坐车还是步行?步行,是像赶路那样大步流星,还是妖艳儿地漫步?漫步,雨中怎么走,太阳底下怎么走?是独自走还是有人同行?</h3> <h3>对于这些问题,有多少个不同的回答,就会有多少个不同的洪崖洞。不管怎么样,对于我来说,有感觉的洪崖洞,是从江边看过去的洪崖洞,这就是自己的洪崖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