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蝶舞

<p class="ql-block"><b>  前些天整理照片,又把这些老照片给翻了出来,姥爷解放前参军,因为打仗,随时都会牺牲,后来解放,又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工资,无法养家糊口,所以直到快三十岁的时候,不打仗了,共产党也给发工资了,姥爷才结婚生子。后来我出生,因为父母工作忙,无暇照顾我,母亲便把我送到了姥爷家,于是就常听讲他以前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开始,姥爷那时候正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身体各方面正是最好的时候,于是姥爷就给共产党抬了两年的伤兵。到了47年2月,共产党在姥爷村子里动员参军,虽然那时候也会给老百姓做政治工作,比如,那时候的参军口号便是:保家保田保饭碗,可老百姓当兵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家里吃不上饭,而当了兵,至少能吃饱穿暖,于是姥爷就响应号召参了军,中华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也就是华东野战军。</b></p> <p class="ql-block"><b>  当兵打仗,就不能怕死。姥爷说,有一次打仗前,一个新来的兵怕死,开战前悄悄的拽拽姥爷的袖子,想开溜,姥爷不肯,那个时候,想当逃兵要是被领导知道了或者逃跑的时候被抓住了,也是要被枪毙的,虽然姥爷不会去告发他,可是那个新兵估计胆子太小,也没敢走,硬着头皮参加了那场战争,结果,就再也没回来……很多时候,决定好了的事情,就不要回头,破釜沉舟地坚持下去,不然老天爷都会惩罚你。</b></p> <h3><b>  后来,他们部队转制,成了炮兵,是当时共产党最先进的陆军武器装备的部队了,于是后来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全都打了一遍。打仗的时候一连好几天,没有时间回去休息,就在战壕里就地休息,因为打仗太累,也因为在参军的那一刻开始就看淡了生死,所以无论外面怎么打,丝毫会不影响姥爷睡觉。可是因为姥爷个头矮,上马不方便,也够不着炮,所以后来就在连里当了通信兵,也就是电话兵,那个时候叫十二兵,也正是因为这样,打了这么多仗,竟然没受什么大伤就过来了,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可也并不轻松,打一场仗半个多月,人家炮兵可以三五天换下来休息一下,他就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就在地洞里呆着,从开始一直到结束,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b></h3> <p class="ql-block"><b>  姥爷天性乐观,艰难险阻很少跟我们讲,有些惊险刺激的事情,反而却被他当成了幽默讲给我们听:</b></p><p class="ql-block"><b> 比如解放战争的时候,其实国民党的军服和共产党的军服是一样的,只有胸前的番号不一样,不仔细看,根本分不出来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姥爷说,他当电话兵的时候,总是在打仗结束以后最后撤退,等炮兵们都撤退走了以后他们才能撤,还要扛着电话线之类的装备,又大又沉,所以走得很慢,有一次撤退的时候,突然发现身边的士兵衣服上的番号跟自己不一样,才知道原来竟然走到国民党的军队里去了,然后再赶紧悄悄的溜出来,回到自己的部队里去。</b></p><p class="ql-block"><b> 再比如,共产党当年打仗的时候装备很差,所以无论打仗还是行军基本都是在晚上,白天基本都在休息。共产党不许打扰老百姓,但是白天休息目标又很大,所以就只能四下里找地方,有时候赶上有坟地,他们就会把人家的骨头架子拿出来,自己躲到坟墓里面去。因为在棺材里睡觉确实要比外面的石头舒服多了,更重要的是比较隐蔽,没人愿意去那种地方,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盖上棺材盖外面根本看不出来。当然,睡觉起来还得再把人家的骨头架子给放回去……</b></p> <p class="ql-block"><b>  后来部队走到云南,那时候已经不再打仗了,连里就要选送炮兵去炮校进修,因为姥爷家里相对富裕,所以小时候在私塾里念过几年书,识得几个字,这些年在部队里又表现不错,所以被选送过去进修,回来后就被调去了师部,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机会,后来51年抗美援朝,整个部队都要去参加抗美援朝,在临走的时候,姥爷却被留下了,一共留下了8个人,其中一人就是他,后来他想,估计是因为他在炮校学习过,当地要留人才,所以才有机会能留下,于是,姥爷又捡了一条命回来。平时努力真的很重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遇见个什么机会,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救你一命。</b></p> <h3><b>  这五枚勋章,是姥爷最珍贵的东西,前几年,他把这五枚勋章一人分了一个给我们。</b></h3> <h3><b>钟山风雨起苍黄,</b></h3><h3><b>百万雄师过大江。</b></h3><h3><b>虎踞龙盘今胜昔,</b></h3><h3><b>天翻地覆慨而慷。</b></h3><h3><b>宜将剩勇追穷寇,</b></h3><h3><b>不可沽名学霸王。</b></h3><h3><b>天若有情天亦老,</b></h3><h3><b>人间正道是沧桑。</b></h3> <h3><b>红军不怕远征难,</b></h3><h3><b>万水千山只等闲。</b></h3><h3><b>五岭逶迤腾细浪,</b></h3><h3><b>乌蒙磅礴走泥丸。</b></h3><h3><b>金沙水拍云崖暖,</b></h3><h3><b>大渡桥横铁索寒。</b></h3><h3><b>更喜岷山千里雪,</b></h3><h3><b>三军过后尽开颜。</b></h3> <h3><b>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b></h3> <h3><b>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b></h3> <h3><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b></h3> <h3><b>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b></h3><h3><b>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b></h3> <h3><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b></h3><h3><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b></h3><h3><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b></h3><h3><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b></h3> <h3><b>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b></h3><h3><b>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b></h3> <h3><b>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b></h3><h3><b>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b></h3> <h3><b>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b></h3><h3><b>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b></h3> <h3><b>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b></h3><h3><b>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b></h3> <h3><b>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b></h3><h3><b>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b></h3> <h3><b>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b></h3><h3><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b></h3> <h3><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b></h3><h3><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b></h3> <h3><b>雄关漫道真如铁,</b></h3><h3><b>而今迈步从头越。</b></h3> <h3><b>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b></h3><h3><b>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b></h3> <h3><b>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b></h3><h3><b>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b></h3><h3><br /></h3> <h3><b>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b></h3><h3><b>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b></h3> <h3><b>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b></h3><h3><b>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b></h3> <h3><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h3><h3><b>风雨不动安如山。</b></h3> <h3><b>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b></h3><h3><b>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b></h3> <h3><b>  一将成名万骨枯,战争如此残酷,姥爷能够活下来,已实属万幸,如今他已经九十多岁的高寿,回看这一生,大部分青春时光都在部队里度过了,当过步兵、也当警卫兵,当过炮兵、也当过汽车兵,戎马一生,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已经尝过,到如今,终于过上了平淡的生活,在家里颐养天年,只愿他老人家福如东海,幸福安康!也愿我们永远远离战争,一生平安。</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