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天一篇:“我”自孤独,挺好!

光头强

<h3><br></h3><div> 前不久,刚拜读完周国平先生的散文集《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路人》,对麦子老师抛出的命题产生了情感的共鸣,结合自己的心路历程,谈一些所思所感。</div><div><br></div><div> 按照周国平先生的推论,“我”,只是一个偶然。在天时、地利、人和丝毫无差的情况下产生。“我”独自来,若干年后独自去(即便是有同胎的兄弟姐妹,也有个递次生,先后走)。这个世界对“我”而言,也是陌生的,因“我”不知“我”的前生后世。这一生,“我”终归是要独自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div><div><br></div><div> 若“我”是一个必然。“我”知道“自己的前生后世,以及即将的一生要面对这样一个境地。试想,有先知后觉的“我”,还会去充当那亿万万个“小勇士”的寃大头?若是当,那说明“我”是“没脑子”。“没脑子”即没思想,那就是动物,动物还有孤独的概念吗?若有,那哲学界、科学界和自然界要发生大乱了。</div><div><br></div><div> “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从古代的先哲到今天的大哲,有多少人在苦思冥想,经历了多少年喋喋不休的争论,甚至有人为此遭到灭顶之灾,但“我是谁?”至今依然没有答案。若逝去的先哲在天有灵,应是还在为求解这个命题而乐此不疲。这般“爱智慧”者都热衷于如此孤独地活在他们精彩的世界里,“我”为何要恐惧孤独呢?至少“我”不用那么害怕孤独了。</div><div><br></div><div> 人生只有一次,死是必然性。这个塞心的话题,总是无时不刻地狗血着“我”。理智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驱使“我”寄希于脑洞大开的思想或灵魂,独自思索成了“我”常常的自主、自觉。虽不得解,但“我”让“我”的大脑保持它喜欢的思考状态,也是对自己此生的高度负责。也说不定哪天一道灵光闪过,我彻底顿悟了,就成了“大哲”。</div><div><br></div><div> “我”贪恋人间的烟火,希望能住好的,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总之,一切都好。“我”知道这只是自己做做梦或祝福别人时吧吧一下而已,因为人生不如意之十有八九,那不被理解之至少也有个四五成吧。想起这些,心里就堵堵的,但“我”并不会放弃对这些美好的追求,因为周围的人都是这么想的,也都是这么疯的。想着跟他们在一起,应不会孤独,但细思起来,还是会有,闷闷的,愁愁的。不得解。但再想到周围的你或他或她也如“我”此时的心境,不免也有些幸灾乐祸般的释然。</div><div><br></div><div> 寻求沟通,寻求被理解,成了排解孤独的一剂良药,也是现代人的普遍需求。但这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有多少型号可与“我”匹配,知“我”者有谁?去何处寻觅?又是一介苦恼的事。尤其是连“我是谁?”都还没搞明白,怎能清楚“我”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更何况心里还住着一个贪得无厌的欲望之虫,时不时地跑出来啃噬一下,让人纠纠的痛。以至于不堪忍受,怯怯地去访个心理医生,也总有担心被人嬉之“有病”和洞悉看穿的恐惧。</div><div><br></div><div> 现代人如此孤独,在农耕手作的年代,无网络、手机、电视之奴役,无房子、车子、票子之束捆,应孤独无有,或少些许吧。但稍作索引,就能蹦出长长的一大串经典名人名言。岳飞将军曾独吟“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曹雪芹先生曾感叹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鲁迅先生曾发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哀叹……如这些人的社会地位,交往对象应是些有智有识之士,但从他们的“一声叹息”听来,也多是些熟识的陌生人,无异于在跟思想和精神上的木乃伊交住。想来与“我”之凄惨仲伯,心也就畸形地宽了些。<br></div><div><br></div><div> 如此看来,即便是如何阿Q般宽心自己,但孤独总归是无时不有,无处不有,无人不有。独处、静卧、喧闹处有,高官、富甲、凡人家有,远古、近现代、现在都有,如此盘缠岁月,痼疾虐心,乃非一般之痛。既根治不了,得另寻方子。</div><div><br></div><div> “我”是一介凡夫,没有大哲们“爱智慧”的冲动,也无贪欲高官厚䘵之事烦心劳神。生活在这个繁华的都市,已然是个“外乡人”,如同一个赚钱养家的机器人,每天穿梭在厚重的钢筋混凝土和川流如织的人群当中。“我”埋没其里,或许就在你身旁,但你不认识“我”,也无需认识“我”,因为彼此并没有时间沟通,也可能没有思想的共鸣点。便捷的网络虽有陌生不实之感,但总有些同频共振能慰藉心灵,如这雅俗共赏的美篇,对我来说就是极好。虽有人对我喜爱之举不甚理解,但自己心悦其中,厮守的经年,孤独的缠扰也少了许多。</div><div><br></div><div> 孤独于心,心在,它就在。挖心剔除无医可觅,疗心、养性自会有成。倘若有“义胆侠心”之念萌芽,练就“孤独求败”之功力,也不枉此生。毕竟此生不长,此生必死,既然增不了长度,若能加一点厚度,也能给后世留点念好。善待自己,宽待他人,让彼此活得不会太累,也能给和谐社会作点贡献。珍惜生命,珍重人生,以乐观的心态看待世事,也会给疲惫的旅途多一些从容。</div><div><br></div><div> 探究孤独是徒劳的,但过程的认知还是让“我”有了众多的释然,挺好!</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未经允许,请勿转载!</div><div><br></div><div>图片来自网络</div><div>2018年4月16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