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又是一年春岁到。一家家团圆美满,我却独守一片清心,思念一个离我二十年的亡者――我的公公。</p><p><br></p> <p><br></p><p> 与公公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八个春秋。然而,这八个春秋,却是我一生中最难以释怀的岁月。</p><p><br></p><p> 公公是一个地道的庄稼人,瘦瘦的身材,不高不矮的个子,没有读过多少书,是是非非却是分的清楚明白。他做事认真,考虑周全,雷厉风行,凡事以身作则,决不拖拖拉拉。对待亲朋邻居,热心又豪爽,对待我这个外来的儿媳妇,更是恩重如山,慈爱非常。</p><p><br></p> <p><br></p><p> 公公是个勤快又眼里有活计的人。每年正月,家里客人很多,常常是这拨没送走,下一拨又来了,并且,家里有规矩:客人要走的那天早晨,一定要吃饺子的。这样,饺子就要头一天晚上包好,然后拿室外冻起来。东北的正月,室外就是天然的大冰箱。每次我剁饺子馅时,公公都会不声不响地帮我把大葱啊,生姜啊,准备好,还有要用的猪肉也拿回来,大铁锅里烧好了热水给我备用,这样,我就省力多了。感动于公公对我的照顾,我也时常给公公做些下酒的小菜,公公喜欢喝酒,不忙的时候甚至还给我倒一杯让我喝点解解乏。</p><p><br></p><p> 勤劳的公公,春耕时节,每天都是太阳还没升起来,他就已经到了田里,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晚上太阳溜下山了,家门口才能看到公公的身影。每次从田里或者山上干活回来,都不空手。“小婷啊,来,爷爷抱抱。”“爷爷……”乖巧的女儿只要一看到爷爷的影子,准会离了歪斜地跑过去,扑到爷爷怀里,先亲一口,然后就会急不可待地去掰爷爷的手掌,因为她知道,爷爷的手里肯定会有好吃的带回来。这时的公公就乐得合不拢嘴,立时忘了一身的疲惫。满面笑容地把攥在手里的酸浆啊,野果子什么的拿给他孙女。</p><p><br></p> <p><br></p><p> 公公对于孙女的疼爱,一点一滴,一幕一幕,都是温馨又令人感动的回忆。</p><p><br></p><p> 记得那一次去后山坡地上栽地瓜苗。上坡时,公公挑着一担农家肥,四岁的女儿跟在爷爷后面跑,下山的时候,老远就听见女儿欢快的叫喊声,我抬头一看,原来公公的挑子里面,一头是他的宝贝孙女,一头放着一块大石头(为了掌握平衡)。女儿可是开心得手舞足蹈,看着公公被担子压弯的脊梁,我鼻子一酸:爸爸,您不能这样宠着她的,当心把她惯坏了。这时的公公,总是满脸笑容,对着他的宝贝孙女挤眉弄眼,祖孙俩那个得意劲儿啊,全不把我的唠叨放在心上。唉,没办法,一老一小,他们开心,我也是拿他们没辙,由着他们吧。</p><p><br></p><p> 东北的冬天经常下大雪,寒冷的早晨,本是北方农闲时节,公公却早早起来,把柴禾拿进厨房,点燃了锅灶,等我从睡梦中醒来时,厨房里已是热气腾腾,屋外通往厕所和柴垛方向已经扫出了一条小路……</p><p><br></p> <p><br></p><p> 平淡无争的日子,也有自得其乐的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p><p><br></p><p> 一九九六年春季。那天下午,公公推着自行车,面色沉重地进了院子。</p><p><br></p><p> 看到公公的表情很反常,我小心翼翼地询问:“爸爸,您咋啦?哪里不舒服吗?发生什么事了?”</p><p><br></p><p> 公公见我追问,装作若无其事地回答我:“没事儿,这几天总感觉胸痛,今天去医院看了一下。”</p><p><br></p><p> “啊?医生怎么说?要紧不?检查结果出来了吗?”</p><p><br></p><p> “没事儿没事儿,别怕,医生说血里有点儿问题,吃点药就好了。”我半信半疑,又不敢多问。偷偷告诉了二哥。</p><p><br></p><p> 过了几天,看到公公不停地吃药,还时常捂着胸口,我感觉情况不妙,就赶紧通知二哥和姐姐妹妹们。姊妹们接到我的通知后立马都回来了,不由分说带着公公去了医院。化验结果,我们都傻了:肺癌晚期,只有三个月时间了。医生让我们带公公回家好好照顾,能吃啥就给他吃啥吧。</p><p><br></p> <p><br></p><p> 天哪!怎么会这样!医生的宣判犹如五雷轰顶,我的家庭霎时间阴云密布。姊妹们强忍悲痛,大家研究决定:先瞒着公公,就照上次医生对公公说的那样告诉他。</p><p><br></p><p> 接下来的日子,与病魔抗争的行动在瞒着公公的情况下悄悄进行着。老实稳重的大哥和精明能干又孝顺的二哥先是去了哈尔滨,一千元一瓶的汤药拿回来一批,喝汤药的同时,听说癞蛤蟆烧熟研成粉末还有蛇烧熟研成粉末冲水喝都能治癌,大家就去田里捉癞蛤蟆,去山上捉蛇。</p><p><br></p><p> 日子在各种药物控制下一天天过去了,八月中旬,新房建成,还没有装修好,我们便搬了进去,公公硬撑着自己走进了新房。</p><p><br></p><p> 他的脸上是病痛和欣慰掺杂的复杂表情,他已经不能长时间地独立行走,坐在炕上,望着新房窗外的菜园,公公嘴里念念叨叨,地瓜该起了,大白菜该施肥了,小婷咋还没放学啊……</p><p><br></p><p> 九月初,公公的病情日益加重,左边肋骨处,鼓出鹅蛋大小的一个大疙瘩,生生把肋骨鼓断了一根。坚强的公公,咬着牙,强露笑容,看着我们:别怕……别怕啊,没事儿,你们把我送医院,让医生用手术刀把这个疙瘩……剜掉就好了……一种放弃尊严的求生本能,可是公公哪里知道啊,医生早就判了他死刑,是儿女们不言放弃才坚持到现在啊!</p><p><br></p> <p><br></p><p> 看着公公疼得那么痛苦,姊妹们都沉默了,妹妹干脆跑一边偷着大哭起来。还是二哥沉得住气,他强迫自己挤出笑容安慰公公:爸爸,没事儿的,您这只是干活不小心挤坏了,我们会想办法把您治好的,我爸最坚强了。</p><p><br></p><p> 说完这些话,二哥头也不回地走了,傍晚时分,开着车,送来了两盒“杜冷丁”。“杜冷丁”是医学上用于止痛的针剂,只有在医院重病才能使用。大哥急忙请来了本村的赤脚医生帮忙注射,可是,这种病痛,止痛针要随时注射的,也不能老是请医生过来,再说也不方便,于是大哥就请教赤脚医生怎么注射,医生教大哥的时候,我在一旁默默关注。晚上,公公疼痛又发作了,大哥就按照医生教的给公公进行肌肉注射,可是大哥生性内敛,又是给自己爸爸扎针,瞪眼下不去手,比量了几次还是扎不上,一边急坏了我,看着公公痛得揪心,我再也顾不得许多,伸手从大哥手里拿过针管,严格按照医生说的屁股蛋上画十字,最上边外侧是安全区,第一次注射成功了,公公片刻安静了下来。大哥如释重负,郑重交付于我:以后给爸爸扎针就你来吧!</p><p><br></p><p> 我虽然是硬着头皮扎的针,可是想到扎针可以缓解公公的痛苦,便一口答应下来。</p><p><br></p><p> 起初,公公扎了止痛针,可以坚持三四个小时再扎下一次,随着病情加重,渐渐的两个小时一个小时扎一针,疼痛起来时,五间房子除了其他人的喘气声,就是公公痛苦的呻吟声,尽管公公在极力压抑着自己尽量不大喊大叫,可是,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还是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心痛。随着公公止痛针需要量的增加,二哥回家里的次数越来越多,在家里停留的时间越来越少,我知道他是在外边想方设法搞止痛针回来。</p><p><br></p> <p><br></p><p> 一九九七年的除夕,在全家人的担心中度过,家人们庆幸公公又长了一岁。强颜欢笑给躺在炕上的公公拜年,公公笑了,比哭还难看的笑脸上已经没有了一丝血色。</p><p><br></p><p> 正月初七这一天,辛劳一生,待人和善的公公,带着亲人们的不舍,带着对儿女们眷恋的笑容,安详地闭上了眼睛……</p><p><br></p><p> “我再也没有爷爷了……”七岁的女儿似乎过早地明白了人世间的生与死,看着我们一个个痛哭流涕,她也嚎啕大哭起来,那哭声,饱含了对爷爷不尽的依恋。群山哀鸣,绿水呜咽……</p><p><br></p><p> 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公公用他无私的爱,影响了他的一帮儿女,推翻了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论。</p><p><br></p><p> 如今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对我也是百般孝顺。时常与我念及爷爷的慈爱,回味那逝去的温暖。</p><p><br></p><p>修改于2018年2月22日下午14:39分</p> <p><br></p><p> 作者简介:毕廷娟,女,满族,新温州人。1970年2月出生。《温州晚报》康乐坊栏目签约撰稿人,温州市龙湾区作协会员,温州经开区作协会员,龙湾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多篇作品发表在新华网、央视网、搜狐网、网易客户端和《诗联浙江》《诗词世界》《温州日报》《温州晚报》 《中国当代作家联盟》《中国风》等纸媒和网刊。偶有小作获奖。痴迷文字,热心公益。</p><p><br></p><p>本篇图片为温州摄影师记者江国荣老师摄影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