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天下张氏出清河,张氏自黄帝封挥公为弓正得姓张。 少昊(约公元前2422年—约公元前2322年),姬姓,名玄嚣,。出生于穷桑(今山东菏泽)。三皇五帝之一,中国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又称白帝,又作少皞、少皓、少颢,史称青阳氏、金天氏、穷桑、云阳氏或朱宣,是黄帝长子,母亲为嫘祖。其子名蟜极,其孙为帝喾高辛氏。少昊是远古时代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同时也是早期东夷族的首领,定都于今山东省日照市,后迁都于今山东省曲阜市。他被后人尊为五帝之一,也是华夏共祖之一,在神话中被尊为西方上帝。据记载其部族以玄鸟(燕子)为图腾,娶妻凤鸿氏之后改以凤凰为图腾。在他的部落里诞生了原始的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其姬姓子孙分化出很多姓氏,如:尹、张、嬴、梁、桑、秦、谭、徐、黄、江、李、赵、萧、舒、修等。 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社会影响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后逝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因此,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迁徙传播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直至西周宣王时期,在陕西地区出现了张姓的踪迹,西周青铜器皿上铭有张伯、张仲,他们是西周的贵族。张仲辅佐周宣王,使西周得以中兴。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群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秦汉是张姓向四周发展和繁衍的重要的时期。张姓在秦初进入了四川,多为三晋贵族的后裔,在反秦战争和随后的楚汉之争中,政治倾向明显,战争中建功立业,封侯赐爵;再西进甘肃、宁夏等地。张姓人群活动地区迅速发展到整个北方、西北和四川地区,成为当时北方地区的第一大姓。同时,西汉留侯张良的后裔从陕西出发,徙河北入江苏,渡过长江,进入江南地区。西汉末,张姓已经到达浙江、江西和福建了。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的原因,张姓人群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同时继续向西北发展。西晋末,张姓人群涉足东北,渤海湾地区成为张姓人群重要的聚集中心。唐宋时期,张姓开始向湖广和云贵地区移民。明朝永乐年间由广东始入台湾地区。 永州张氏:宁远张姓除主要两大分支, 即宁远大阳洞张家和宁远云潭张家(大陂洞张家)外. 还有九嶷山下西湾村张氏,舂陵柏家坪镇神山下村、蛟龙坝村等地的张氏;大阳洞张姓,云潭张姓和零陵接履桥张姓同出一脉。 字辈:志 实 德 道 思 永 福,时 天 广 大 一 国 兴 启,运 际 光 明 尚 进 修,英贤 绍绪 庆 丰 献。 据家谱记载, 宁远张姓始祖盛公(宋1191-1269 )生元隆,元隆(1217-1291)生鋕灿,綕灿(1246-1311)生翼,翼(1275-1349)生二子正朝,正钢,正朝(1301-1372)生一子;玄贵,正钢无子,玄贵(1331-1402)生三子;万一公(1349-),万二公(1353-1434),万三公(1356-1423)。盛公居于邑南九疑山麓之由村洞,安居乐业,已历七世。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龚廷虎,李孟九,胡万中,李孟十等兵变,兄弟分诀,万一公卜居零陵卫接履桥,万二公卜居大阳洞,万三公卜居大陂洞。本族张氏是望族, 800多年来,目前家谱有记录的人口约4万人. 宁远张姓始祖盛公(宋1191-1269 ),自宋来宁之由村落业,未几即遇李孟九之变,斯谱竞归乌有。盛公以上生卒年月均无明确记载。<br>历代宁远张姓家谱对本族渊源均有不同的描述: 1)1654 清顺治十一年 “知大阳,大陂张氏系出江南名旅,而其先,实有大儒横渠先生(1020)之裔。” 2)1697 康熙丁丑(万二) “而我祖盛公,自宋来宁之由村落业,未几即遇李孟九之变,斯谱竞归乌有。” 3)1721清康熙六十年(万三公) “溯我远祖张讳观者,为宋哲宗之元辅,以使相守零郡道州。尝游九疑卜宅,乐而忘归。遂落业油村。自宋至元传世六代。” 4)1748 清乾隆戊辰年(万三) “绵延自江西邑,曰太和名鹅井,迁宁邑九疑由村洞。” 5)1749 乾隆十四年(万一公嗣) “而我观公者,盖其小宗也。为宋哲宗之元辅,以使相守零郡舜祠,东南一里紫霞洞,旧名紫虚洞。自李唐道州刺史薛伯高,更易斜岩。观公游览之下,美不胜收,改为紫虚洞,遗裔家焉。” 6)1796 清嘉庆元年岁次(万一万二万三总序) 溯我祖盛公,诞于炎宗之季。自金陵移居于邑南九疑山麓之由村洞,安居乐业,已历七世。 7)1885 清光绪十一年 先公自盛郎公以下居由村,遭世乱。 8)1936 民国二十五年蔡元陪序(万二) 张子晴峰为余言,其远祖盛郎公,由江左迁宁邑九疑山麓,曰:由村洞。六传而肇分。曰:万一,万二,万三丁。元末造避乱分散。 9)1936 民国二十五年(万二)民国丙子,余来宰道邑,道地地因知清河张氏,为邑南望族。其始祖盛郎公,生于宋,卜居由村洞,七传至万二公。 宁远张氏源远流长,人才辈出。</h3> <h3>2018年5月24日—29日,2018张氏文化周戊戌年中华张氏祭祖节在华夏张氏祖源地—河北清河隆重举行。来自“一带一路”上的美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家以及国内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32个省份的178个代表团、30余个张氏宗亲组织,约4000人聚首清河。</h3> <h3>舂陵柏家坪镇神山下村:张氏宗祠</h3> <h3>大陂洞村(老张家)张氏宗祠</h3> <h3>张氏远祖简介:张观(943—995)常州毗陵人,字仲宾。五代南唐时进士。归宋为彭原主簿。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以见任官再举进士,特授忠武掌书记。召拜监察御史,充桂阳监使。上疏谏增剑外赋税。历度支、盐铁判官,出为诸路茶盐制置副使。改知黄州,迁扬州,皆有善政。官至三司河东道判官,出知道州(古道州包括现在道县,宁远,新田等地),移广南西路转运使。坐奏事不实被劾,寻卒于桂州,仰九嶷仙境,后裔有落业九嶷洞者(待考)。广览汉史,雅好论事,辞理切直,有古人风。有《二十二国祥异记》。</h3> <h3>诗文:《过衡山赠廖处士》宋代:张观未向漆园为傲吏,定应明代作征君。传家奕世无金玉, 乐道经年有典坟。带雨小舟横别涧,隔花幽犬吠深云。 到头终为苍生起,休恋耕烟楚水濆。 留下名句有:保心如止水,为行见真书。</h3> <h3>大陂洞村(老张家)的古戏台古韵犹存!</h3> <h3>张氏宗祠</h3> <h3>大陂洞村(老张家)贡生张明典,其“进士第”虽已不复存在,但该村人才辈出。</h3> <h3>大陂洞村(老张家)中蛟龙潭,四季水源不断。</h3> <h3>村前文星石柱。</h3> <h3>大陂洞村(老张家)后的水库,清澈见底,四季不干。</h3> <h3>村宗祠:修建捐款芳名碑</h3> <h3>大陂洞村(老张家):新农村特色示范村,别墅洋房随处可见。</h3> <h3>张氏宗祠全景。</h3> <h3>民国二十五年(1936)蒋介石等政要,为张氏第五次修编族谱题字题词</h3> <h3>蒋中正提词:敬宗睦族</h3> <h3>蔡元培为宁远张氏作序如下:一姓之源流,所以能历世千百代而不紊,子若孙皆能溯其所自出,相与传信而昭垂奕异(视旁加异?)者,恃有家乘而已故钜族比有谱而谱,之能否无中断阙略,则视其篡修之勤怠以为衡。然则,言续述者可不知道所重哉!末俗浇漓。敬宗收族这义多废焉不讲矣。同姓之亲,视犹陌路。数典不渐(惭)忘祖。其于谱牒存亡,又奚足以关念。虑然,贤而知本者,独不惜殚竭心力,旁搜远绍俾衍而日蕃之血胤,皆能按牒而详其世系。如宁远张氏万二公支裔之勤修其家乘,足以风己。张子晴峰为余言,其远祖盛郎公,由江左迁宁邑九疑山麓,曰:由村洞。六传而肇分。曰:万一,万二,万三丁。元末造避乱分散,万二公卜宅邑南大阳村,传二十余世,子姓数千人。自逊清顺治乙未,创立宗谱,中间数十年一增修,此为第八次篡辑。其系表断自盛郎公,公以上无可考,故略。而弗敢牵附,云其谨严,如此,余观海内之强宗望族,因人事之变迁,至历百数十载,不能一修其谱牒者,若宁远张氏可不谓善于继述哉!仰吾闻张氏之族,日益光大,材俊继起,虽鲜殷富,而颇能自给足,盖其先世,广置公产,以赡族子孙享之,垂数百年而未有艾焉!夫邦国者,家族之积,今安得万千聚族而居者。尽知张氏之能固其根本也耶!是为序<br> 前清翰林,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现任监察委员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拜序。<br>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丙子秋八月邮寄(来源:宁远张氏家谱)</h3> <h3>据1644年大阳洞张氏族谱记载:远祖张观“为宋哲宗之元辅,以相守零邑舜祠”, 因钟灵毓秀的九嶷山风光而流连忘返。张观第六世子玄贵公,生有万一万二万三男,万二公卜居大阳洞村,裔家衍族,此为祖源之地,始建于宋朝,历世25代,至今已800多年。大阳洞风水宝地,文化气息浓厚,耕读传家,人才辈出。</h3> <h3>大阳洞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村”,自古风光秀美,水路通衢,商埠繁华。 舜帝南巡到苍梧,司马迁沿潇水过大阳洞到九嶷山寻踪,著《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徐霞客从江华过道县,经大阳洞到九嶷山探迹,记载“又五里,而至大洋,其处山势忽开,中多村落”。名人足迹踏访大阳洞,留下了许多赞誉。大阳洞乃风水宝地,族谱记载“此谷央之地,东有天驹守万岗,南为舜源龙涎水,西有山庙锁邪气,北见麒麟驾彩云”。民国元年六月张村一位号琴沧田先生写的《村居记》解释说: “因四围田畴旷衍而名也” 。 大阳洞张村前宽阔潇水河道,遗存的古老码头,以及张村内宽阔的青石大巷道,密集的铺面,足以说明张村曾是商埠要驿。 张氏先祖留有族训“崇报本、倡文明、勤耕作、斋读书”,历代族人严格遵从。明清时期,占地面积上千平方米的私塾学校就有5座。登瀛书屋(清明堂),是目前发现的江南保存最好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村立私塾学校。包公堂也叫嶷潇学舍(后改为学堂),是村里诉讼议决事案的地方,族人崇拜清官、遵循“三要四务”族规(尊尊、老老、贤贤、矜幼弱、恤孤寡、周窘急、解岔总),终成敬宗睦族传统,更表达出张氏族人对文化的追求和传统的“耕读为本”的生活观,也足以看出张氏先祖的苦心和经营村子的理念。历代张氏设立助学基金,每年清明节全村各族系捐粮捐款,汇集清明堂,支助贫寒学子和先生,并世代传承延续,至今村集体经济每年都重奖考上大学的学生。张氏历代人才辈出,从私塾培养出科举贡生、增生、痒生、太学生共200多人。近代有与周恩来同期留法的法科政学博士张彰,后任湖南省教育总会编辑、上海建筑大学(复旦大学土木建筑系)董事,有国立商科大学及上海建筑大学毕业的张翼升博士、后任永州萍州中学校训育主任,张琴光绪年间任湖南提学;光皙等3个黄埔军校毕业生,张明友任国民政府北平交通大学教官、中央宪兵第二团团部教官,他们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许多印迹。还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毕业于北京大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法学院士张明乃,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五强溪电站建设总指挥张明谱,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培光、毕业于南京和北京航空学院的尚珍、明杰,毕业于南京国防医科大学、创办宁远人民医院的光晶,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医学博士、留美理工(哲学)博士张明煌……全村现有从政从军、从教从医、经商办厂、科研金融等各行各业外拓人才600多人。</h3> <h3>大阳洞村中“百忍堂”</h3> <h3> 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下的西湾村:西湾历史悠久,奇山秀水,近拱九嶷,远抱潇水,集九峰之秀丽,萃十景之清奇。全村200多户,1440多人,张姓近1000人,是湘南有名的古村落,风景优美,民风纯朴,自古来村民勤耕苦读,能文能武,诗书气息浓厚;该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仅一个千余人口的村庄,新中国成立前就有张周发、张周节、张周薰、张周昭、张周士等从政从军,张周发曾是美国前总府李根的秘书,还有曾经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住澳门部队政治委员,现役少将张智猛,其弟张智勇现为政协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根据西湾张村的族谱记载,张村的祖先是宋宁宗时的江淮巡检,安徽宁国府人,因不满南宋之奸权政,辞职归田;后作为幕僚随福州刺史赵师懿游九嶷山。由于仰慕许由高风,迁居九嶷舜源峰下,生有三子,长子张兴家做哀州刺史,归隐后带弟弟们迁居蓝山大桥张家园,其后又复迁居宁远。明洪武五年,平寇有功,授六品顶戴。张村于南宋期间移居过来,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h3> <h3>西湾张村人重视读书,明朝时期在外当县丞以上的官员、贡生就有10人。清朝任武略、骑尉、大尉、奉直大夫等官员有50人以上。上个世纪的张周育留学美国,后任美国总统里根的秘书。张村的人不仅送男的读书,对女孩子只要愿意读书,家长或族里的人也是尽其所能送之读书,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北京 、长沙、武汉、广州、西安等地求学。目前村里还有几个女大学生。现在全村有近百人在外任公职或任教。 西湾张村重视读书,更重视对小孩的道德教育。村谱上有《勤字说》《懒字说》文,对族人的道德行为进行了规范。《勤字说》(出童子之礼)或问勤字之义云,何曰勤字?从堇从力从心,言事事著谨,常常用力,切切关心也。《传》曰:民生要勤勤恳恳,勤则博学,多文义理充积,学不匮也;为农而勤,则服田力穑,乃亦有秋,食不匮也;勤勤恳恳于治家,则仰事俯畜,不饥不寒,家不匮也;勤于治官,则政兴务举,禄不匮也。拙者由勤而工,贫者由勤而富,贱者由勤而贵,商贾百工技术由勤而专名精业。壹是皆以勤为本,夏禹圣人也,寸阴是惜,虽生知之其勤,尚如此况,吾侪乎此义,然否曰。然书之陈,请事斯语矣。《懒字说》(出童子之礼)或问懒之义云,何曰懒字,从心从赖,言心不自强,事事依赖于人也。《传》曰:宴安鸠毒不可怀也。懒惰宴安乃鸠毒之所伏,其可怀乎?为士而懒,则不学无术,甘为下流自毒其身也;为农而懒,则不稼不穑无蓄藏,自毒其生也;治家而懒,则生理萧条衣食不给,自毒其家也;居官而懒,则纪纲废坠政事不举,自毒其职也;吏之案牍不清,工之艺业不精;商之贸易不通,皆懒之一念误之也。宰予,贤者也,当画(昼)而寝,孔子深责之,懒之不可有,如此况。吾侪乎此义,然否曰。然书之西序,朝夕警焉。 <br><br><br></h3> <h3>西湾村紧邻九嶷山舜帝陵,村里成立了西湾旅游开发公司,举行了多届荷花节,依托古村发展乡村旅游,走向了致富路,成为乡旅游成功之典范。</h3> <h3>近年来,大陂洞村(老张家),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也加强了乡村基础设施,水泥公路村道环绕全村,生活自来水等一应俱全,山环水绕,绿树成荫,自然环境优美,乃现代新农村典范。</h3> <h3>村后的“治山伯公”古庙不知建于何年?成为大家祭拜的山神,每年村民祈福“平安,风调雨顺”等。(因古庙文字模糊,无法辩认,根据村民口音译成得名,还有待考证。)</h3> <h3>大陂洞村(老张家)古民居,随处可见,开发价值可观;还有:进士第(已破落损毁)。</h3> <h3>风雨沧桑的马头墙孤独傲立。</h3> <h3>村后绿树成荫,可开辟乡村公园。</h3> <h3>大陂洞(老张家)水库</h3> <h3>舂陵(柏家坪镇)桥头行政村蛟龙坝自然村张氏:自古勤耕苦读,诗礼传家,人才辈出;这是张宏星先生(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教授:现为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卫生局处级退休干部)与太太捐建的“宏宇学校”,因那天去到该村,另有急事而匆匆离开了,未能拍更多照片,现正在联系该村族人,收集家谱及姓氏源流情况。</h3> <h3>尹国爱,笔名:尹珺君;中山大学外语学院本科毕业;现职业:教师,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级、地市县级奖项,分别被入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教学”论文专著。 曾任广州某大型中外合资公司总管理处经理助理、佛山某国际公司行政部长等职 。本人兼文化学者、文化传媒、自媒体人等。喜欢“游山玩水”、“闻鸡起舞”和“舞文龙墨”,坚信:“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业余研究方向:中华传统文化;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喜“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2018年5月~2020年4月曾被聘为“中华尹氏宗亲总会(香港)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18年10月~2020年9月任“湖南省尹氏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现为“永州市尹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舂陵文化促进会永久会员”等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