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一直都觉得,学习是我们老师最好的福利,我们在学习中的收获就是财富,机会来了,我特别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h3><h3>2018年4月13日早上六点,我们就踏上了学习的征程,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濮阳高新区实验学校的报告厅,还是晚一步,报告厅前面已经坐满了人,我喜欢学习坐在最前排,不放过课堂上一个一个精彩瞬间,我就最近坐下,期待精彩纷呈!</h3><h3><br></h3> <h3>首先做课的老师是北京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的鲁静华老师的《等量代换》,吴正宪老师工作站一名成员,由于喜欢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所以对数学课堂充满了期待,鲁老师从和学生的谈话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借用多媒体呈现了许多孩子喜欢的商品,让学生观察思考,渗透了等量关系,容量相等,价格相等,质量相等,完美无缺,让数学思想融进孩子的骨子里,接着鲁老师借用天平,1只小猫=1只鸭子,1只小猫=1只兔子,巧妙引出等量代换,小猫是重要角色,学生很轻松的知道了中间量。课堂掀起了学习的高潮,鲁老师趁机又带孩子玩跷跷板,大屏幕出现了:1只小狗=3只小猫的质量,1只小羊=2只小狗的质量,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出来了,孩子们的思考也随之而至,精彩闪现了,1只小羊的质量=6只小猫的质量,问题迎刃而解,孩子用童话叙述自己心中的数学,老师一直在鼓励,说的多好啊!老师又采用几何图形来和水果进行练习等量代换,效果不同凡响,关注全体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h3><h3>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数学课中设计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说等量代换,数学课有语文,语文课同样也有数学,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啊!</h3> <h3>鲁老师的课得到了一线老师的赞誉,她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谈了这节课的设计理你:第一:明等量,推陈;第二:晓等量,出新;第三:用等量,明理;字数不多,蕴含着鲁老师的教育智慧,最后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对于学生而言,数学知识都是祖先得出的“现成”的东西,只要照做就可以了,但是做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让这种现成变成未知,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潜心的去探索,去思考!</h3><h3>鲁老师又进行了专题讲座《核心素养下的纸笔测试评价》,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接着鲁老师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和一线老师现场对话交流,陈述了纸笔测试的不足和优势,让我们对纸笔测试的评价标准有了清晰的认识,其实一线老师,我们缺乏的就是对数学的思考和研究,如果我们能够潜心研究自己的数学课,还愁上不好数学课?</h3> <h3>下午两点,我们又和吴正宪老师的年轻弟子薛睁老师相遇报告厅,我对她充满了敬意,吴老师也是我学习的偶像,她的课没有模式,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没有华丽的课件,她用一支粉笔一张嘴就把孩子收买了,做她的学生是幸福的!</h3><div>她的弟子薛老师似乎有吴老师的身影,她首先给一线老师带来的示范课《周长的认识》给我留下了思考,薛老师用大象的脚印引入课题,然后通过指一指、描一描,让学生深刻理解“封闭”一词;接着薛老师话锋一转:“如果想知道封闭图形的周长,怎么办?”问题一抛出,孩子们的活动就开始了,同桌合作,薛老师说谁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最后薛老师让学生展示成果,薛老师的一句话永远刻在我的心里,用你自己的话来表达你内心的想法,只要孩子说出来,薛老师就变着花样表扬动脑筋的孩子,孩子们真的很可爱,很有想法,并且能用道理说服老师。特别是让学生猜想是大象的身高,还是小象的身高,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数学世界,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让听课老师折服。</div> <h3>在这节数学课里,薛老师介绍了她在这节课里设计经历了四次线面分离,充分体现了薛老师的教学特色,1、大脚印,真问题,关注学生的需求;2、小举动,大思考,拓展学生的空间,真思考;3、多活动、给排干扰,给孩子学习的机会;</h3><div>培训结束了,给我留下了很多思考,我们的课堂还是放不开,特别是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线面分离的过程去思考数学,在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思想,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是我们一线教师所缺失的数学成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做到;用儿童的视角看待数学,用儿童的思维思考数学,并允许她们用儿童的话语来表达数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