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四月十四,周六,外文书店。因为对泰戈尔不是很了解,怕理解不好,所以一直犹豫不想来。但是因为王老师的坚持,所以抱着听听看的态度听了这场崔宇老师的以教育为切入点对泰戈尔做的讲书。很庆幸,没有错过这精彩一课。</h3> <h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h3><div>不是生与死的距离,</div><div>而是我站在你面前,</div><div>你不知道我爱你。</div><div>世界上最远的距离,</div><div>不是我站在你面前,</div><div>你不知道我爱你,</div><div>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div><div>世界上最远的距离,</div><div>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div><div>而是想你痛彻心脾,</div><div>却只能深埋心底。</div><div>世界上最远的距离,</div><div>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div><div>而是彼此相爱,</div><div>却不能够在一起。</div><div>世界上最远的距离,</div><div>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div><div>而是明知道真爱,</div><div>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div><div>世界上最远的距离,</div><div>不是树与树的距离,</div><div>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div><div>却无法在风中相依。</div><div>世界上最远的距离,</div><div>不是树枝无法相依,</div><div>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div><div>却没有交汇的轨迹。</div><div>世界上最远的距离,</div><div>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div><div>而是纵然轨迹交汇,</div><div>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div><div>世界上最远的距离,</div><div>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div><div>而是尚未相遇,</div><div>便注定无法相聚。</div><div>世界上最远的距离,</div><div>是鱼与飞鸟的距离,</div><div>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div><div>亲爱的,如今,你就在我身边,</div><div>我们却不能在阳光下相爱。</div> <h3>泰戈尔的伟大成就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教育。人的一生需要的五种品质在泰戈尔身上显示的淋漓尽致。这五种品质是: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理想和学习力。</h3><h3>泰戈尔三岁学习画画,四岁学习声乐,六岁学习英语。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他留学英语期间,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他学习了文学和西方音乐。在讲书堂得知,印度的国歌都是出自泰戈尔的笔下。</h3> <h3>从13岁到18岁,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作品;1881年至1885年,他出版了抒情诗集《暮歌》、《晨歌》和《画与歌》,还有戏剧和长篇小说。泰戈尔的一生共写下50多部诗集,并以诗集《吉檀迦利》荣获19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位亚洲文学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被称为亚洲诗圣。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个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余幅绘画。</h3> <h3>一个人的成长家庭教育占80%.学校教育占20%。教是引导,育是环境。一个人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问题。我们的思维力大大的下降,很多问题我们都扔给了度娘。因为它能给我们很详细很清楚的解释。我们不必费尽心思琢磨,所以我们的思考力,思维力大大降低,人们在事物上缺少自我判断,慢慢地就成为了低智商人群。思维力的下降导致我们的表达力也大幅度下降。如果文字表达,语言表达双重匮乏,我们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崔宇老师说:现在很多的父母都说孩子是在叛逆期。什么是叛逆?叛逆就是孩子对父母不信服的一种表现。当父母的学习力不如孩子,当父母的成长速度赶不上自己的孩子,所以才会对你的教育不屑,这可能就是叛逆的根源。说到底,就是你的认知已经满足不了孩子的胃口,孩子认为父母很low,才会叛逆。我认同崔宇老师的观点。</h3> <h3>未来社会能够立足的五种人才:专业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整合型人才;顾他型人才;高尚型人才;仔细琢磨一下,崔老师的总结真的很精辟,对号入座,看看孩子适合哪个方面,就尽力培养吧。无论我们的孩子往哪个方面发展,我们都要回避"重思而不重行",生活没有捷径,唯有设定目标,注重过程,坚持到底才是真道理。</h3><h3><br></h3> <h3>保护孩子的想象力。</h3><h3>我们常常会因为孩子的奇思妙想而批评孩子不切实际。可是,一切美好都源于想象。谁能想到,一百年后的生活怎么样呢?鼓励孩子总比打击孩子强,哪怕他的想法真的很离谱。至少,通过语言的表达我们还能看到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是努力转动着的。</h3><h3>鼓励孩子发挥特长。</h3><h3>不怕孩子学习不好,就怕他没有特别喜欢和乐于专研的东西。现在的教育有时候有点急功近利,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完全忽略了知识本身的重要性。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知晓孩子的专长,孩子喜欢,擅长什么,不把父母的意识强加于孩子身上。这样,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就能快乐一点呢? 孩子是不是就有权利去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呢?</h3><h3>对于中国人来说,比语数外更重要的是历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以史为鉴,就是最好的学习,进步。</h3><h3><br></h3> <h3>崔老师总结:课堂上孩子听课学习的类型。</h3><h3>1.视觉型 🌸我理解为就是专注看老师看黑板,通常我们觉得这种学习是最有效的,跟住老师才能听的认真,理解的透彻。</h3><h3>2.听觉型🌸 这类的孩子可能只出一双耳朵👂,上课时,与老师很少有眼神的交流但是不影响听课效果。我觉得这类的学生需要有聪明的大脑,一脑多用。</h3><h3>3.触觉型 🌸这个最有意思,就是有的学生听课手里必须要有点玩的东西,不然就学不进去。哈哈 脑袋瞬间就蹦出了一个孩子的身影,对号入座了。</h3><h3>4.动觉型 🌸 这个类型,我个人理解 就是上课的移动呗?😜😜😜😜是不是就是国外那样的小课堂,溜溜达达的就上完课了。</h3><h3>我总结,在目前的课堂上,只有一个型:端坐型。</h3> <h3>让孩子接触到什么是好的。</h3><h3>以前,常常听这样一句老话:穷养儿,富养女。前半句没有资格评论,后半句还是认真思考了的。给孩子最好的,不仅仅要通过努力给孩子物质上的丰盈让她见识过什么是好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足,那么达成这一点就很难做到了 但是现在很多父母都已经找到的解题的答案:那就是和孩子一起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说董卿美,并不是她的颜值有多高而是她个人的修养和素质,让她有一种知性美。</h3> <h3>感谢致力于书香吉林讲书堂的所有老师们,何其有幸,在这个年代遇见了你们,提供给我们特别奏效的家庭教育方式,让我们边学习变反思,一路走来收获颇多。现在的孩子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太多, 不学习就容易被超越 ,就容易被孩子不信服。崔老师的讲书虽是讲泰戈尔但与我而言更是教我们怎么为人父母, 怎么为人师表。两个小时,讲者投入,听者走心。</h3><div>下周,英丽姐姐登场,【海伦.凯勒】,外文书店,二点,不见不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