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完全蹉跎的岁月 一一纪念上山下乡50周年

徐铀

<h1><b><font color="#167efb">  (这是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五日的新扬州日报,刊登了当年十一月四号的扬州城的一件大事) </font></b></h1><div><b><br></b></div><div><b><br></b></div><h1><b> 半个世纪之前的1968年我随着扬州2000名老三届的毕业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当年的邗江县西湖公社荷叶大队小王庄生产队插队落户。</b><br></h1> <h1><b><font color="#167efb">  (这是当天文昌阁那声势浩大的场面,真是惊心动魄, 那是到兴化县去插队的, 他们告别父母兄弟,告别自己熟悉的这一片土地, 远去他乡。)</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此照片为转发而来,借用之)</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此照片为转发而来,借用之)</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font> &nbsp;</b></h1><h1><b> 当天我带上一被一包一网兜出了家门,八十六岁的外婆哭成泪人,她以为日本人又打来了,最小的外孙女要下乡逃难。来不及为外婆擦拭泪水,来不及与亲爱的爸妈告别,我怀揣着满心的喜悦与自豪,严然如“五四”时代的热血青年。我们坐上大卡车,向城区的西北方向进发。 </b></h1> <h1><b><font color="#167efb">  &nbsp;(我们四人一小组,右下为本人)</font></b></h1><h1><b><br></b></h1><h1><b><br></b></h1><h1><b> 当天下午我们四人到达小王庄生产队的许妈妈家,几乎全庄的妇女、儿童将我们四个女学生团团围住,一个个望着我们傻乐,孩子们一个个拖着长长的鼻涕,吵吵闹闹的在人缝间窜来窜去,姑娘们腼腆地笑着,似乎被围观的是他们自己。</b></h1> <h1><b><font color="#167efb">  (许妈妈早已过世,这是她的女儿,当年她已出嫁,如今也是七十老人了)</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这是许妈妈的女儿女婿,在自家别墅前的留影,我离开小王庄后其女婿已成为队长)</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这是许妈妈的儿子一家,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两儿两媳一对孙男孙女,当年许妈妈在外打工,其儿子还小与我们四人一锅吃饭,我们相处很好。)</font></b></h1><div><br></div> <h1><b><font color="#167efb">  (这是当年的大队妇女主任,可惜已经不在了)</font></b></h1><h1><b><br></b></h1><h1><b> 大队妇女主任拿来一摞大碗,用系在身上的、脏兮兮的围裙一抹,我顿感嗓子眼不适,心想你不抹还干净些,四大碗散发着泥土味的大麦茶放在我们面前,说真的我没敢喝。</b></h1> <h1><b><font color="#167efb"> (这是大队妇女主任的儿子和他的漂亮夫人, 他本人也是我的学生)</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当年的生产队队长)</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当年的生产队会计)</font></b></h1><h1><b><br></b></h1><h1><b> 接着队长、会计来看望了我们,我们有点受宠若惊,那可是生产队的首长啊 ! </b></h1><h1><b> 几天的热闹之后,我们开始了劳动,那挑塘泥的日子可不好过,空担子都压得我肩疼,快到中午肚子饿了,哈着腰,双手抓住扁担垫在肩上,一步步艰难地从塘下挪上岸,再一步步挨到远远的麦田,那时的我一米六三的个头40几公斤的体重,整个一个豆芽菜,农民们说:“这个学生下来做啥?风吹就要倒了”,然而我没有倒,一年以后我们都能挑七八十斤的稻谷到离生产队十里以外的司徒庙加工,然后以每斤七八分钱的价格将糠出售,再挑回加工好的米,一路上换肩不歇脚,能有这份能耐得益于我们涉猎各种农活,完成体力上磨练的结果。</b></h1><h1><b> 劳动是艰苦的,对于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来说,更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而农民们却不同,他们乐在其中,劳动时他们互相打闹、逗趣、取乐,说话内容虽平淡而单一,但总有说不完的张长李短,我发现他们有惊人的记忆力,方圆十几里人家的男婚女嫁、世代轶事均了如指掌。在田间劳动时,我们常会看到相亲的队伍,只要有一人发现道一声,农民们均会停下手中的活计,注目远方,且目力特强,很快便会分辨出队伍中的人物,然后不紧不慢的知无不言,队伍走进了,一律的目光注视着呆板的准婿身上,农民们目送着队伍的远去,直到队伍成为星星点点看不见为止,然而有关的话题却还要进行下去,直至很久很久。我从开始的不屑,转为十分的同情,农民们不谈这些谈什么呢 ? 这就是他们极有限的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啊 !&nbsp;</b></h1><h1><b> 由于我们民族长期的贫穷与落后,造成了中国农民缺少文化,人们常会将愚昧无知强加在他们头上,而我却不忍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我在农村十一年的生活中,与农民、农民的子弟朝夕相处,他们留给我更多的、更主要的印象是忠厚淳朴。</b></h1> <h1><b><font color="#167efb">  (这是当年生产队的青年社员现在也是古稀老人了)</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这是小兔子,前年也没了,至今我也不知其大号。安息吧,愿天堂没有疾病摧残你 ! )</font></b></h1><h1><b><br></b></h1><h1><b> 插队不久,在一次挖墒的劳动中,我使用大锹不当,铲去了青年农民小兔子(农民们平常习惯用乳名或绰号)脚后跟的一块肉,顿时,小兔子的鲜血伴着泥土直往外涌,小兔子疼的蹲下身子,我吓得头皮发麻,“破伤风”三个字立刻在我脑中出现,我不停地想,小兔子会死的,小兔子死了怎么办 ? 小兔子的爸爸扛着大锹来了,我本能地护住了头,小兔子的爸爸似乎对我又似乎对小兔子说:“不碍事,在田里劳动哪有不掉皮掉肉的,我顿生崇敬之情,回过神来,飞快地请来了赤脚医生,当天我买了20个鸡蛋想略表心意,小兔子家不要,说“不要把这事放在心上,家中有鸡生蛋”,其实那年月,农民养鸡生蛋是用来换取零碎生活必须品的。几年之后我突然得了眼病,右眼暂时失明,就是这个小兔子用板车将我一直送到城里的家中 。小兔子小我三岁我至今还记得当年的他黑黄的面容和清瘦的身躯。前几日下乡故地重游,得知小兔子前年得病走了,我默默祈祷 : 愿小兔子在天堂摆脱疾病的折磨,平平安安过上好日子!</b></h1> <h1><b><font color="#167efb">  (当年西湖公社荷叶大队党支部书记,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基层领导干部,如今也不在世了)</font></b></h1><h1><b><br></b></h1><h1><b> 当年由于我有一纸高中文凭,是整个大队有限的几个“高级知识分子”之一,所以支书很快让我当上了教师。在这些农家子弟的身上我读到了他们父辈的优秀品质,与他们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b></h1> <h1><b><font color="#167efb">  (这是如今仍然健在的八十四岁的老人王继宗,当年是西湖公社文教科长,现已成为扬州市的名人,王老十分热衷于公益事业,不忘党的初心,为人民服务,王老有63年的党龄,家中十人中九位党员,逢年过节老王在家上党课,这在扬州市仅此一家,这一举措得到市委的充分肯定与褒奖,老王将纯朴的家风,传承王家后代,使子孙个个出类拔萃。不仅如此,王老还是一位耄耋旅行家,党报党刊、专业史料收藏家,其所作所为受到世人的尊重和爱戴。由于王老的厚爱我顺利地成为一名公办教师,让我的人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可贵的是我们之间没有一分钱的交易!)</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2017年6月29日市政府庆祝党的生日,市委谢正义书记为党龄60年以上的老党员先进个人代表授奖。谢正义书记与王老热情握手)</font></b></h1>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这是我的学生,在我夜间迷路时,是她俩送我回到学校)</b></h1><h1><br></h1><h1><b> 当我晚间迷路,被好几只野狗围困时,是学生们救了我 ; 当大雨冲踏了干埧,我半个身子滑落到湍急的干水之中时,是学生们助了我一肩之力 ; 当我被错误地批判时,是学生渴求知识的目光,给了我挺直腰杆走上讲坛的勇气……&nbsp;</b></h1><h1><b> 在乡间的十一年,我吃了不少苦,同时也享受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艰苦的磨练塑造了我自强自立的个性 ; 美好的情感让我永远不忘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以我始终认为我在农村的岁月并非完全蹉跎。</b></h1><p class="ql-block"><br></p> <h1><b><font color="#167efb">  (这是当今荷叶村村委会大楼,如今的荷叶村摆脱了贫穷与落后)</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注 : 提供本人部分照片的是扬州中学六六届初三(4)班凌云学弟、我的学生:许正龙、施春茗、施香茗,在此深表谢意!</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