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追寻――4月13日早上七点半,长葛三中的王芬、江鹤、海霞、风彩四位老师就来到了郑州“西斯达城市森林学校”,高高挂起的红色条幅映入了她们的眼帘――春风十里,不如您的嫣然一笑,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欢迎您。</h3> <h3><font color="#010101"> 三天的追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著名特级教师“李永红”和教育部首批国培专家“余映潮”。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李永红老师上了一节作文课《学习抒情:我的烦恼》。他由“小小少年”动漫歌曲引入,接着出示:烦恼桥段,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烦恼,从而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烦恼。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怎样在写作中“抒情”呢?李永红老师有三招:铺垫、直陈、寄予。李老师用自己写的文章《清明节的烦恼》为例文,指导学生学习“抒情”。</span></h3><h3><font color="#010101"> 李永红老师说:追寻永远在路上,他探索着,实践着。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作文的路上,前期,他着力“写什么”的课程开发,中期,他着力“怎么写”的课程开发,如今,他着力“写什么”“怎么写”的整合――《统编作文跟“李”学》。</font></h3> <h3> 余映潮老先生,七十有余,他给我们展示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这节课他设计了四个课堂活动: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讲一讲。</h3><h3> 在第一个活动“吟读”过程中,师生读了接近十遍的课文。余老师指导学生读书有方法,有侧重点,不厌其烦,真真实实。学生不会读,他就范读、引读;学生在哪里读不到位,他就在哪里指导读。课堂上师生读书形式多样,反复朗读,一点也不夸张,真的已经熟读成诵了。</h3> <h3> 第二个活动:记一记。余老师分别出示汪国真,海涅,邵燕祥和王家新的诗段,他要求学生边听老师读,边记(写)下来,接着就是让学生自己读背这些诗,最后师生合背。拓展、朗读,背诵三合一。</h3> <h3> 第三个活动:写一写。他让学生写“微型演讲稿”,要求用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一个句子。写之前,先出示了两个例子,分析并引导朗读,学生谁不会才怪呢!</h3><h3> 有了前三个活动的基础,最后一个课堂活动“讲一讲”就显得特别轻松,自然。</h3><h3> 设计课堂活动,得让所有学生参与。余老师是这样设计的,也是这样做的。</h3> <h3> 余老师在主讲《例谈阅读教学“好课”的设计》中指出:</h3><h3> 教材研读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试金石;</h3><h3> 利用教材是阅读教学理念的指南针;</h3><h3> 实践活动是阅读课堂训练的聚宝盆;</h3><h3> 知识渗透是课文阅读教学的智慧泉;</h3><h3> 集体训练是学科高效课堂的顶梁柱。</h3><h3> 余老师说:好课之好,关键在于有扎实的学生课堂实践活动。</h3><h3> “好课”要有:灵动的思考,厚实的积累,诗意的朗读,精致的细读,文学的欣赏,趣味的研读,创新的写作,深刻的探究,扎实的自读。</h3> <h3> 我是第二次聆听余映潮老师的课与讲座,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老先生。</h3> <h3> 有梦在,追寻的脚步就永远不会停下。</h3> <h3>责任编审:黄群领</h3><h3>文字图片:胡风彩</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