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荒塘

己丑牛

<h3>2008年我在湖南宁远县柏家坪镇眼头村小学支教,听说宁远有几个瑶族乡,就想去看看。</h3><h3>2008年12月6日早晨,几次转乘中巴车,到了石家洞,再转乘中巴到荒塘乡政府所在地荒塘村,我的目的地。</h3> <h3>在石家洞,中巴车主说:到荒塘的路正在修,车只能开到离荒塘约五公里的地方。</h3><h3><br></h3><h3>图为当时修路现场。</h3> <h3>过了修路的那一段,有两辆载客摩托车在揽生意。几公里路,我想走走看看,拍拍照片,就没肯乘摩托车。走了一段,又来了一个载客摩托车,车主是一个少年。一方面我有点累,一方面看他小小年纪就出来挣钱,有了怜悯之心,照顾他一下生意,就答应乘他的摩托车。没想到,他要一次载两个客人,五元一位,可以多挣五元钱。两个客人,还有不少行李,就这辆摩托车,我坐在摩托车上,心都提到嗓眼了。</h3><h3><br></h3><h3>图为载客的摩托车少年和同行乘客。</h3> <h3>少年到了自家门口,停下车。我问荒塘有没有饭店,他说没有。我就说给点钱让他给弄点吃的。他就把他妈妈找来,记忆中是做了一个葱花鸡蛋汤,包括那个同行客,一起吃了。车钱和饭钱我一人付了,30元钱。</h3><h3><br></h3><h3>图为少年家的房屋。</h3> <h3>他屋内有几张奖状,看奖状,知道这少年叫赵治坤。</h3> <h3>赵治坤邻居的房子。</h3> <h3>赵治坤家门口的风景。</h3> <h3>赵治坤家门口的风景。</h3> <h3>赵治坤的弟弟和邻居家的小女孩。</h3><h3>我把带来的几本《新华字典》还有一些小学生学习用品交给赵治坤,让他分发给他弟弟和其他小学生。</h3> <h3>吃过饭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我对赵治坤说:我给你30元钱,下午你带我到附近走走看看。他满心欢喜,一口答应了。</h3> <h3>他先带我到了荒塘完全小学。</h3><h3><br></h3><h3>图为荒塘完全小学一角。</h3> <h3>这天是星期六,不上课,校园内几乎空无一人。</h3> <h3>教室。</h3> <h3>学生宿舍。当时已经入冬,夜晚结冰,没有垫被,孩子够冷的呀!十年来,这一幕常常浮现眼前。</h3> <h3>从学校出来,赵治坤带我去一个小山村,黄泥垒。</h3><h3>从荒塘村出来是一条沙石路,不知通向何处。路上有个汉子牵着马,马上驮着东西。</h3> <h3>下了那条沙石路,上了一条羊肠小道。</h3><h3>我和赵治坤边走边聊。他14周岁,爷爷是小学老师,已经去世。他妈妈是汉族人,他随父亲是瑶族。他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当过班干部,但家里困难,无心读书,到初中二年级停学了。他爸爸在外面打工,他用他爸爸的摩托车载客,生意也不好。</h3><h3>聊天之际,他掏出香烟,给我一支,自己一支。十四周岁就抽烟,让我感到意外。</h3> <h3>路旁有一样东西,我不曾见过的东西。这东西的照片当年我发到网易论坛上让人猜,点击数千,只有一个人知道是什么。</h3><h3>赵治坤告诉我,这是水力发电机,利用溪水发电,是山上农民用来照明和看电视的。</h3> <h3>路上风景。</h3> <h3>沿着崎岖小路,爬上一个陡坡,就是黄泥垒。</h3> <h3></h3><h3>村里约有七八幢房子,多数是吊脚楼。</h3> <h3>村里的电视天线。</h3> <h3>晾晒的衣服。</h3> <h3>晾晒的衣服不少,但我看到的居民就是这照片上的三位。其他人可能是到荒塘干活去了。</h3> <h3>因为口音不同,与她们很难交流,在黄泥垒待了十多分钟,拍了一些照片。</h3><h3>图为下山时拍的风景。</h3> <h3>从黄泥垒下来,赵治坤又用摩托车带我到了雷公坳,一个移民新村,移来的居民都是深山里的瑶族人。当时有几十套刚刚盖好的平房。</h3><h3>图中的妇女着瑶族服装。瑶族人只有少数中老年妇女着瑶族服装。</h3> <h3>在赵治坤家吃过晚饭,他带我到荒塘住宿。荒塘村有一个主要道路,算是一条街吧。这是当时的街景,道路是沙石路,两旁房屋都很破旧。我住在一对老夫妻家,估计两口子都七十出头了,老太佝偻得很厉害。</h3><h3>夜晚一张床,与老翁一个房间,被很厚很重,但摸在手上感觉像铁一样,很凉很凉的。我把羽绒服脱下盖在被子上,穿着毛衣和毛裤,但一夜都冷得睡不着。第二天早晨起来,水盆里的水都结冰了。</h3><h3>这叫伙铺,一晚五元。我按照赵治坤的意见,给了房东十元钱。<br></h3><h3><br></h3> <h3>我步行到赵治坤家,拿了行李。告别赵治坤的妈妈,就朝宁远县方向走,回眼头。这么急着回去,因为这是没有移动信号,联通信号也很弱。我用的是移动卡,怕家人找不到我着急,所以不敢再待这里。</h3><h3>走不远,就遇到赵治坤,他一早就去揽生意,但摩托车出了故障,正在排除故障。我叮嘱他,年纪太小不要抽烟,你家经济很困难,挣到钱要交给妈妈,不能自己一个人花。</h3><h3>我让他骑在摩托车上摆个姿势,拍了一张照片,然后告别赶路。</h3><h3>回到南京,我把这张照片洗印出来,准备哪天带给他。</h3> <h3>光阴荏苒,弹指十年,2018年4月8日我又来到眼头村。老樟树比十年前茂密了。</h3><h3>这次来眼头,有一个愿望,就是去荒塘看看,看看赵治坤怎么样了,荒塘有什么变化。</h3> <h3>眼头村的李林军,听说我想去荒塘,就开小车陪我去,同行还有正在眼头支教的两位年轻老师,黄杰和叶子。</h3> <h3>车行到荒塘乡境内,我们小憩。一路上多处看到电子商务服务点、农村淘宝店之类的,偏僻的山村通过网络已经与山外的世界融合起来。</h3> <h3>荒塘村现在街道变成了水泥路,不少旧房子拆掉盖了楼房。但比山外的乡村还明显的落后。</h3> <h3>我来到通向黄泥垒的路口,问了一位妇女,黄泥垒的居民已经移居到移民点了。</h3> <h3>聊天中,看到有人薰竹笋,感到好奇,就走过去看看。<br></h3><h3>图中男子,就是开车陪我去的李林军。</h3> <h3>凭着记忆我找到了赵治坤的家。老房子拆掉一半,准备盖楼房。</h3> <h3>到了门口,遇到一位妇女,我问这是不是赵治坤的家,她说是。我挺疑惑,赵治坤妈妈没这么老,赵治坤奶奶没这么年轻,在我记忆中模样既不像妈妈也不像他奶奶,她是谁?</h3><h3>她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屋。坐不久,又进来一位妇女,我一看,这才是赵治坤的妈妈,模样没怎么变。</h3><h3>原来那位是赵治坤的奶奶,没想到十年过去,她不但没变老,反而变年轻了,原来又瘦又黑现在胖了,原来有点龙钟现在麻利多了。</h3><h3>图为赵治坤的奶奶。</h3> <h3>与十年前相比,赵治坤的妈妈略显老一点,但精神的多。十年前她少言寡语,闷闷不乐的样子,现在说话爽朗,很乐观的样子。</h3><h3>她说十年前饭都吃不起,现在家境好些了。这应该是她变得开朗、赵治坤奶奶变得年轻的原因。</h3><h3>图为赵治坤妈妈给我们拍照片。</h3> <h3>赵治坤现在广东打工。</h3><h3>从赵治坤妈妈那里要到赵治坤的电话,我就打电话给他。他得知我去他家很高兴,就在电话里要奶奶杀只鸭子招待我们。过一会儿,他奶奶就捉了鸭子回来,与他妈妈一起杀鸭子。</h3><h3>从与赵治坤的电话交谈中,感觉这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没有走偏,心里踏实了。</h3> <h3>这里气温比眼头低几度,两位支教老师穿少了,赵治坤的奶奶、妈妈就让她们烤火取暖。</h3> <h3>估计做饭烧菜要些时间,我就出门看看。</h3><h3>当年赵治坤门前有一片荒地,现在建了一个移民新村,叫龙凤湾新村,迁入的都是深山的瑶族人,包括黄泥垒的村民。</h3> <h3>新村是联排的房子,一幢几套,一户一套。</h3> <h3>新村人家的室内。</h3> <h3>荒塘完全小学就在附近。照片中的楼房都是近几年盖的。</h3> <h3>学生食堂。</h3> <h3>学生宿舍。虽然是双层床,但只有下层睡人,垫的盖的都有,看起来挺暖和的,还有储物柜。据教务主任陈老师说,有人捐助,现在学生的生活条件改善了。</h3><h3>图中人物为教务主任陈老师。</h3> <h3>我回到赵治坤家,有四碗菜放在桌上,两碗血鸭(鸭子的一种烹调方法),一碗腊肉烧豆腐,一碗竹笋。虽然不丰盛,但比起十年前,那还是算很丰盛的!</h3> <h3>回到眼头,我把当年拍的照片在微信上发给赵治坤,他说:谢谢魏老师,现在看到这些照片热泪盈眶了。</h3><h3>看了他说的话,我也挺感动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