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富甲天下的扬州城,素来是人文荟萃、风物繁华、贾商云集之地,是长江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h1><h1> 4月5日,我们应老同学首尔之邀,扬州2日游。中午11:30抵达扬州,迎接我们的是早已等候在酒店门口的老同学张中梅,还有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可谓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嘛!雨中游何园,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h1><h1> 下午我们一行5人兴致勃勃地来到何园,跟随导游的脚步,伴着嘀嗒嘀嗒的雨声,一边听一边看,脑海里留下了一个个清晰的记忆: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位于扬州古运河风光带,东南段以北的徐凝门街,又名"寄啸山庄"。其园名取自陶渊明的 "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之意,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h1><h1> 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自然历史人文的旖旎画卷。一路上,除了对中西合璧、层次分明、匠心独运的园林建筑赞叹不已外,而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何氏家训。何家人才辈出,园主何芷舠的父亲和他的长子都是翰林。他的两个孙子何世桢和何世枚都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博士。众所周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则是其曾孙。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等代代有出息的儿孙。这与何家奉行严格的"何氏家训"是密不可分的。何氏是由科举及第而走向发达的家族,尤其重视对子弟的教育,而整个家训中篇幅最长的就是巜读书写字之规》,我们在此驻足良久......游罢何园,留下小小的遗憾,就是没怎么照相,等想拿起手机好好拍几张时,雨却越下越大了……</h1> <h1> 扬州是个休闲的城市,闻名遐尔的三把刀,即厨刀、理发刀、修脚刀是扬州特色。扬州小吃众多,注重喝早茶。所谓"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就是清晨喝一杯扬州早茶,再品尝一下扬州特色点心,到了晚上扬州人就喜欢到澡堂里泡着,再让老师傅修修脚,这就是扬州人的享受。</h1><h1> 扬州是座文化古城,吃文化更是令人津津乐道。6号早上,我们来到扬州老字号"锦春大酒店",先品一杯"魁龙珠"。"魁龙珠"是用安徽的魁针、浙江的龙井和扬州的珠兰,按一定的比例选配窨制。此茶有龙井的味,珠兰的香,魁针的色。清冽、醇厚.......再品蟹黄汤包。蟹黄汤包历史悠久,明清时就已享有盛誉。"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 地道的扬州吃货首尔先生一边说着,一边示范着。因这汤包皮薄如纸,85%都是汤水,首先要把吸管插进包子中,待热气散发少许,再小口小口地吮吸汤汁,蟹味鲜美,肉香浓郁…...扬州早茶是一种民间饮食风俗,沿袭了淮扬菜的风格,曾令乾隆皇帝也念念不忘呢!</h1> <h1> 我们站在"东门遗址"前,走在东关街上,感受扬州城的古老与繁华,但因时间关系,只能匆匆而过。而"朱自清故居"还是留住了我们的脚步。也许每个游人都是带着明媚的巜春》,来寻找难忘的巜背影》,欣赏巜荷塘月色》的袅娜,感受时光的巜匆匆》......朱自清的作品清新隽永,真诚质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记得上次我在南京的秦淮河边,首先想起的就是朱自清的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奇异的七板子船,温柔飘香的绿水,飘渺的歌声......如诗、如画、如梦一般。"真诚的爱国知识分子",看到墙上的条幅,想起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故事,我情不自禁地举起手机拍下来。作为一代诗人、学者、教育家的朱自清,伟大的爱国情怀更是令人折服。</h1> <h1>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h1><h1> 游个园有三大劲观:观竹、观石、观豪宅。进入北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灵魂,游个园,第一要观竹。竹子不仅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为它“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为历代文人雅士所称道。“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就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而个园得名也缘于园主人黄至筠生性好竹子,竹叶三片形似中国汉字"个"字,中国汉字“竹”字一半亦为"个"。“月映竹成千个字”,我们可以想象,繁茂的竹林在月光的映照下,地上仿佛出现了成千的"个"字。这一奇妙的景观,不正是"个园"名字最形象的诠释吗?</h1><h1> 以竹名世的个园,更是一个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的园林。春、夏、秋、冬四季山景,布局和用石之奇,在中国园林史上堪称绝无仅有的孤例。“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一年四季的景色,足不出户,尽收眼底,真是妙不可言啊!</h1><h1> “盐商豪府邸,竹石雅乾坤。”对个园的豪宅而言,也许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园内那一副副楹联。丛书楼的“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趣同山。” 告诫人们读书学习要有兰竹的境界,山水的情怀。清美堂的“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 种地和读书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良方,节俭与勤劳是家族富裕后始终坚持的美德。还有汉学堂的“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清颂堂的“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简单直白的楹联讲述着豪华传奇的故事。</h1> <h1> 瘦西湖是扬州之行最后一站,也是最具扬州特色的景观。6号下午,我们来到瘦西湖,在导游的带领下,一步一景地游了起来。</h1><h1>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漫步瘦西湖畔,享受的是一场视觉盛宴。一泓曲水宛若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的瘦西湖,怎一个"风情万种"了得?一不小心你的衣裙眉梢上就会染上了桃红柳绿、诗词歌赋……</h1><h1>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这首诗已流传一千多年了,"二十四桥"也成了扬州的代名词。导游妹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二十四桥的前世今生及二十四桥"的多种说法,我选择了自己认同的一种: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故曰二十四桥。" 当然我们所见的"二十四桥"是重新修建的。</h1><h1> 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桥"一一五亭桥,横跨瘦西湖南北两岸,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瘦西湖的象征。五亭桥始建于乾隆年间,是仿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造,其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又叫莲花桥。"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著名桥梁建筑专家茅以升评价为"中国古城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h1> <h1> 看到"钓鱼台",两位男士眼睛都发光啦!因他俩都是钓鱼爱好者,尤其是首尔,大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渔者情怀,"闲来垂钓碧溪上"他常在朋友圈晒自己的垂钓图呢!我们走在桃红柳绿的长堤上,听着导游妹妹讲着钓鱼台的故事。"钓鱼台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初设计者的本意是:乾隆游湖时,乐队在其中弹奏江南丝竹,以助游兴,所以亭内有"吹台"匾。谁知有一次乾隆皇帝来到此地,觉得此处更宜钓鱼,于是勃发钓鱼之兴。为博乾隆帝欢心,管事的盐商火速暗中挑选水手,潜入水下,以荷叶盖顶,以荷茎换气。每当乾隆落竿垂钓,水手就将活鱼挂上钩子,乾隆举竿鱼跃,大家都喝彩欢腾,以为水神也从太君心意。现今檐口的"钓鱼台"三字匾,是大书法家刘海粟所题。两边槛联:"浩歌向兰渚,把钓待秋风。"意思是面对如此美丽的小渚,情不自禁要放声高歌,只待秋风一起可来此地把杆垂钓。" 听罢故事,两位男士赶忙在"钓鱼台"下秀起来,"帝王范嘛!"哈哈......</h1> <h1> 下面要说说老同学中梅了,她是我老公的邻居,都是五汛街人。分别快50年了,但却一见如故,说起小时的事仍是那么亲切、快乐。她快人快语,简单热情,这两天常常感动我们。5号一早就等候在酒店迎接我们,中午请我们吃地道的扬州菜,下午冒雨陪游,晚上她老公在百忙之中和我们共进晚餐。6号继续陪游,她手里始终提着东西,上午是扬州小笼包,说打包带到南京给老四(我老公的弟弟);下午是晚上要喝的酒。每当我们要帮她提时,她总会说:"没关系,我提东西,你们多拍几张,这些地方我常来。” 这也是这两天我们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游完瘦西湖,她觉得未尽兴,要带我们一定去万花园看看,可太阳快要落山了,大家好说歹说她才勉强同意,“过两天来跳舞,发图片给你们。” 收到她的图片,她仍然说"没去真遗憾,期待你们下次再来!" 回来我在整理照片时,发现她的很少,只是在瘦西湖被我们拉着照了几张,原来她是光照顾我们了。谢谢中梅,你真的感动了我们,温暖了我们......诚挚邀请你全家来深圳游玩!</h1> <h1> “ 春风十里扬州路。” “烟花三月下扬州。” 扬州是座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她的美无处不在。走近扬州,进一步感受她的桃红柳绿,诗词歌赋;感受她的古今传奇,风华绝代......</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