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有幸听到蒋军晶老师的整本书的阅读课《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城南旧事〉读书会思路》。不出来开阔眼界,哪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群人在如此细致地研究整本书阅读这项专题?</h3> <h3> 蒋老师由《城南旧事》的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中的三个关键词切入,唤起学生对整本书的品悟。</h3><h3>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骆驼队”这个词放进标题?</h3><h3>2、作者为什么要选择“童年”这个词放进标题?</h3><h3>3、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冬阳”这个词放进标题?</h3><h3>“骆驼队”就是一个代表,其实林海音是想以此来呈现对待人或事物,孩子与大人的想法有诸多不同,孩子想法总是多一些趣味,孩子的想法总是多一些人情味。孩子看着那么丑的骆驼,会学它咀嚼的样子,骆驼脖子上挂个铃铛,会猜测骆驼耐不住旅途寂寞,给自己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在大人眼里的秀贞,是个疯子,而在小英子眼里,她是一个失去了孩子的伤心妈妈。不禁引发我们思考,到底是大人还是孩子看懂了这个世界。</h3><h3><br></h3> <h3> “童年”在书里出现了几次?强调出来,作者想表达什么?下面这两句话有什么关系:作者告别了童年。作者跟哪些人分别了?《城南旧事》似乎在告诉我们————长大是不可避免的。宋妈回老家了和小英子分别了,兰姨娘走了,蹲在草丛里的那个“小偷”也走了,最后,小英子的爸爸也去世离开了她。有些分别还让人抱有希望,有些分别却是永不再来。和这些人分别了,童年就这样一步步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此时蒋老师又用一曲《送别》让孩子们和我们心中那说不出的滋味流淌了出来。是呀,小英子不愿长大,学生们不愿长大,我们也不愿长大,长大了就再也不会做学骆驼咀嚼那样的傻事,就不会再刨根问底,就中庸了,就世故了……</h3><h3> 此时的上千人的礼堂一片寂静,谁不希望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蒋老师,他把作者笔下的那种无奈,把我们心中共鸣却欲说无言,难以描述的感伤剥笋般地传达到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我五体投地了。</h3> <h3> 小说里为什么反复说“冬阳”?此时,学生们的心智进一步发展,学生说《城南旧事》总是让人感伤,林海音想让小英子身边的人得到一个美满点的结局,北京的冬天是寒冷的,有了冬阳,人的心会变得暖和起来的。</h3><h3> “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小说在落寞中又有了希望。</h3> <h3> 一节课结束了,却引发了我们无尽的思考。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整本书的阅读如何引导,我们能不能像蒋老师这样开展好我们的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及交流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