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里援非

张晓

<h3>  宁夏第22批援非贝宁医疗队员被安排在贝宁共和国的三个医疗点,相隔几百公里。在春节时才有机会大家见面合影。来到异国他乡已经四个多月了,适应了当地工作节奏和生活环境,没有来时的兴奋和不适,现在是得心应手踏实的工作。</h3> <h3>  这个美丽的小院是纳迪丹古医疗分队的驻地,是宁夏固原医疗队员的家!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以前的环境更艰苦,敬佩援非的老前辈们,是他们一批一批的不断的建设和修整,把驻地整理的格外漂亮。小院被几十棵芒果树叶绿环绕,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挡住烈日送给人们一片阴凉!已有几十年树龄的玉兰树和不知名的花草在这绿树成荫的院落中争相开放,白的,红的,粉的,紫的,绿叶红花多姿多彩!院子中央的五星红旗也显得格外鲜艳!异国他乡不寂寞,人间最美四月天!</h3><h3><br></h3> <h3>  纳迪丹古的蔬菜品种极少又匮乏!空闲时打芒果吃代替水果,继承历届医疗队的传统继续搞“菜篮子”工程,翻地,除草,施肥,浇水。由于旱季经常停电停水,队员们有时必须开车出去拉生活用水!有些菜由于没有及时浇水枯萎了但我们还是收获了蒜苗,葱,玉米,红薯和土豆。虽然数量有点少但是大家付出劳动汗水回报了菜盘子,心里高兴!大家发扬芒果树精神在越贫瘠越干旱的地方越能生存!</h3> <h3>  普外科主任医师摆忠林是贝宁纳迪丹古医疗队的队长。是队里最操心的人,不仅要完成自己普外科的工作任务还要关注每个队员的生活状态,工作情绪,身体状况以及医疗队工作生活中各种涉内涉外的问题协调和处理!为调整大家情绪和驻地气氛常常在办公室里给我们讲一讲政策和开心的故事!医疗知识全面经验丰富常常给其它外科当助手,完成普外常见手术近百例,处理门诊病人400余人。</h3> <h3>  妇产科是院里最忙的科室,晚上急诊病人多病情复杂,这些几乎都由产科主治医师樊振负责,积极主动配合随叫随到处理手术病人,在术中纠正当地医护人员不良的操作习惯,晚上术中停电持手电筒做手术几乎成了常规!克服困难细心的保证医疗安全无医疗事故发生!完成产科手术80余例,诊治门诊病人300余人!</h3> <h3>  由于手术室环境简陋,医疗器械的缺乏,骨科手术病人并不多。但骨科副主任医师赵治龙力所能及开展多项手术。术前亲自准备器械消毒,完成股骨骨髓炎冲洗,胫腓骨骨折固定,肱骨取内固定,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固定术等骨科手术30余例门诊病人200余人。</h3> <h3>  内科病人病情复杂,由于缺医少药很多病人都耽误了很久才来就诊!虽然是以消化病为特长的内科主治医师徐学田在这里就是多面手,克服语言沟通上的困难,认真去问诊每一个病人,通过仔细的物理检查结合有限的实验室检查诊疗门诊住院病人500余例!法语学的最好的他有时也得给别的科室去帮忙翻译,作为队委会代表4月5日清明节为28年前援贝医疗烈士刘玉荣,李书峰扫墓纪念!</h3> <h3>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的眼科副主任医师陈继伟就是保护这个窗户的人,以他丰富的临床经验让患者重见光明解除病痛,克服语言交流障碍,手术无菌环境差等不利条件,完成白内障手术数十例,以及青光眼,翼状胬肉,角膜穿通伤,眼球摘除术共四十余例!4月5日清明节时为烈士扫墓。</h3> <h3>  药剂师樊玉库是医疗队的大管家!不仅完成每天医院药房对账发药工作还要操心队里的吃穿用行财务预算工作。每月一次坐车九个多小时和队长去首都大使馆汇报工作,送财务报表,采购工作生活用品,很是辛苦!</h3> <h3>  医疗队的“火头军”厨师穆蕾虽然年轻但是饭菜做的不错!为了给大家加强营养变换口味,他和黑人帮厨一起上阵利用当地有限的几种菜蔬改变花样!开饭时间最操心,督促大家鼓励大家多吃一些不要饿肚子!使我们在异国他乡也能吃到家乡的味道心里很是温馨!</h3> <h3>  语言翻译是一门艺术。九人的团队中最有朝气最有个性的是我们的小翻译陈建军,大家都以小兄弟对待,刚来的三个多月是他最劳累和繁忙的时期,不管白天和晚上都要参与科室病人诊疗语言翻译交流任务还要兼顾驻地的水电房维修生活琐事涉外交流,经常是忙完内科忙外科,忙里忙外,东奔西走。良好的翻译使我们大家事半功倍!他也是很有爱心的一位常常抽时间给附近的孩子教法语和汉语!</h3> <h3>  在医疗过程中外科大夫治病麻醉大夫保命,麻醉副主任医师张晓工作量大不仅要配合国内医师手术还要配合当地妇产,外科医生手术。帮助当地麻醉大夫实施复杂麻醉,由于麻醉药及抢救药品缺乏,手术室抢救危重病人条件有限,给实施麻醉手术带来很大困难,从国内带来的穿刺针和面罩等麻醉工具派上了大用场!胆大心细凭着自己丰富的麻醉经验尽全力创造条件达到手术的麻醉要求,护航每一例手术平稳安全顺利!已经抢救危重病人和完成大小手术一百四十余例!应邀和即将出院的当地少数民族病人合影。闲暇时和当地的孩子们在一起是快乐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