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游记

木木

<h3>机缘巧合,烟花三月来到古都徐州。徐州----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古为楚国,都彭城。两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境内帝王陵寝繁多,体现了两汉文化的丰厚内涵。</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位当年的泗水亭长出身于布衣,却开创了汉朝400年基业,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历史上任何王朝都无法比拟的深远影响,汉人、汉族、汉字以及汉语等都与这个大一统的王朝关系密切。</font></h3> <h3>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拜访博物馆。博物馆是伟大的,它包罗万象,同时它也是无私的,每一个到访的游客,都会得到它毫无保留的讲述。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博物馆,就如同人没有灵魂,只能空有其表,此话着实不假。</h3> <h3>徐州博物馆坐落在云龙山北麓,是一座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左边有乾隆行宫,右边有汉代采石场遗址。</h3> <h3><font color="#010101">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壁。</font></h3> <h3>年代最早、玉质最好的金缕玉衣,位列中国七大绝世珍宝之一,是徐州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作为汉代楚国的国都,徐州见证了汉初最强盛的一段时期,也见证了王莽篡汉以及东汉政权的日薄西山。徐州博物馆以两汉文化为核心,为我们保留了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h3> <h3>玉蝉,后楼山一号墓出土,正宗汉八刀技艺。</h3> <h3>西汉乐舞俑体现了汉代舞者的动势,栩栩如生,动感十足,堪称展厅内的华彩篇章。目前国内大规模发现兵马俑仅有三处,除秦始皇兵马俑和咸阳杨家湾汉兵马俑之外,便是徐州狮子山兵马俑。</h3> <h3>出了博物馆,对面便是云龙山。据《徐州府志》记载,山有云气,蜿蜒如龙。"云龙山"由此得名。云龙山山势巍峨,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有精美致雅的饮鹤泉,古风古韵的放鹤厅,历经仓桑的兴化禅寺,古朴典雅的云龙书院等古迹景点。</h3> 人杰地灵之地,连路边的叶子也是如此精巧雅致,一如南方的女子。 <h3>喜雨亭,不是在陕西吗?不解,可能和苏轼在此当官有关系吧。</h3> <h3>放鹤亭,因为苏轼为好友张天骥所题《放鹤亭记》闻名,此文被后人收入《古文观止》,成为科举时代文人必读篇目之一。</h3> <h3>招鹤厅旁,夕阳倒映云龙湖中,暮色中张山人及目远眺,仙鹤悠然归来,是不是好不惬意?</h3> <h3>观景台,云龙山的制高点,徐州的制高点,拾阶而上,登台远眺,徐州城尽收眼底。山不在高,有龙则灵。据说先后登临云龙山的历代名人有刘邦、苏轼、乾隆、毛泽东、蒋介石、胡锦涛、李鹏、朱镕基、胡耀邦…</h3> <h3>下了观景台,沿山路向西折去,出云龙山西门,云龙湖已近在眼前。</h3> <h3><font color="#010101">往昔徐州人的遗憾是“堤边尽是垂杨柳,只比杭州少一湖”</font></h3> <h3>如今则是半城青山半城湖。一座城,因为有水,便多了一分灵性。</h3> <h3>云龙湖绕山环城,山清水秀,碧波荡漾。东岸春景、南岸夏景、西岸秋景、北岸冬景各有千秋,自然景观兼容两汉文化,由于周边没有现代建筑,让人置身其中,恍如隔世穿越,。</h3> <h3>滨湖公园沿湖而建,一边波光粼粼,一边绿树成荫,老人在椅子上哼着不知名的曲牌,好不悠闲。</h3> <h3>翻过徐州的历史长卷,走过一山一水,已是饥肠辘辘,直奔朋友推荐的"大张烙馍村”,视觉盛宴之后怎能亏待自己的肠胃?😊</h3> <h3>烙馍卷馓子,徐州菜的代表作。以山东大饼为基材,口味咸辣,装盘实惠,门店的马头墙,处处流露着四省交界的文化融合。</h3> <h3>酒足饭饱之余,闲适的午后游性已无,地处市区中心的苏宁广场便成为了解徐州的又一个好去处。漫无目的的闲逛,少男少女的新潮服饰,端庄少妇的精致手包,品牌门店里的当季新品。偶然间一家店面跃入眼帘,尽然是一间书店,进入其中,更是内有乾坤。</h3> <h3>当新华书店只能成为儿时的回忆,面对林立的商铺,每一个文艺青年心底是不是都有一个开书店的梦想?</h3> <h3>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改变生活。周末的午后,端一杯悠香的咖啡,捧一本书,静静的品读,是一种怎样的诗意生活状态。</h3> <h3>当指尖划过书架,曼妙的音乐在耳畔响起,时间仿佛停滞,停下来沉浸其中吧。感受时光在翻页间静静流淌。</h3> <h3>一天的时间,走马观花,从历史、自然、人文、饮食文化四个侧面对老徐州有了一个初浅映像。没有大都市的繁华,没有热门旅游景点的人声嘈杂,摩肩接踵,一座闲适安静的古都,但不经意间处处都有历史的遗迹等着你去发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