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历时一个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大赛,精选《港湾小学无极阅读分级评价手册》中的书目,从绘本到书信、从小说到史书,体裁多样,内容贯穿古今中外,以年级组为单位组建教师微团队,集团队智慧对整本书阅读进行"课前导读"、"读中推进"、"读后分享"三种课型深度探索。 </h5> <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孙佳佳老师:</span><br /> 8位老师的课,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激发学生的兴趣。语言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学习!我是一名青年教师,要成为一位成熟的教师,还需要通过一种快速的获得教学经验的方法就是听课,听课是必修课,通过听课学习别人的长处,反思自我,才能不断进步,这也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这次听课学习丰富了我的教学技艺和方法,我还需要继续学习,向老教师们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br />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唐婕老师:</span><br /> 这周有幸旁听了几位不同年级老师的精彩课堂,收获颇丰。低年段的老师们在讲述绘本故事时非常有亲和力,语音抑扬顿挫、面部表情丰富,充分地调动起孩子们的课堂投入程度,精彩的作品展示也使得课堂充满惊喜。中、高年段的老师则是用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引导着孩子们了解作者、了解书本,分析重点段落、探究人物性格……由浅入深地探索整本书阅读的奥秘与乐趣。另外,虽然是语文课,但"整本书阅读"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文、史、哲本是一家,音乐与美术也同样属于人文艺术的殿堂,将这些不同的学科元素融合起来,能够带给孩子们不同的体验,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来领悟整本书阅读的魅力。<br />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程卫丹老师:</span><br /> 听了几位老师精彩的课,收获很大。现总结如下:<br />1.老师们各有各的风格。有温婉细腻型、激情澎湃型。老师们应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br />2.关注学生学情,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们在上课时注重训练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如刘静瑜老师、谭靖老师的绘本展示课,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br />3.老师们的评价语比较丰富。比如:如果你是举手的,老师会更欣赏你的哦。<br />4.老师们将整本书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课堂上,老师们呈现孩子的学习视频在课堂分享,让孩子们利用ipad进行打写,然后将打写内容在群里分享,形式新颖,孩子们兴趣浓厚,效果不错。<br />5.课堂组织有序、纪律良好。好习惯养成在平时,每一节课我们都应严格要求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br />6.导读课,老师们更注重孩子们读书方法的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思考和总结,常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br />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付海艳老师:</span><br /> 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有以下收获和反思:<br />1、每个学段的课堂风格有明显区别,几位老师的课堂语言都明显符合学生的年龄段。低段的老师语言活泼温暖富有童心;中段老师开始引导学生的思考逻辑,课堂语言也较为活泼;高段老师语言精练到位,富有文学性和启发性。<br />2、值得学习的是老师们的课堂节奏循序渐进,教学环节紧紧围绕着目标,使学生能学有所得。重视学生的课堂回顾和总结,强化知识点。<br />3、老师们的板书尤其是朱道成老师的板书精巧缜密而又随堂步步呈现,用巧妙的板书把课堂串联起来,最后以板书总结升华,还具有欣赏的美感。很值得学习和借鉴!</h5> <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郑程瑜老师:</span><br /> 从事语文教育,一直知道阅读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阅读更是思维的过程。阅读能力的提升就是学习能力的提升。<br />这次整本书阅读比赛,受益匪浅。从阅读教学的无措到积累了更多形式的教育方法。<br /> 阅读的课前导读,课中推进,阅读展示,环环相扣,每一堂课都异常精彩。<br /> 课堂上的生动肢体,趣味游戏,活泼语言,都让人深深着迷。<br /> 阅读重要的是一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多种多样地课前导读,比如主题导入,主要情节介绍,借用图片视频等等。课中推进,设置悬疑,也让孩子对本书后续部分阅读兴趣高涨。<br /> 课后交流,阅读展示,让孩子的阅读热情和兴趣推到高潮,这就是最大的收获了吧!<br />但是在比赛中,也发现了老师们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还是比较迷茫,希望在前辈们的优质课中学习更多!<br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黄薇老师:</span><br /> 信息技术与整本书阅读课深度融合,这对于老师们来说是个新鲜的尝试,听了几位老师的阅读研讨课后,不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上用ipad做初页接龙的目的是什么?对整本书阅读有何助力?2、如果ipad在课堂上打写的设计是作为阅读成果展示或阅读后的输出为目的,那么前期精读片段的铺垫就显得至关重要,展示的启发性是否也应设计进去,才能起到其应有作用。3、低年段整本书阅读课主要以激趣与指导阅读为主,信息技术可以如何发挥工具作用,帮助实现整本书阅读课的教学目的,而不是为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以上仅为个人思考,没有标准答案,却因老师们贡献的这几节课引发思考,感谢几位先驱者!<br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龙艳老师:</span><br /> 谢芳老师的《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图文书的课前导读课,她以猜谜形式"动物大揭秘"导入新课,学生在猜中谜底后兴趣高涨。随后,谢老师根据印象中野生动物之"凶猛"与"蒂皮与野生动物发生的亲密故事"形成反差吸引学生眼球,指导学生读《我的野生动物》封面,在封面获取信息。其次,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指导学生感悟片段。最后,通过微团队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算了学生"说"的能力。总体来说,谢老师用亲切自然的教学风格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同时,将学生和观课老师无不融入一幅美好和谐画面:一望无际的非洲草原上蒂皮与她的野生动物朋友自由奔跑......<br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孙卉老师:</span><br /> 纯粹的阅读课是我教学生涯中第一次尝试,由于不是常规课程,相关资料甚少,无从借鉴。而学校搭建的这个不断探索的平台,让我们有了一次重新出发与成长的机会。在这次阅读遨游中,对阅读课有了新的认识,同时有多了一份疑惑。<br /> 导读课中,谢芳老师和林纯老师给了我深刻的启迪,让人听了之后,真是迫不及待想看这本书,这就达到了导读课的目标。而我在摸索推进课的过程中,仍是疑惑重重,把握不好"度",有时候觉得上着像语文课,有时候又像阅读展示课。在本次活动中,也一直在思索推进课应该如何推进,推到哪里?后期非常期待展示课,相信那一定是盏恍然大悟,收获颇丰明灯,并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与思考更好的运用与教学,使知识对于孩子来说不再是一场苦役,而是变成心灵相通的快乐之旅。<br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苏冬梅老师:</span><br /> 本次的组内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于所有的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因为之前大家都没有上过这个课型。在听课的过程中收获很多,思考也很多。收获是,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我们大概理清了一个思路,尤其是谢芳老师和林纯老师的课前导读课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但是困惑是,读中推进课到底该怎么上呢?还是摸不到一个很好的方向,感觉课设计出来课比较沉闷,没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在课堂中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而不是一部分人在说的时候,其余同学只是一个"看客"而并没有共鸣。课后展示容易陷入表面热闹,而实际并没有深挖整本书所传递出来的核心思想。怎样把核心思想一步一步渗透给孩子,让他们有所感,有所得,有精彩展示和分享,仍是难题。期待下一批有经验老师们的展示课,希望能有"茅塞顿开"之感,并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这些宝贵经验。<br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王建琼老师:</span><br /> 整本书阅读教研活动是语文教育教学领域的又一提升,本次教研课程给我们提供了课前导读课、课中推进课和课后展示课三中课型,收获颇多。阅读课程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延伸,教师们在教学中注重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长久持续的阅读学习。同时,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必要法宝,可以为学生以后的阅读指明方向。不仅如此,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本身对内容的理解和参与度,加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学的情景性对阅读来说尤为重要,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投入到书本中,切实感受其中的情感。信息技术的运用为阅读提供了更广大的交流和学习的舞台,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为学习所用,为课堂教学所用。总之,教学之路,学无止境。期待更多的精彩和学习。</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