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老 我们不散

草根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序言</h3><h3> 周末值班,春雨绵绵,恰逢圩日率兄弟巡查全镇,辖区稳定,社会和谐、民社情正常。</h3><h3> 返所,静坐于办公室,闲翻笔记本。飘逸而又潦草的字体记录着4月9日参加局党建工作会议县委组织部何部长讲话要点:"注重家风建设,经营好家庭"才能干好任何工作。</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在不同的党政军会议、不同的场合都提出过"家风、家庭建设"。何部长对家风、家庭的建设诠释是深刻、客观、实在的,让我深受教育、极力反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她来我"脱单"</h3><h3> 钱钟书老先生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话已成为婚姻中经典,每个人对婚姻有不同的见解,但更多的人又渴望走进婚姻。</h3><h3> 认识她,是我从军第五年休假,芳华25+,也是我最贫困潦倒、也即将迈向"王老五"行列之时,解决我的"脱单"早已进入了父母主要议事日程。七大姑八大姨层层发动,求托黄媒婆、李媒婆…让患重病的父亲年迈的母亲可谓身心交瘁、担心忧忧。</h3><h3> 好心的陶阿姨(同学母亲)介绍,原老邻居有女待嫁,芳龄相似。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上门赴约。郑阿姨(岳母)说道:"她还在外地工作,要春节回家,只有照片,若合适顺眼,她回来在来"。瞄了一眼照片,五官端正、穿着简朴,上着毛衣,下穿长裤,观眼神也较精神,给人纯朴、老实之感,印象七十分。</h3><h3> 春节后,看到"真人",与照片相似相符。闲聊几天,感到她谈吐大方、性情温和、上进吃苦、纯朴善良、但个性也鲜明。短暂的相处后,互留电话和联系方式,各自返回工作岗位。</h3><h3> 当兵扛枪、提干上军校、毕业回队任职,拉拉扯拉、鸿雁传书、电话短信"抗战"了6个年头。这6年,我真正享受到了作为军人的荣耀"免费三角邮戳";这6年,我们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h3><h3> 2008年,感恩她那老实憨厚的父母,在不要1分钱彩礼的恩赐下,我们"裸婚"、我"脱单"。婚礼没有司仪也没有花车,更没有婚戒也没有置办一件贵重的物品,连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置办,婚宴是在一个极小而拥挤的餐馆办了12桌不是婚宴像是婚宴的酒席。她说:"你还在部队,本来就没钱,置办大件家具、电器你又不在家,你转业回来后买,要就买一套千把块钱的沙发,来了客人有地方坐"。</h3><h3> &nbsp;</h3><h3> 我的家风开始形成、家庭小舟开始起航。</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她是我的"保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不知道" 蜜月"为何物,简陋的婚房还没看熟悉情况下。我,回到了八闽大地对台斗争第一线继续站岗、扛枪、操炮、备战、带兵、练兵。她,留守江西后方根据地,照顾我患病的父亲和年迈的母亲,并孕育祖国的革命后代和我的希望。</h3><h3> &nbsp;都说"娶了儿媳就是结了怨家、仇家"。让前方的我忧心中中,担心后方不团结。</h3><h3> 在后方根据地的她,经过历史、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聚少离多的日子一直重复着,她在后方孝敬我父我母,悉心地照料着双方父母,和我母亲和睦相处,也从不和我父母顶嘴、争吵,婆媳没有"红过脸",母亲零花钱每月给,母亲有病能及时带去治疗,带母亲到金店选购三金"金耳环、金镯子、金项链";与邻里关系和谐,从不说三道四,咬人"舌根",常与人为善,勤俭持家。让邻里乡亲羡慕不已,只夸我母亲有福气,家教好家风好。</h3><h3> 2008年12月,我"高升"了。我的第一个共产主义接班人诞生了,革命后继有人。本来我要回家亲自迎接"接班人"来临,因在部队培养训练新血液—"带新兵"。她进产房,我找领导,复杂的请假手续办下来已是下午,当时交通非常不方便,无火车、无高速,每天只有上午9:00一趟途经驻地边缘国道的班车到我的大会昌。等我第二天晚上赶到医院时,我看到了"接班人"在吸奶。</h3><h3> 她对自己总是很吝啬,对我总是大方。婚后3、5年她都没买过高档的衣服,基本穿的都是婚前原有的衣服,也从来没有买过化妆品、没有做过昂贵的美发,每年只买一、二套衣服,买也是换季时买。对我总是说:"男人衣服要买好的",所以给我买的都是"柒牌、七匹狼、劲霸"等牌子货,让我实现了"庄重一身、吉祥一生"。</h3><h3> 邋遢应该是男人的天性。每次休假常受战友、同学、朋友盛情邀请,经常都是喝的酩酊大醉、被人"押送"回家,深夜也罢,凌晨也罢,开门是她,接驾护驾的也是她,我是一醉方休,卧在四平八稳的床上等待自然酒醒,享受着她的照顾,也从来没在客厅睡过。</h3><h3> &nbsp;</h3><h3> 我家的家风固若金汤,我的家庭小舟开始远航。</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她是我的"助手"</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2009年6月,在组织的关怀和领导的关心下,为支持我工作,她随军了,我们解决了两地分居。</h3><h3> 随军后的她,我住营房,她住家属院。营房与家属楼中间间隔一个训练场,部队有规定,白天不准回家属楼,晚上熄灯战士睡觉干部查完铺后才可以回家属楼住,前提还要有军政两个主官在位,一位留营房住另一个才可回家属房,逢战备、值班任何人不得回家属楼住,一周下来也没几次回家属楼。她说她是"假随军"、"还是半地分居"。</h3><h3> 熟悉环境后,她与其她军嫂打的一片火热。一些连队干部、士官夫妻俩闹矛盾了,基本她在劝和;我们出去演习、海训、抢险救灾、驻训了,她对来队军嫂关爱有加,倾情陪伴她们等待老公的凯旋归来。稳住了来队家属就拴住了已婚干部士官的心。她在,我的已婚兄弟们就军心稳定,安心跟着我"南征北战、争先创优",不怕自己老婆拎包走人。 </h3><h3> 工作上,她常提醒我要克服急躁情绪,不要动不动就骂战士训斥战士,不要这么严厉,不要天天板着个黑脸,战士看到你都绕路走,其他军嫂见你也怕跟你打招呼,说我军阀作风严重,家属院都听得到你训骂声音,不给人留一点情面。我说你是我的"政委",我听我改。</h3><h3> 随着军改号角的吹响,她说:我先回老家,把老家房子建起来,你转业后我们才有房住。2015年初,她抱着孩子打道回府,一个人在家带孩子、筹款、找工人,买材料建房;我在部队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自由自在的日子。</h3><h3> 2016年我脱下不舍的军装,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回到家乡,装饰一新二百多平米的房子等着我拎包入住。勿以为,退役回来我能照顾家庭,我既放弃了自主择业又放弃了县城轻松单位,毅然选择了儿时梦想——警察职业,她一句话都没说。入警后,我分到了派出所,早出晚归,三天一值班,无节假日,我又回到了"周末休息不保证、节假日保证没休息"的岁月。她,无怨无悔毫无怨言接送孩子、上班、做家务、孝敬老人,伺候着大爷、大小姐、小少爷;我,小事不问大事不管过着快乐时光。<br /></h3><h3><br /></h3><h3> 我家的家风风正气顺,我的家庭小舟驶向幸福的彼岸。</h3><h3> </h3><h3>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我的感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卿之所在,我心安之"。回首十二个年头的风风雨雨,一路上有苦、有累,有心酸、有欢笑, 体味人生,感慨万千。</h3><h3> 你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在,我家的家风好家风正家庭和睦!"脱单"后的生活很平静,也很平淡,过着油盐,柴米,酱醋的生活。三毛说过:"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人的漫长过程。爱情可浪漫,生活必须实在。</h3><h3> 在这,让我许下两个心愿:在你身边,你在身边。岁月静好,余生正长,愿你我白头偕老!!!</h3><h3> &nbsp;</h3><h3> 搞好家风建设,抓好家庭建设,形成家风好传统,代代相传!</h3><h3> 草根 涂鸦于会昌九州</h3><h3> 2018.04.14</h3><h3> 照片来源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