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历时一个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大赛,精选《港湾小学无极阅读分级评价手册》中的书目,从绘本到书信、从小说到史书,体裁多样,内容贯穿古今中外,以年级组为单位组建教师微团队,集团队智慧对整本书阅读进行"课前导读"、"读中推进"、"读后分享"三种课型深度探索。 </h5> <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刘静瑜老师</span>:<br /> 《我家是动物园》是一本日本绘本,内容简单有意思,有很强的启发和示范作用,能引导一年级的同学们观察思索自己及家人在外表和个性上的特质,并可依样建立自己的动物园,甚至自制出一本好玩的图画书。因此,我在给同学们上完绘本阅读课后,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录视频、拓展阅读和制作图书的方式,收集学生作品,形成了今天这一节绘本展示课。<br /> 整节课的环节包括:"演一演"、"思维导图说一说"、"家庭摄影讲一讲"、"故事时光"、"自编绘本"和"打写给爸爸妈妈的诗"。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的自编绘本有趣、创意十足,极大地发挥了学生主体性,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读后成果,最后的环节通过变换格式的方式告诉孩子其实写诗不难,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把自己之前的思维导图或者绘本里的话变成一首首诗,增添课堂生成;但是其中的不足体现在没有很好地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只是展示了部分优秀的作品,应对我们班所有同学的作品都有一个总体展示。另外,在鼓励孩子们读完一本书要进行拓展延伸方面力度不足,打写环节的时间较仓促,最后生成的小诗没有足够时间展示更多的打写作品,应对整节课的节奏有一个严谨的把握。<br />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想孩子已经享受到了绘本阅读的乐趣。但在孩子的笑声背后,我感受到了自己给孩子语言的影响力还没充分体现出来。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地钻研,享受教学的快乐,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h5> <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林婷老师</span>:<br /> 这节绘本课旨在使孩子们对《我们家是动物园》这本绘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并且掌握初步的绘本阅读方法,可以自己阅读此绘本。这次课中,通过层层的设计孩子们通过说、写、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初步掌握了阅读方法,产生了阅读兴趣。整堂课环节较流畅,但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自己的课程: 1.但是开始时候语速太快,让孩子们没能及时反应过来。2.同时展示孩子们写的环节,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读一读自己的作品,让他们更有自豪感,也更好地承接问一问他们是如何写出来的。3.全程中老师讲的部分太多了,应更好地设计对话,想想如何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说得更多。</h5> <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林纯老师:<br /></span> 《亲爱的汉修先生》导读课,是我上的第一次整本书阅读课,在匡丽英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对这类型的阅读课有了更深一步的感知。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感谢两位老师!我对本次导读课,进行了如下反思:<br /> 优点:1、课堂脉络清晰,教态自然大方。能清楚各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向学生介绍阅读新书的步骤,从看封面、知目录、读故事到提疑惑,结构完整。2、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设置悬念、教师配乐朗读、猜测插图等,一步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br /> 需要改进:1、教师语言需要更加简练。在教学过程中,我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评价语不够丰富,需要改进,多根据学生的回答特点,及时进行有效点评。2、课堂形式比较单一,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以后的阅读课,可以尝试运用其他的教学方式,例如表演、演讲等,让学生拥有更多机会参与其中。</h5> <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谢芳老师: </span></h5><h5> 本节课为整本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导读课,我的教学目标分为两点,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整节课以观察封面为线索,知作者,读片段,观目录,初步了解整本书的特点及大致内容。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并贯穿猜想,默读,提取关键字句等阅读方法的指导。最后运用信息技术初页接龙的方式,打破分享的时间、内容限制,同时让学生了解图文书的结构特点。<br /> 反思整节课,有亮点,也有不少问题:1、初页接龙环节似乎没有必要性,且仅有少数几个孩子成功进行了展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最后针对目录进行的小组讨论混乱,为了讨论而讨论,指导不到位,孩子们并没有在讨论中交流出火花,并且由于时间关系,草草收尾。3、板书不及时,最后缺少对板书的总结。 感恩可以拥有这样的平台进行磨练和学习,每一次赛课都是一次成长,以赛促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h5> <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罗玲娜老师:</span><br /> 这次的赛课主题是"整本书阅读",我们三年级组挑选的书目是《亲爱的汉修先生》一书,而我上的是一节读中推进课。一开始接到这个课型是有点蒙的,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上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抱着学习的态度,和三年级组的小伙伴们一起,设计出来了这一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读中推进课。<br />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自己的优点有(1)课堂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2)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度高。在分析鲍雷伊成长大事件的时候给于孩子自主合作探究时间完成探索,感悟主人公的成长。(3)重视整本书阅读方法的渗透,不只局限于讲这一本书,同时给出了整本书阅读的四个锦囊。<br /> 我的问题有:(1)时间把握不到位,完成度不够,后面的打写品读感悟环节没完成。(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不够,还需加强示范性和指导性。(3)教师仪态仍然需不断加强。<br /> 我深信每一次的承担和锻炼都是一次成长,感谢这样的成长机会,感恩我们强大的大语文组。</h5> <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谭靖老师:</span><br /> 本节课为整本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展示课,整节课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以阅读分享喜乐会贯穿全程,穿插"猜一猜"的小游戏,"读一读"小组交流,"写一写"抒发内心情感。接着以拍卖会的形式展示孩子们的画作,并介绍。最后推荐大家继续阅读欣赏相关书籍、电影,把爱动物、爱自然延伸至课后。反思整节课,有亮点,也有不少问题:1、有的孩子提出问题:为什么动物不能吃人?其实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但是因为我没有做好准备,就没有延伸开去。2、拍卖会的环节目的是为了综合展示孩子对书本的理解和他们的作品,并且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但仅为三位同学提供了展示舞台,其他孩子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3、课前由于我反复强调纪律,以及制造了紧张的气氛,孩子们普遍有点压抑自己,回答问题声音小,不敢直接表达心中所想。 </h5> <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朱道成老师:</span></h5><h5> 本节课为整本书《汤姆-索亚历险记》展示课。上完课后,轻松多了,但是回顾课堂自己的表现又变得沉重起来,仿佛我和汤姆一起历了一回险,既享受也有遗憾。从课程设计角度,我的思路很清晰的,而且也把我对于如何阅读小说的理解呈现出来了,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给孩子们搭建好了一个梯子。当然我关注更多的还是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是预想不够。课堂内容提前两分钟结束了,我的处理就很不妥;其次是心态不平稳,中间出现环节错位的时候,打乱了自己的节奏。我知道临场经验需要靠实战来积累,相信下次会有更大进步。 </h5></h3> <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陈子典老师:</span><br />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整本书阅读课,设计教案的时候有点无从下手。我一直喜欢历史,也喜欢和同学们探讨历史知识,我在想能否设计一节"读史"课,既能区别于其他年级的课型,又能发挥我的长处。于是我就从史书的体裁、史书的特点、历史的梳理和概述这四个方面着手去设计。上完这节课,我发现了这节课的不足之处。1、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时间过长,导致学生作品没有时间呈现。2、缺乏小组合作,教师讲得多,学生讲得少。3、没有安排学生做好预习。我清楚自己的这一堂课并非一堂成熟的课,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勇于改进安排学生做好预习;文本过长,可提前让学生默读;小组讨论不能流于形式,多了解学生的学情,再对症下药设计教案。<br /> </h5>